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文学思想

璞玉苑

<h3>[原创]、刘卫甲</h3><h3>璞玉苑文化传媒</h3> <h3>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语》</h3><h3><br></h3><h3>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一226年)字子恒。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年一226年在位)在位七年,享年仅四十岁。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h3><h3>他是魏国的开国君主,一手给名存实亡的汉王朝画上休止符。设立九品中正制,重开西域,虽然称不上圣主明君,也是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仅是位有思想的政治家,更是位有文化素养的文学家。他的《典论》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三曹七子的建安风骨,至今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h3><h3>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笫一部文学专论,《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世子时所撰写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一篇。《典论、论文》是他所撰二十篇文章其中之一,按照&lt;子&gt;书的形式写成,是他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论文文集到现在大多己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完整的保留下来。</h3><h3></h3> <h3>曹丕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使中国古代文论开始走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从批评&lt;文人相轻&gt;入手,强调&lt;审已度人&gt;,并在此基础上提出&lt;四科八体&gt;的文体说。</h3><h3>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呼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h3><h3>曹丕认为文学有两大功能一、经国之大业,有利于国家,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二、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是流传后世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受时间限制,荣誉欢乐只能终其一生,不能象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这开始把写文章与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思考起来。</h3><h3>当时三国鼎立的动荡时局,作为魏国之君的命运主宰者、他深知文能安邦兴国的硬道理,批评文人相轻的腐化思想,不必借史学家的言辞。托高官权贵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lt;贫贱则思于饥寒,富贵則思于逸乐&gt;只知道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流传千载的功业。他能抨击权贵,倡导文学的发扬光大。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起着划时代的意义。</h3> <h3>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他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倚动人,现存世约四十首。</h3><h3>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言、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代表他最有成就的诗歌《燕歌行》。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的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的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lt;思妇&gt;的角度,反应了东汉未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的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像、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子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h3><h3>曹丕创作的二十八篇赋作,其中有序者共十六篇。从整体看以抒情咏物为主,而体制方面一改汉大赋之鸿篇巨幅,成为短小精悼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品以真情实感的笔触,触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他的赋作品中充满了情志的行发,他为情而造文。可谓是情贯赋篇,他的《寡妇赋》、《出行赋》更多的表达出作者对社会下层妇女哀悯同情的情怀。</h3><h3>他的诗歌笔法影响着其赋的风貌,诗体之赋为其赋的作品特点,具有明显的标志性意义。</h3> <h3>曹丕在历代封建帝国君主中,虽名不见经传,但在纷杂的历史环境与当时的群雄称霸的战火纷烟中,也有兴兵强国消灭贱寇的强硬信心,虽然两次伐吴由于时机不成熟而无功而返,但由于统一志向的驱使,使得曹丕在位后期执政更需要富国强兵,以至于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的英年早逝,对他人生的抱负和远大志向未能实现,是非常遗憾的。</h3><h3>与此同时,其执政功绩对于中国文学此一时期的发展风貌与繁荣,也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开时代之先河而流芳千古,千年漫长逝去的岁月,随着历史的变迁,在风雨云烟中荡然无存。可他的《典论、论文》却在中国文学这颗璀璨明珠里闪耀生辉。<br></h3><h3><br></h3><h3><br></h3><h3>已亥仲秋深夜拙作于璞玉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