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者简介</p><p> 唐思嘉:女1949年生人,祖籍四川金堂,退休前本钢焦化厂机动科仪表工程师,曾当过知青、倒班工人,后到机关工作。在岗期间没有闲暇空余时间,退休后才提起笔来,记录一些往事。</p><p><br></p> <p>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在黄金时段播放了“特赦1959”电视剧。这是国家第一次将国民党高级将领改造的情景搬上屏幕,真实还原了战犯改造和特赦的历史事件,把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扎实的演员功底,紧湊的剧情,整个电视剧给大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剧中主要的人物以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叶立三、黄维、宋希濂、廖耀湘等为原型,通过这些战犯改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了这些人的灵魂发生着变化。他们在49年被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59年被共产党在心灵上征服,这正是改造与反改造的艰难博弈过程。剧中的曾扩情便是我的外公。我这篇文章主要是记载外公特赦后的点滴事情。 </p><p> 我外公特赦时我已经十岁,对这件亊情,也有了一些记忆,据大人讲当时因为周总理知道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辽宁,所以外公便被分配到辽宁省政协的文史资料室当上了专员。当时好象工资定在160元,住在沈阳的二经街,我小时候去沈阳看过他,环境很不错,门口有警卫人员,弄堂里有电话,院子里有假山,池塘,家里还能洗澡,屋里还是木制地板,这些居住条件在当时六十年代初,可算是比较高级的配制了。外公平时在文史馆上班,年节放假时就到他的儿女家中度过,有机会我们也到外公住处去看望他,我非常喜欢去外公那,因为那里条件比较好,能到院子里爬假山,能看池塘里的鱼儿嬉戏,吃饭就到鹿鸣春、勺园等,这可能就是我愿意去沈阳的原因吧。记得有一次,我妈带着我和小弟,说是到沈阳去照相,当时来了很多人,有外公、大舅、二舅、姨妈,大家在一起拍了许多生活照,依稀在大人口中听到什么大陆、蒋介石、将领……等不常听到的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可能就是进行对台的宣传,让台湾看看特赦后的官员们在大陆的生活场景。</p><p><br></p> <p>认真看报纸的外公。</p> <p> 到了文革期间,全家都受到了外公的牵连,家里人都是在诚惶诚恐中度过,我的爸爸被专政,根本就不能回家,奶奶隔三差五被街道批斗,妈妈在学校也要时刻受到审查,家里四个孩子,三个都下乡了。这时我的外公谁都不知道他到那里去了,渺无音讯,我们谁也不想提及此事,个个都是谨小慎微的过活,不敢越雷池半步。1975年秋季的一天,我己经抽回城,厂里人保组来电话找我,当时我的心怦怦乱跳,我以为又犯什么事了,需要跟组织交待,当我忐忑不安的来到人保组,原来是省里来电话,我外公回到了辽宁,需要有人把他接到本溪,我的舅舅和姨妈都还在农村,没有回城,只有到本溪落脚了,父母当时都出差没在家,只能由我这个老大去接外公了。第二天我怀着怨恨的心情来到了沈城,他住在东北旅社,看到他时,他身着军大衣,深色的裤子,脚下是一双北京棉,还是剪着短短的头发,说话声音仍然很洪亮,看到我后,很是激动,但是我态度却很冷淡,只是在喉咙里喊了一声外公,他可能也看出来我的情绪,所以也就很小心翼翼的和我说话,回来的一路上我也漫不经心的东一句,西一句的问他一些事,但是外公却是很认真的回答我的每一句问话,从这之言片语中我知道了文革期间的十年,是周总理把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使外公免除了许多的磨难,有幸安然无恙的活了下来。他还说:“在北京期间得了脑出血,因为条件好,抢救的及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多亏了周总理啊!”听到此话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眼前的这个老人和总理无亲无故,只因曾经共事过,就得了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我却这样对待外公,不由自主的我低下了头。</p><p><br></p><p><br></p> <p>妈妈和外公在一起。</p> <p> 我的外公从北京回来后,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我家里,在这段时间,享受到了久违的天伦之乐、人间亲情,虽然住的地方比较简陋,但是却很温馨,每天生活很有规律,他的身体也很健康。这期间还被选为辽宁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并且于83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便由妈妈陪同他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会议其间文强、沈醉、李仙洲、宋希濂、杜建时、郑庭笈等都去拜访当年的“扩大哥”。老同仁在一起谈笑风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在团聚的时候,也是充满了活力,此时,他们是否又想到了曾经的过去呢?他们就是朝代更替的见证人。虽然是蒋家王朝的官宦,但是共产党政权却没有遗弃他们,而是让他们改过自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p><p> 我外公的一生曾三进中南海,第一次是他在国民党任华北政训处主任一职,就住在怀仁堂。第二次是59年特赦后,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特赦后的十个人,九位曾经是国民党的将领,一位是未代皇帝溥仪,我外公就是九个人中的一位,当时周总理最先看到外公,并让他到前面就坐。第三次是外公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时,部分委员被邀请到中南海,并受到邓小平的接见,后又参观了怀仁堂、紫云轩、菊香书屋等,外公是眼含热泪参观完的。三次进中南海是三个不同的结局,第一次是做为人民的对立面,第二次是重新回到人民的队伍,第三次是做为人民的一员,参政、议政。我想外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唏嘘不已。</p><p> 外公到了生命后期,就有点糊涂了,可能也就是得了阿尔茨海莫症,我看他这样,心中也不免有些莫名的惆怅,心想曾经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到了晚年却也是这般无奈。记得有一次,张学思的女儿来拜访他,向他讨教张学良曾经的往事,我听说后,也产生了想把外公的过往生平用我的拙笔记录下来,没想到他却发了脾气,向我妈告状,说我欺负他,我这一厢情愿的想法也只能作罢。</p><p> 我外公也越来越糊涂了,每天都是昏昏噩噩的,最终于1983年11日3日六时二十分离开了这个世界,</p> <p>我们全家和外公遗体告别。</p> <p> 外公去世后,辽宁省政协在沈阳青年宫举行的追悼会,省人大、省政协和本溪市政协都送了花圈,</p> <p>追悼会上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 外公的骨灰一直放在沈阳的回龙港公墓,一直到94年,大舅出钱在本溪的珑湾墓园买了块墓地,外公才入土为安,我前两天回本溪特地去给他老人家敬献了鲜花,略表心意。您是一位抗日将领,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都给您颁发了纪念勋章!您可以真正安心的闭上眼了!</p><p class="ql-block"> 你的外孙女思嘉</p><p class="ql-block"> 二0二0年六月五日于大连</p> <p class="ql-block">巍巍青山埋忠骨。</p> <p class="ql-block"> 曾扩情(1894—1983)四川威远人,</p><p class="ql-block">1921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由李大钊等保荐,投考黄浦军校,1926年任黄浦军校政治部秘书(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1928年曾挂陆军中将、四川军事特派员,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西安事变中被扣留。1943年授中将军衔, 1945年当选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194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年特赦后历任辽宁省政协第四、五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11日3日在辽宁本溪逝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