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母亲河怀里撒了个娇

小老汉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泳友提供)</h3></font></h3> <h3>说来可笑,如果没有太原冬泳协会组织的这次黄河乾坤湾探险漂游活动的话,永和县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竟然一直和那大街小巷的永和豆浆是联系在一起的,直到这次来到永和,才知道永和豆浆和此永和一点关系都没有。永和豆浆是台湾一家餐饮企业的品牌,而永和县则是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的一个小县城。</h3> <h3>从晋城的阳城到临汾的永和大约是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参加乾坤湾漂游的阳城一行六人依着导航竟然走了七个多小时。也许导航是考虑到我们经济的问题,从临汾开始就把我们导下高速在限速的省道上颠簸了许久,过路费倒是省下来了几十元,可时间却是大把的浪费了。不过沿途阴沉的天里也确实让我们感受了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终是不曾觉得过于的单调。特别是在蒲县县城,那似曾熟悉的十字街和大礼堂让我恍惚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那个小县城。</h3> <h3>永和县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到舒适。史载,永和县因有永和关得名,“永和”典出“永履和乐”语。永和关是西去陕西的重要交通要塞,也是历史悠久的渡口之一,可惜时间过于紧张,我们没有看到那沧桑的关口。永和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县城安谧,民众谐和。据说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至今城里还保存着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虽然现仅存大成殿,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至今依旧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h3> <h3>永和县不仅历史悠久,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上也曾留下了重重的一笔。1936年,为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著名的渡河东征,为“打通抗日战线”,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并进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h3> <h3>在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居住了十三个日日夜夜,在永和县,毛主席主席亲自指挥东征红军胜利回师西渡。如今,在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的地方,修建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并且在纪念馆边还修了毛主席诗词纪念碑亭,刻有许多毛主席各个时期写的诗词。</h3> <h3>纪念馆以“英明决策筑辉煌”、“红军东征在永和”和“老区人民爱红军”为主题分三个展厅,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塑刻作品等真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东征历史画卷,再次还原了当年红军东征的场景。</h3><h3><br></h3> <h3>同时,实地还原了伟人居住过的地方,真实地再现了曾经的艰苦的岁月,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感慨万千。</h3> <h3>像其他的地方一样,关于伟人的传说总是带有神秘和美好愿望的。在东征纪念馆同样的种种传说和见闻,足以能满足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好奇心。 </h3> <h3>在主席居住过的上退干村(也就是现在的东征村)的关帝庙内有一座魁星楼,楼顶上生长着一棵1米多高的小柏树,这棵小柏树曾经长得郁郁葱葱,历经多次大旱而不枯。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这棵小柏树当年冬天便莫名奇妙地枯死了。据当地群众讲,这株小柏树是在1936年回师后的秋天自己长出来的,毛主席逝世的1976年冬天枯死,而且方向指向北京。于是群众便将这株小柏树称做“殉义柏”。至今,那干枯的树干依旧孤单的指向天穹,似在呐喊也像在等候。我突然想想起古人的一句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那柱枯干的柏树真的有情,它也肯定是在那里默默地魂兮归来……有时候,自然界的一木一草也会感动的我们这些凡人泪流不止。</h3> <h3>展览馆里还守藏了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块。在展览馆看护老汉(也算半个老乡,高平籍,定居永和已是第二代了,听说我们是阳城的,很热情的义务给我们做起讲解)的引导下,隐约可以看到石块上一个毛字,毛字下面有一条手指长的龙,其下祥云弥漫,祥水翻腾,似有九曲黄河之神。据说这是在黄河岸边捡到的一块自然形成的石块,人们把它叫做毛字石。</h3> <h3>最为神奇的是展览馆一进大门耸立着那尊镀铜的毛主席塑像。主席风尘仆仆,褶皱起伏的棉衣上似乎还带的薄薄的一层黄河的沙土,越发显凸出主席自信刚毅的神色。其实,塑像中主席左手指头间并没有香烟,那香烟都是游客主动敬拜给主席的。据说同时给自己和主席的烟点着,你按自己正常抽烟的速度抽,最后总是没有主席抽的快。</h3> <h3>“……那几天正好是连阴天,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小雨,揭牌那天清早十点左右,当音乐响起东方红,省委宣传部部长把毛主席身上的红绸缎揭开时,好好的突然云开雾散,太阳露了出来” 我们的老乡,那个义务解说员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纪念馆的正房的上方:“那里忽然出现了七道扇形的祥云,当时在场的人都高兴的叫唤起来……”他给我们讲述的是2006年5月12日,新修建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落成揭牌的神奇的一幕,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的光景,而他说的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看到我们半信半疑的神色,老汉随即又把我们带进左边一间展厅,“喏,那就是当时拍的相片”老汉指向墙上的相片。呵,果然!</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翻拍相片)</h3></font></h3> <h3>那是云么?白云朵朵如何成了条条祥云,不多不少,正好是九条,是伟人显灵还是自然天象?我倒是宁愿相信天上有灵,倘若这张相片是真实记录的当时的场景。</h3> <h3>更稀奇的是这尊铜像的“阳光雨露”现象。据说,只要是天晴,主席铜像右手就有雨露从中渗出滴落,但是天阴就没有了这样的水滴。我们是上午快九点到的那里,天空舒展着几丝的白云。在主席的右手我真的摸到渗出的水滴,但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天上乌云密布,主席手上干燥无痕,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这肯定不是有人工机关的话。</h3> <h3>人世间,真是许多的事让我们这些凡夫俗人捉摸不透。</h3> <h3>老汉在主席铜像前香炉里点燃了三注高香,这是老汉每天必须做的功课之一。我站在香炉前,借老乡的香火,向主席三跪拜:主席,愿你的神力庇佑我和这次所有参加漂流的人员平安健康;愿你神力保佑这次漂流一帆风顺;愿你的神通庇护这项漂流活动能够永远下去并发扬光大。我相信那袅袅的上升的青烟一定会把我的祈祷带给主席的,如果主席天上有灵的话。</h3> <h3>其实,永和更能让你壮怀激烈是黄河,是那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最好要数乾坤湾。在永和,在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放眼望去,山河锦绣,眼前呈现一幅旷世绝伦的画卷。</h3> <h3>十三亿同胞根系伏羲山,九千里血脉涌动乾坤湾……河抱山、山依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的乾坤湾此时就在你脚下,俯瞰那曲折的黄河,你那被世俗麻醉的心是不是此时又被激活?许久不曾激动的心是否也会随着黄河的流动而起涟漪?</h3> <h3>天上之水犹如一条黄色的游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在秦晋峡谷的永和县和陕西延川县交界嘎然慢了下来,重重地在这里画了个神秘“S”,酷似天地造化的天然太极图,她如同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在天廷丢落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河图”和“洛书”,然后头也不回顺流而去。于是,远古的一天,那个太昊伏羲氏便开始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先祖在乾坤湾仰观天象,废寝忘食发明了太极八卦阴阳学理论,真可谓“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从此,在神州大地有了一种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图来自网络)</h3> <h3></h3><h3>黄河在此由北而南地流淌,依次依山势而形成了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 、乾坤湾、清水湾等五个湾,但尤以乾坤湾为最。它不仅是山西永和最亮丽最壮观的一道风景线,也是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一大天然景观。站立乾坤亭,乾坤湾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阳光透过白云给静静地给浑重的黄河水点缀了斑斓的印记。而此刻,天地肃穆,只有心儿跳动的音和仿佛黄河涌动的潮……弯弯的黄河在这里不仅仅展现了她的壮美,也把她袅娜多姿的温柔一览无遗地呈现在眼前。这“若不见民族魂,阳阳初照,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不正是乾坤湾的真实写照么?</h3> <h3>“呵,黄河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喘急么”同行的泳友这样说道。是的,居高临下看那蜿蜒的黄河像一条黄色的飘带,温顺的缠绕在那沟壑的山川之间,这让我们第一次漂流黄河的泳友们少了几分的忐忑。</h3> <h3>可是,黄河,你那汹涌澎拜的秉性居高临下岂能可以感觉到?</h3> <h3>永和县阁底乡的于家咀村的黄河人家是我们这次漂流的集结地,而且于家咀渡口也是这次漂流活动的起水点也就是终点。</h3> <h3>于家咀渡口是一个古老的渡口,是连接山西和陕西的一条重要的水上通道,是当年红军东征“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最重要的渡口之一。我们是中午时分到达这里的。</h3> <h3>顾不上旅途的疲劳,忘却了一路的颠簸,我们迫不及待来到了母亲河的身旁。</h3> <h3>黄河,这是你么?河宽山低,浪涛拍岸,看不出汹涌澎湃,但那浩浩荡荡足可以让你热泪盈眶。挟带着几千年的沉重,依旧是奔流不息的涌动;看到过多少的盛衰兴废,奔流向东的初心依旧。</h3><h3>此时,一切用来描写黄河的诗句都是苍白无力的,你只有跟着黄河去跳跃,去奔流,去深沉……</h3> <h3>掬一把黄河水,洗净的是多少的荣辱得失;撷一朵浪花,看到的是几千年的兴衰更迭;抱一下母亲吧,赐予我力量和信心。黄河啊,你带走了多少的人间往事又承载了多少的天地机密?</h3> <h3>身临其境的黄河远远没有远眺的黄河那样温柔。此时的黄河水虽然没有咆哮,但她那不动声色的厚重让任何人在她的面前都会肃然起敬的。而我们,本来有点轻松的心又多了原来的忐忑。</h3> <h3>清风拂面,浪花漫脚,走在千年的细泥沙上,又是别样的浪漫,谁说黄河没有风花雪月?</h3> <h3>我突然想起余光中老先生的那首诗:</h3><h3>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h3><h3>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h3><h3>从青海到黄河</h3><h3>风 也听见</h3><h3>沙 也听见</h3><h3>……</h3><h3>记得老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有一次他在山东大学演讲时朗诵这首《民歌》的时候,“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突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喉咙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想想那该是多么一个沸腾的场面!无论你见过没有见过黄河,黄河永远是你心中的图腾,只要你生长在这块土地上。</h3> <h3>简短的开幕仪式就在于家咀渡口举行,因为是第一次举办,出于安全和硬件设施的考虑,参加这次漂流的人员不足一百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泳友,当然是省内的居多。</h3> <h3>我和如约而至的小妹也见了面。小妹末枝活泼烂漫,姊妹七人里最数我俩习性相近,一五年曾和我携手横渡长江。</h3> <h3>小妹久居太原,这几年参加太原冬泳队的活动,全凭小妹中间的穿针引线,渡长江,戏汉江,游下龙湾(越南)……让我在此平台上如鱼得水;更为难得的是也让我以此认识了许多的泳友:温文儒雅的段“帮主”,豪爽口快的王小青,老骥伏枥的“太原老牛”,精明干练的常爱民,还有那大巧若拙的“徒弟”老船长杜玉川等等……让我在游泳的路上又多了几分的乐趣。</h3> <h3>开幕仪式后,按照组委会的安排,各个小组进行了湿身(试水活动)。本次活动有十五公里和六公里俩个漂流项目,每个项目分了四个小组,分批次下水。十五公里的泳士名曰“乾坤大神”,六公里的泳士为“骑龙英雄”。我报是十五公里的路程的漂流,但我真的很不敢受用“大神”这个称号,特别是在黄河面前。</h3> <h3>我并没有参加试水的活动,只是默默地坐在岸边,不想这样轻易的拥入母亲河的怀抱。望着川流不息的黄河我甚至有点发呆,透过那水雾交织的朦胧,我突然发现岸边的大山顶上,竟然像是伟人仰面横亘在天地间,似乎在守视着涛涛黄河。据说,毛主席一辈子酷爱游泳,祖国的名江大河游了个差不多,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主席却不曾游过,这也许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迷吧。</h3> <h3>在水喘浪急的河流漂流如何靠岸是最为关键的,试水的泳士们沿着汹涌的河水奋力地向岸边靠拢,稍有疏忽大意的便被黄河冲向了下游,下游的河水要比选定的起水点更加的喘急。虽然有快艇做保障,但惊险刺激的过程也是让人心惊胆寒的。</h3> <h3>我站在岸上,细细揣摩着那些安全起水泳士的要领,知道了靠岸的时候,必须全力以赴奋力击水向岸边靠拢,才可以顺利起水。此时万万不可顺水逐浪,否则只能被打船打捞了。没有急于试水,竟然有了个意外的收获。</h3> <h3>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在第二天下水的时候。十五公里的下水点在于家咀渡口上游十五公里处的河浍里村,六公里的下水点在于家咀渡口上游的阴德河村。我们阳城一行六人有三人参加的是十五公里的漂游,另三人是六公里的漂游。我们三人和小妹等十余人编在十五公里的第二组,下午三点下水。第一组十五公里的泳士已于昨天晚上就到了河浍里村,今早七点便开始下水,为第一批的泳士加油点赞。</h3> <h3>我们是午饭后坐大巴开始出发的。沿着盘山公路先到阴德河把下午参加六公里的人员放下,然后我们十余人继续向十五公里下水的地点河浍里集结。</h3> <h3>十五公里的水道,我们在陆地足足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河浍里下水点,逆流而来的保障船和引导船已经等候多时。踏在细腻的沙土和光滑砾石的黄河岸边,望着伸手可及黄河水,激动的心情像那翻腾的黄河水。</h3> <h3>多少的感慨和激昂,此时只能浓缩成一句话:黄河,我来了!</h3> <h3>我们聚集在黄河边,内心的澎湃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来吧,让我们脚踏山西永和的土地用陕西延川的山做背景,让黄河水点缀其间,来个合影吧,无论你来自北国松花江畔还是南疆漓江怀抱,也无论你是来自汾河还是太行山,让我们记住这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吧,因为我们漂流的是黄河,我们的母亲河!</h3><h3><br></h3> <h3>把下水前的装备各自又检查了一遍,我们开始下水了。</h3> <h3>沿着上千年沉淀下来的松软光滑的泥沙河滩,踏着上万年奔腾不息的黄色浪花,与其说是小心翼翼更不若说成是一秉虔诚的我们慢慢拥入母亲河的怀抱。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沙水洗涮着身上每一个毛孔,清风抚摸着露在水面上的发梢,激起的浪花像母亲温暖的手拥抱着你颤抖的心,你还能感觉到丝毫的畏怯么?你还有忌惮母亲河的心没有?</h3> <h3>一种久违的激情,一种温馨的浪漫在荡游的黄河水里油然而生。其实,当你真正置身于黄河水中,你能感受到的是黄河另一面的妩媚:黄沙荡漾,伸手拥抱,你不仅仅抱的是水,还有黄河的泥和沙;波浪起伏,身心同行,悠悠的飘浮仿佛在母亲的摇篮。返璞归真,你又回到小时候,你又回到母亲的怀抱,你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唱,也可以尖叫……像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那样……</h3> <h3>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黄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你还在幻觉在母亲怀里撒娇的一刹那时,那惊涛骇浪的“跳跳浪”和排山倒海的“排浪”便接踵而来,让你从意淫中一下回到现实。</h3> <h3>“跳跳浪”和“排浪”是这次黄河漂流的专用俗语。跳跳浪,是黄河底部由于千年的冲涮出现地表凸凹不平造成河水起伏跌宕形成的波浪;排浪,是黄河水冲碰到拐弯边到大山上倒冲回来的大浪。</h3> <h3>当你还在宽阔的河水中悠哉悠哉撒娇的时候河水开始急促起来,波澜起伏的河水开始上下跳动,漂流的人们忽而冲上浪尖忽而跌到深谷,每个人都像一叶失去方向的孤舟,任着沙水的肆虐,你愿意不愿意,此时的你只能随着上下和黄河独有的“跳跳浪”共舞;当你还没有从“跳跳浪”的失措中缓过劲的时候,一排接一排的“排浪”又扑面而来,那滔天的巨浪让你目瞪口呆,容不得你有半点的思索,口鼻已经塞满了沙土和水的混合物,也许这是黄河给你的一份纪念品;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天爷也赶来祝兴,豆大的雨点不时敲打在河面和偶尔裸露出河面的身体上,瞬间就被黄河吞噬的无影无踪,化作几朵浪花一去不返。此时你万万不可惊惶,也不可偏向两边,你应该冷静沿着中间,或抱紧漂包,任着起伏跌宕,静看那水起水落;或搏击逆浪,追风逐浪,笑吟“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母亲河的魅力,你才体会到刺激并快乐着。真正的泳士,是可以在春花秋月里泛扁舟,更可以在惊涛骇浪仍从容。</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泳友提供)</h3></font></h3> <h3>我的身心已经完全被母亲河拥抱,温暖的沙土水让我嗅到了母亲的味道;涌动不息的流动让我不由自主的与她同行;汹涌澎拜浪花让我感受到她永不屈服的脉搏;黄河啊,母亲,你有着胸怀宽广的情怀,更有着不屈不挠坚强的气概。</h3> <h3>我曾在碛口段的黄河水中戏过水,那是黄河穿过千山万水终于可以小憩休息的一段风平浪静的时候,黄河像慈祥的老母亲;</h3> <h3>我也曾在晋豫交界的三门峡横渡过黄河,那是一段被大坝拦截湖光山色的湖水,此时,黄河更像一条被束缚困乏的龙;</h3> <h3>在壶口我也深深被波澜壮阔的黄河所震撼,那是游人如织被人为围起来的一个景区,此时,黄河更像动物园里的一头暴躁的雄狮。</h3> <h3>而此时此地的黄河,才有了黄河的万种风情,有了黄河的血和肉,有了黄河的筋和骨……她有九曲蜿蜒的温情脉脉,汹涌澎湃的铮铮铁骨,更有奔流不息的顽强拼搏。</h3> <h3>这里的流速达到了3米/秒以上,两岸的景色还不曾看清,浩荡的黄河已把你带到了你起水的地方;还没有好好感受到母亲河的神韵,十五公里的集结标志就已出现在前方。向那红色的标志冲击,此时,一切都是转瞬即逝,你只有奋力一搏才可以达到彼岸。积蓄的力量开始爆发,当脚底终于触接到泥沙的时候,我知道,我成功了,我成功漂游黄河乾坤湾段十五公里!是的,我们成功了,我们成为首批漂游黄河十五(六)公里的第一批!</h3> <h3>我惊喜若狂,我为如此亲密接触母亲河惊喜,更为我能够成功漂游十五公里的黄河感到自豪。不是吗?据我所知,几千公里的黄河向这样如此原始的漂游我不曾看见过记录,在黄河上如此长的距离也许这是第一次,我为我自豪,也为参加这次活动的所有泳士自豪,不管是六公里的还是十五公里的,也无论你是成功蹬陆还是功亏一篑,你都是值得尊敬和称赞的。这次活动本身就带有冒险行为,说是探险漂流一点不虚此说,能够报名参加者都是泳士中的勇士。我想,我有必要把他们的名字记录下来,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传承这种精神,也就是黄河这种不断抗争、不断奋进、不断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h3><h3>十五公里的泳士:壶城博浪 黎明 梁英杰 张慧珍 宋世安 朱雪平 刘振华袁少儒 程卫国 王凤 杨之江 许志峰 宋赵兵 赵志杰 赵末枝 温耀钧 常爱民 杜玉川 张星 蔡弘 朱翰林 郝太平 田志华 高剑锋 高韬 赵秀忠 秦建华 高家声 赵金润 聂忠 张瑞国 张忠拴 李田远 孙琪巍 孙焕斌 李贵双 顾兆杰</h3><h3><br></h3><h3>六公里泳士:刘和平 付联合 李宜真 李来生 康志华 张兴涛 彭友彬 高振清 王润廷 姜风 杜安民 刘矛冰 杨晓辉 苏宝良 田晋生 张有辛 信冬平 刘定民 史东伟 张斌 李爱兴 李石珍 纪平 上官春平 赵永国 耿团霞 范淼 董莉萍 胡晓红 黄春风 戴云飞 孙良才 田金福 赵翠莲 吕改英 翟书琴 沈兆华 王雅娟 王仙兰 许琴 王建民</h3><h3>(此名单是根据组委会最后公布的名单记录,若有出入请指正)</h3> <h3>当然,我们更要感谢太原冬泳协会,感谢冬泳协会的段会长以及两年来为踩这条漂流线付出艰辛汗水的所有人员。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亲密接触母亲河的机会,有了我们在母亲河撒娇的底气。</h3> <h3>黄河乾坤湾漂流活动不仅仅是太原冬泳协会的活动,我想更是永和县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契机,说的再大点,更是山西省一个新的名片。黄河从雪山到大海几千公里,还有永和乾坤湾这样能包囊黄河灵魂骨髓的地方没有?黄河上下五千年,还有比这更让人感受到黄河的深沉厚意的么?湖北有武汉长江横渡,河南有三门峡黄河横渡,我们山西为什么不能有个永和黄河漂游呢?</h3><h3>愿太原冬泳协会把乾坤湾漂游发扬光大!</h3><h3>愿永和县从此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h3><h3>愿山西省从此有了新的名片!</h3><h3>但愿如此吧!</h3><h3> (图文除若有特别注明都为原创,如有不适者请及时联系替换)</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