<h3>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凭票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吃、穿、用三大类。棉票是穿类票证之一,又称棉花票、絮棉票,是购买棉花及棉制品(如棉被胎、棉衣等)的凭证。建国初期,全省民用棉由省花纱布公司掌控,由各地国营百货公司、供销社负责供应,供应对象主要是非产棉区农民和城市、矿区的居民。絮棉按国家计划数控制供应,城市稍多于农村,接近棉区稍多于一般农村,长城以北稍多于长城以南,坝上高寒地区稍多于坝下地区,以此为原则并参照各地人口情况和以往销售情况进行分配和调剂。1957年,供销合作社全面接管棉花经营。从棉花统购统销(1954年)到1959年,絮棉供应实行凭证不限量的敞开供应。在三年困难时期,河北省棉花产量大幅减少,絮棉资源更加紧缺,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御寒用棉的最低需要,从1960年起全省实行絮棉“凭票证限量,按人定量”的供应办法。对全省非棉农人口用絮棉实行凭棉票定量供应,每票供絮棉0.3公斤,对婚丧、生育和野外工作人员,归国华侨及医院、旅馆等用棉核实情况给予补助。</h3> <h3>布票是中国供城乡人口购买布匹或布制品的一种票证,中国对布匹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布匹按计划供应所采取的一项措施。1953年开始实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跨地购买时,到指定地点兑换异地通行票证。特供军用的布票由国家统一发放,可在全国通用。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20世纪80 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h3> <h3>下面把河北省从1954年至1984年,31年间的布票展现给大家分享。</h3> <h3>1954年9月至1955年8月一年期布票</h3> <h3>1955年9月至1956年8月一年期布票</h3> <h3>1956年9月至1957年4月期间布票<br></h3> <h3>1957年9月至1958年8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58年9月至1958年12月有效期布票<br></h3> <h3>1959年1月至1959年12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60年1月至1960年12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61年1月3月至1961年8月有效期布票</h3><h3>1961年9月至1962年8月有效期布票<br></h3> <h3>1962年9月至1963年8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63年9月至1964年8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64年9月至1965年8月一年期布票</h3> <h3>1965年9月至1966年12月有效期布票<br></h3> <h3>1966年9月至1967年12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68年1月至1968年12月一年期布票<br></h3> <h3>1969年期布票</h3> <h3>1970年期布票</h3> <h3>1971年期布票<br></h3> <h3>1972年期布票<br></h3> <h3>1973年期布票<br></h3> <h3>1974年期布票<br></h3> <h3>1975年期布票<br></h3> <h3>1976年期布票<br></h3> <h3>1977年期布票</h3> <h3>1978年期布票<br></h3> <h3>1979年期布票<br></h3> <h3>1980年期布票<br></h3> <h3>1981年期布票<br></h3> <h3>1982年期布票<br></h3> <h3>1983年期布票<br></h3> <h3>1984年期布票<br></h3> <h3>尾声:</h3><h3> 每当看到这些票证时,我就想起那票证时代生活的艰辛,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