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念叨许久的河西走廊之行终于在一个早上泡茶后就这么匆忙的决定了。</h3><h3>自驾的起点定在兰州。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h3> <h3>机场提车,开拔!</h3><h3>这次计划行程主要是走河西走廊。为此,我还特意提前一周在网上看完了2015年CCTV制作的纪录片《河西走廊》。了解了它自汉朝以来的历史,从而更增加了一份期待。</h3><h3>第一天的行程,纪录片中出现的熟悉的地名逐一映入眼帘:</h3><h3><ul><li>武威,河西四郡之一,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br></li><li>乌鞘岭,祁连山支脉,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br></li><li>金昌,中国镍都城。<br></li></ul></h3><h3><br></h3><h3>路况非常好,天气也给力,一不小心穿过了“走廊”开出了甘肃,来到了内蒙境内… 好吧,那我们就先去巴丹吉林的阿拉善右旗看看吧。</h3><h3><br></h3> <h3>400多公里的路程,晚上18:30到了酒店。这个县城里最好的酒店,2019年刚开业的,很新,还不错。</h3> <h3>既然来内蒙了,一顿蒙餐是少不了的。</h3><h3>大众点评打开搜索附近美食,1.1公里,走路即可。</h3><h3>傍晚有些凉意,室外温度在12度左右。</h3><h3>途径这个县城的电影院,有种小时候80年代的感觉,比起现在的电影院都在大商场里面的设计,更多了份仪式感。</h3> <h3>简单的蒙餐,分量足,感觉还不错:</h3><h3><ul><li>沙葱炒鸡蛋<br></li><li>一壶清茶<br></li><li>骆驼奶做的酸奶,真的很酸<br></li><li>两斤手抓<br></li><li>还有一斤羊肉水饺<br></li></ul></h3><h3>可惜我们人不够多,要不就再来个爆炒驼肉了。</h3> <h3>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中午在阿右旗吃过一碗牛肉面后,出发巴丹吉林沙漠。</h3><h3>原来雅山一级公路就是沙漠公路,路况很好,道路两侧一马平川,远方是连绵起伏的沙丘。</h3> <h3>巴丹吉林沙漠,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其中却有100多个沙漠湖泊。</h3><h3>我们租了一辆4.0柴油版的霸道,车猛人更猛。师傅姓铁木,不知道是不是铁木真的后代。05年就开始做这行了。在没有方向的茫茫沙丘中驰骋,如履平地。确实是挺刺激的,但建议会晕车的人还是放弃为好。80公里的沙漠赛道不是谁都可以受得了的。</h3> <h3>再来看看沿途的湖泊吧。</h3><h3>师傅说这里的湖泊多半是咸水湖。一些湖干涸了就成了盐碱地,经过会闻到浓浓的碱味。奇怪的是,居住在沙漠中的牧民,生活用水来自于就地打的井,居然往往都是淡水。</h3> <h3>在沙漠中遇到了另外一部车,载着两个德国老人,很是佩服!</h3> <h3>当晚是出不去沙漠了,只好住在仙女湖边上的牧民家里。电信没有信号,好在有移动的wifi。</h3> <h3>说好的沙漠星空呢?星星有是有,但是不多。月亮倒是贼亮贼亮的。</h3> <h3>第三天,早上7点多钟起床,用过早餐,榨菜是唯一的菜,已经算是美味了。</h3><h3>准备出沙漠了,再见巴丹吉林……</h3> <h3>说几点对巴丹吉林沙漠的见识:</h3><h3><ol><li>沙漠里是有植被的,不是人工种植,而是野生的。比如:沙葱、骆驼刺、梭梭,还有芦苇。</li><li>沙漠里也是有动物的。兔子、狐狸和老鼠,但是不常见。蚊子倒是不少。</li><li>沙漠里还有牧民,居然还放牧。羊群放出去自己找吃的,半年后牧民骑着摩托满山找羊。</li><li>沙漠里有海子,绝大部分是咸水湖。水不多,但它也干不了。</li><li>牧民收入不错。</li></ol></h3> <h3>今天从内蒙又穿回到了甘肃界,重回河西走廊。</h3><h3>沿着连霍高速公路,800公里的行程,一路开过去。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瓜州,傍晚擦黑刚好抵达敦煌。</h3> <h3>途径嘉峪关一定要去看一下的。明长城最西端的隘口,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h3> <h3>第四天,今天不赶路,在敦煌,上午参观了博物馆、下午游览莫高窟。</h3><h3>与明长城所用的方砖不同,汉长城的材料就地取材,泥土混合着胡杨、红柳、梭梭等植物的根茎层层堆积而成。经过多年的风化,现在的遗址只剩一排排的土墩了…</h3> <h3><ul><li>魏晋墓墙;<br></li><li>玉兔图文砖;</li><li>汉代八宝莲花砖;</li><li>唐代陶俑。</li></ul></h3> <h3>220特窟的复制品</h3> <h3><ul><li>镇墓兽</li><li>西夏宝珠火焰纹砖</li><li>西夏六字箴言石刻</li><li>木花窗</li></ul></h3> <h3>永远不对外开放的千手千眼菩萨</h3> <h3><ul><li>王道士,承担了不应承担的历史的沉重。他发现藏经洞时,是有第一时间向县衙汇报此事的,甚至还给慈禧写过信。可是,当时的清政府自顾都不暇了,哪里还会有精力去在乎远在千里之外存放在不足九平米的一个土窟窿里面的东西呢?一个小道士,你又能要求他有多高的觉悟呢?藏经洞内物品的被盗,不应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国家无能,民族不幸。<br></li><li>伯希和在藏经洞里自行搜查</li><li>未被盗走的经卷(字写得真漂亮)</li></ul></h3> <h3>千年莫高窟。现有四百余个洞窟是可以对外开放的。每日接待游客数量限制在6000人,A类票每次只能参观8个窟(含1个特窟),不固定,看导游员带领。</h3><h3>参观后对古代工匠的精湛艺术技艺更加钦佩,尤其是隋末、初唐、盛唐中唐至晚唐开凿的洞窟,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惟妙惟肖,精细入微;相比较,清代工匠修复的技法就相形见绌的多了。</h3> <h3>第五天,有点累了。阴天、小雨,窝在家里看书最爽了。没办法还是继续赶路吧。</h3><h3>敦煌-七彩张掖地质公园,计划中的行程,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打卡式的游览,坐观光车转了一圈,拍拍照走人。实在太冷了,车都不愿下。</h3> <h3>接下来计划是要在张掖住下的,可看这天气住着也没什么意思。直接开到兰州?意味着这次的旅行就结束啦!</h3><h3>于是,迅速的商定下来,走西张线,过偏都口,穿过祁连山,往西宁方向来,从西宁回兰州。于是我们就来到了青海省,也就有了本不在此趟行程中的风景。</h3><h3><br></h3> <h3>沿途飘起了小雪花,让我想起了走过的318。</h3><h3>傍晚8点落脚祁连县。</h3><h3>前两天张掖地震的缘故,把电力电缆给震断了,全县停电。在我们还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来电啦……哈哈</h3> <h3>第六天,经过一夜的小雨,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天已放晴,远处的雪山反射着金光。</h3><h3>我们昨晚入住的酒店到十月份就不再对外营业了,酒店客人非常稀少,服务员即做前台接待,又做后厨厨师,热情的给我们做了顿早餐。</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酒店旁边就是卓尔山景区,非常方便。</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个景点没有听说过,更不在我们此次的计划之中,既然来了,天公又这么作美,那就去走走吧。</h3> <h3>山上空气很清新,全程木栈道,山不高,慢慢走走挺好的。</h3> <h3>一个多小时就下山了。</h3><h3>接下来去哪呢?青海湖、西宁、还是兰州?我们这趟真是自由行,行程是随时变化的。本来计划是河西走廊之旅的,现在完全变成了内蒙、甘肃、青海三省乱串游。</h3><h3>迅速的决定还是要去青海湖看一眼。导航告诉我们走S204省道,于是又是一路邂逅的风景。</h3> <h3>这趟旅行给我的一个感受是:比起计划中的打卡景点,旅途中邂逅的风景更能给人惊喜。尤其是那些本来不在计划中路线,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已是声声赞叹……</h3> <h3>终于在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了青海湖,这时候天空又下起了小雨,天阴阴的。不过没关系,沿途的收获并没让我有什么遗憾的,已知足啦!再见,青海湖。</h3> <h3>第七天,有点累了,下周上班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处理,想一想还是回家吧,比预计的行程提早了两天。</h3><h3>就用在西宁吃的一碗西北拉面来结束这趟旅行吧。</h3><h3>总结一下:</h3><h3><ul><li>小小的缺失:兰州没有好好转一转;鸣沙山月牙泉没去;来西宁了塔尔寺没去。<br></li><li>不过并不遗憾,因为巴丹吉林沙漠的海子足以弥补月牙泉的缺失;沙漠公路的开阔、省道213、302、204、西张线沿途的风景已给了我太多的惊喜。</li><li>总结一般要写三点的,最后就是羊肉没吃够、拉面很咸。</li></ul></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