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北美游黄石

勇者无敌

<h3>从温哥华去黄石需驱车两天。虽稍显辛苦,但仍不失为最好的游览方式。因为你可以观览一路风光,感触北美自然与文明景象。</h3><h3>当然,通过美加海关是此行的第一个环节。</h3><h3>美国与加拿大是南北相邻的国家,有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绵延数千公里的国境线。由于主流社会群体同宗同族,两国从政府到民间交往颇深。仅温哥华就有美加海关三处,每天过往车辆川流不息,高峰时段要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通过。</h3> <h3>温哥华通往美国的和平门海关</h3> <h3>每天多数时间都是这样长龙般的过关车流</h3> <h3>进入美国不远就是曾经的生产波音客机和雄居微软公司总部的华盛顿州省会城市西雅图。较之温哥华,西雅图的城市节奏明显快了许多。我们不知道这是否由于软件信息帝国给人们的启发,总之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好像异常活跃,都在不停的忙碌。</h3> <h3>西雅图远眺</h3> <h3>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西海岸沿线大部气候非常宜人。由于西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吹拂,东有落基山脉屏障阻隔,这里着实是冬暖夏凉。冬天远山的雪与眼前的绿相映成趣。春暖花开季节到处花团锦簇,一派勃勃生机。</h3> <h3>是不是很美?</h3> <h3>人类社会发展始终都离不开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道路交通。没有道路交通的开拓发展就不会有当今的世界。</h3><h3>不用说,美国的道路交通是非常发达的。无论开阔的平原地带还是层峦叠嶂的山区,通车的路都十分平坦开阔。也许是地广人稀的原因吧,道路建设上他们是从不惜土地的,而且也不过分追求颜值和档次,安全实用就好。跟加拿大一样,城市里上下两道多以花木隔离带或坚固的水泥墩隔离。与我国不同的是,车道右侧常开出专门的自行车道(遇有右转车道时,自行车道会暂时夹在中间),行车道隔着道墩是人行道。可以肯定的说,市区大路上,只要有机动车道必开有人行道。没有红绿灯的车道交叉路口是一定要设停车红牌的。停车红牌要求谁先到谁先走,路口不管有无其他车辆必停30秒后方可行走,约定俗成,绝不会乱的。更让国人感兴趣的是,人行道每遇路口一定开有缓坡,以方便行人、残疾人车辆和童车行走;红绿灯下设有行人控制的行人通行指示灯按钮,并且指示灯同步会响起鸟鸣声以提示盲人可以通过。可见老外想的真细,设计也真科学,真人性化。不仅如此,他们在好多基础建设方面都让国人难以想象的到位。毕竟,他们是带着当时的欧洲文明来的,起点就高。</h3> <h3>有路必有人行道</h3> <h3>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一样规范</h3> <h3>红绿灯下的行人指示灯,地面上的缓坡是方便残疾人和童车行车的</h3> <h3>这是行人通行指示,此灯亮时会同时响起鸟鸣音以告诉盲人可以通过</h3> <h3>行人指示灯申请按钮</h3> <h3>没红绿灯路口的停车观察指示牌,下方的英文和4表示四向停车</h3> <h3>公园步行道多以灰渣铺设,经济而舒适</h3> <h3>凡室外运动场所均以水泥或沥青铺设而且地面很毛,就是为了防滑</h3> <h3>草皮当然是随便踩踏的,但不可以乱丢垃圾。老外最喜欢赤膊趴伏在草地上日光浴</h3> <h3>绕过西雅图就进入了维纳奇国家森林。美国有很多国家森林。有些森林或大山深处至今人类还没有涉足过。除了森林他们还有广袤的平原,丰沛的水系。我们真的很嫉妒北美这些国家怎的就如此得了上帝的万般宠爱。据报道,美国森林覆盖率为国土面积的33%,而我国却只有15%(官方统计是21%)。加拿大湖泊超过3平方公里的有31725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561个。美国更不用说了,闻名世界的5大淡水湖,1个为美国独享,另4个与加拿大共有。此外还有什么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圣劳伦斯河,哥伦比亚河,密苏里河等等,水资源丰沛程度超出国人想象。</h3> <h3>华盛顿州中东部及爱达荷、蒙大拿大部地区都属于地势相对平缓的良田、草场和牧区。在这里会令人顿悟什么叫大农业,什么叫农业现代化。一望无际的麦田,高低错落的草场、牧场,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群,红褐透着淡青,金黄连着绿,整个大地就像一幅巨大的形而上画派的作品,简明而充满质感。好一幅放大了若干倍的田园极乐图!然而却絶少劳作的人群。不用说原因就是其高度发达的机械化、现代化。</h3> <h3>农业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大片的平原、高地和高度的机械化生产,使之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如果农田全部利用,他们足可以喂饱全世界!</h3> <h3>斯波坎是华盛顿州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早期工业基地之一。去到时恰好该市河畔公园搞类似于国内庙会的活动。这让我们大致领略了美国西部传统的民间文化。</h3> <h3>现代感很强的楼宇显示着这座老城在焕发青春</h3> <h3>河畔公园即以此得名</h3> <h3>大型游乐设施估计是1974年举办世博会时所建</h3> <h3>“庙会”上市民们正欣赏歌手演唱</h3> <h3>碳烤肘子显得很是生猛</h3> <h3>卖摆件的老“大娘”</h3> <h3>小小夫妻摊</h3> <h3>与斯波坎相反,紧挨着的爱达荷州西部小城科达伦却是一个非常安详宁静的城市。在这里,你会感到一切都那么融洽,那么和谐。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绿,水面及建筑物都那么的温暖多情,人们都一色的那么的怡然自得。</h3> <h3>黄石镇应该是因黄石公园而建,位居西黄石入口处。小镇不大,历史悠久。一家商店牌号标记着始建于1925年,现仍在经营商品。离商店不远有一原火车站旧址建立的博物馆,里边至今保留有100多年前的售票厅及其柜台和一段废弃的铁路。黄石镇及周边肯定是多有酒店旅馆之类。我们住在离黄石镇约10多公里的super8酒店。酒店挺别致,背后就是牧场。super8酒店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如家”或7天酒店,比较平民化。老板介绍,全美国大概开有上千家连锁店,下一步可能还要开到中国。其母公司旗下分立着20多个不同品牌档次各异的子公司连锁酒店。由此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美国何以能够称霸世界。中国人自古讲究中正平和,而美国人从先辈那里就继承了深入骨髓的侵略性和冒险精神。几百年前欧洲人摇着木船扛着火枪不远万里到这儿来,就是这种属性的最直接体现。而我们的郑和大人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前后就漂洋过海,7下西洋愣是没有帮国人找个新窝棚。否则,或许几百年后也没必要折腾什么建设兵团,下乡知青之类。现在好了,我们刚睡醒,人家早已以大思维,大格局,大战略开垦了整个世界。他们驾驭着沃尔玛、微软、苹果、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商业巨兽,冲孔袭门,无所不至。这是什么节奏呀?路上我们曾遇到一辆同行约200公里山路的沃尔玛配送货车,其目的地是一个很偏僻的山坳小镇。这么远的山路送了一车不知是白菜萝卜什么的,值吗?值!起码他们认为值。这就是世界之首的商业龙头老大成功的诀窍。试想,在这样经营理念驱使下企业能不强大吗?国家能不兴盛吗?</h3><h3><br></h3><h3>啊,黄石,黄石的公园,公园的黄石。你这深藏闺纬的美少女,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可以揭开你最后一道面纱,一睹芳容了。</h3><h3>没见到黄石时总觉得它一定非常的玲珑精巧。那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美景怎么也得有个婀娜的依托吧。其实我错了。在这里,第一感觉就是它简直颠覆了人们对公园的认知。占地8956.41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比我们的大上海还要大出1/4。把几个知名景点都看过来要开车在园内行走500余公里。根据记载,该公园1872年就被美国政府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我们在惊叹公园博大宏伟的同时,不得不钦服美国人超前的环境意识。</h3><h3>进公园车行百余公里就看到了第一个温泉景点——诺斯利温泉。正当我们有些激动的时候,前面却堵车了。过好一会儿,前几辆车开始移动。我们正想跟上,只见一只北美野牛大摇大摆地迎面走来。原来是它令大家驻足堵的车。</h3><h3>黄石公园有北美野牛大约4700头。但它并不是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比它数量还多的如加拿大马鹿(约10000头),麋鹿(约10000头),以及数量略少的黑熊、灰熊、大角羊等,可能是因为怕人,较少见到。我们很有幸,两天3次与北美野牛谋面,最多的一次有上百头。</h3><h3><br></h3> <h3>别以为憨态可掬的它有些萌宠,时速60公里的冲刺可不是闹着玩的</h3> <h3><br></h3><h3>游黄石主要观赏其温泉奇石奇景。所谓温泉即地心热能产生的喷气喷水。黄石的温泉奇就奇在一是地热水汽直接喷涌,且喷点多而集中。有的喷泉时有间歇,大小不等。二是其特殊的地质结构使涌水富含不同的矿物质成分,当与地表岩层等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大片各种颜色形状的结晶,和以水流幻化出诸多神奇而美伦美奂的景观气象。</h3><h3>诺利斯温泉更多看到的是喷气。该泉场面宏达,喷点多多。不知喷出的水或气夹杂了什么东西,使得方圆公里的地面上白茫茫一片,让人仿佛置身冰天雪地。<br></h3> <h3>是不是想起了“大漠孤烟直”?</h3> <h3>红之于白可算是很好的点缀</h3> <h3>画乎?影乎?</h3> <h3>人是万物之灵,哪儿都缺少不了他</h3> <h3>我怀疑当初造桥者是位艺术大家,试想,没了桥和人这里会怎么样呢?</h3> <h3>猛犸温泉最耀眼的是几处被泉水洗礼过的奇石。它们有的如飞瀑悬流,有的如天枰遗子,有的如落叶化境,有的如泥牛入水……总之,足可以调动你极大的想象力。</h3> <h3>每一个画面都极具视觉冲击力</h3> <h3>色彩与线条的完美结合</h3> <h3>似静而若动</h3> <h3>最美当属大棱镜。像它的名字一样,这完全是一个魔幻世界,可谓一步一景,一泉一景,美不胜收。在这里,除了现代影像记录仪器而外,再无能够展现其绝美英姿容颜的形式了。任何文人墨客,大咖高人都会羞于作态的。还是让我们的眼睛去感受吧。</h3> <h3>什么都不用说了</h3> <h3>?</h3> <h3>??</h3> <h3>???</h3> <h3>泥浆泉展现的是气势。热浪涛涛,泥浆翻滚,“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为声”。黄河在咆哮,至多让人感到震撼。这里在咆哮,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宣告世界末日的到来呢?</h3> <h3>龙潭虎穴用在这里是否恰当?</h3> <h3>这不是发自地狱的震怒吧</h3> <h3>中国人一定会命名它为珍珠泉的</h3> <h3>老忠时历来被尊为中心景点,建有专门的看台,并围绕它开设了规模较大的酒店、服务中心之类。其实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喷泉,是典型的间歇性喷泉。关键是奇特。奇在哪儿呢?奇就奇在93分钟喷发一次。每次常年不变的3、5分钟。喷出的水柱高度和水量为所有喷泉之最。据说历史上最高喷到过60米以上。它的原理很有意思,即在其喷管下端有一储水空间。水是活的,气是热的。热能令封闭空间里的水达到一定压力后迅猛喷发。然后再重新积聚水和热能,周而复始。因为喷发间隔时间与持续时间极其准确规律,所以得名“老忠时”。</h3> <h3>这就是喷发的瞬间</h3> <h3>喷发时也是间续的,时高时低</h3> <h3>气势磅礴,十分壮观</h3> <h3>观赏完黄石湖,我们的黄石游也基本结束了。湖很大,非常平静绚丽。湖边熔岩形成的彩色在无限延伸的湖水映衬下,尤其摄人眼球。</h3> <h3>仿佛哪位大师的油画作品</h3> <h3>更像是摩登女郎的裙边</h3> <h3>其实你感觉它像什么就是什么</h3> <h3>大提顿公园与黄石公园相连,顺着公路就可以进入。景色与黄石略同,就是景点少些小些。两天的时间不容许我们过多留连,自然会少看好多美景。好在我们看到了更多普通游客看不到的东西。一路风光不正像黄石的大棱镜一样,折射出整个美国甚或北美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吗?</h3> <h3>西方人总喜欢以皇冠上的明珠喻稀世珍宝。我想美丽的黄石公园何尝不是戴在美利坚头上的皇冠,而那些熠熠生辉斑斓无比的喷泉景色又何尝不是那巨大皇冠上的明珠呢?</h3><h3>哇,别了女神!别了这次难以忘怀的际遇!别了可能会影响我一生的时空转换!</h3><h3><br></h3><h3>如果你钟情于大自然,请来黄石。</h3><h3>如果你热衷丹青文墨,请来黄石。</h3><h3>如果你厌倦了世界,请先来黄石吧!</h3><h3><br></h3><h3>李桂新徐杰勇</h3><h3>2019年9月于温哥华</h3><h3><br></h3><h3>(注:拼图大大破坏了原图质量,之后本人将陆续发送原图以分享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