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湖州潮音桥,又称桥里桥。</h3> <h3>慈感寺与潮音桥(下)</h3> <h3>站在潮音桥看桥东边临河慈感寺正好坐落在霅溪的转弯处位置极佳。</h3> <h3>老的慈感寺地方门牌号估计离慈感寺大门不远。慈感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建造潮音新村时已破残,后被拆除,现存慈感寺地名。慈感寺旧址位于老湖州中学东面。</h3> <h3>轮船正驶向潮音桥,全体乘客都默不作声。</h3> <h3>红墙湾小学旧址湖州孔庙。</h3> <h3>小时曾在红墙湾小学念一二年级,(七八岁,1 9 5 8年一1 9 5 9年),从红墙湾小学到潮音桥、慈感寺不远。</h3><h3>我清晰的记得,那时慈感寺还留有一间庙门,正对着潮音桥,黑红大门內,住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以抓“活麻雀”为生,门口吊着一块木牌写着“卖活麻雀” 。</h3><h3>寺门口吊着一块木牌写着“卖活麻雀”,这老人拿着一根长长的细竹竿专门用膠水粘活麻雀。当时湖州城里小孩子患了“百日咳”,吃冰糖燉麻雀是特效的民间单方,不过要买“活麻雀”方才有效用,祖母曾买过他的“活麻雀”,为我治“百日咳”。</h3><h3> </h3><h3>那时麻雀为四害之一,麻雀吃稻谷,那真是冤枉了麻雀,这是人所造成的冤假错案,甚至在湖州出现专门灭麻雀的专门日子,冤死了多少麻雀!</h3> <h3>在湖州一中当学生时,每逢暑假,我们都要在市河、龙溪港(苕溪)、骆驼桥、仪凤桥、潮音桥……去游水(泳)。</h3><h3>尤其是文革初期,造反派、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斗坏份子,斗走资派,跳“忠”字舞……。</h3><h3>我和金海、发根、新范、寸铁、寸钢等同学朋友,上午“荡(逛)马路” ,上午一起游泳消暑。</h3><h3>那时轮船码头在新开河,来往轮船都要经过潮音桥,象到上海、杭州䓁大城市都仰仗轮船运输、载人,所以桥上行人、桥下船都十分繁忙。</h3><h3>我们在河里游水(现在话即游泳),见到轮船开过激起一层层波浪,拚命向浪头冲去,随着波浪一起一伏,一会儿低一会儿高自得其乐,也不知是炫耀泳技呢?还是好玩,总之两者兼而有之,就是不知危险。</h3><h3>整条市河都被会水者占有,沿河男人会水者十之六七,男孩们喜欢打水仗,时而躍起时而沉没,时而划水直冲对手,能有多少力就使多少力,决不吝惜。有些小姑娘两手把着木脚桶,沿着河边,两脚一上一下的打水,躲避着男孩的疯狂……,成了我们那时代的一片河上景象,水上乐园!</h3> <h3>新开河湖州轮船码头旧址。</h3><h3> </h3> <h3>从潮音桥的桥孔望去正好是新开河,左边是原来的轮船码头所在地。</h3> <h3>赤日炎炎中午,在潮音桥,唯一遮阴的地方是三孔桥洞下,比较阴凉,与外面比起来仿佛是天上地下,空气都被蒸发得热浪浪滾滾,水面更是热得发烫。</h3><h3>曾有祖籍丹阳,后定居湖州的葛立方,他所著的《韵语阳秋》更直接记载了有关慈感寺的传说:大观中,吴兴郡有邵宗益者,剖蚌将食,中有珠现罗汉像,偏袒右肩,矫首左顾,衣纹毕具。僧俗创见,遂奉以归慈感寺。寺临溪流。</h3><h3>凭着少年的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还到过桥下去摸湖蚌(湖州人叫“仙子”) ,也想摸一只能盛珠子的大湖蚌,打个闷头蟮(潜泳)游到距水面二三米深水中,鼻子受到水的压力好像有点烟雾腾腾的感觉,在黑矇矇烂泥里掏出一只只仙子都不大、但很多,能盛珠的湖蚌没见过,或许从前有过,现在则没有。</h3><h3>又在桥下的石缝缝里捕魚捉虾,慈感寺的南侧河边有个木才仓库,河里的圆木权当游泳累了供我们休息的好地方,那些已成我们这一代的怀念湖州的历史了。</h3><h3>如今,随着环境变化、人口变化再也回不到当年那个天真烂漫、充满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和谐份围,那些日子陪伴着我们度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h3><h3>现在慈感寺已经荡然无存了,所幸潮音桥还在,但已不是交通要道而是冷落在一旁之湖州古迹。古人穿越到今日之湖州,也许想不到桥上已是綠草茵茵如丝毯了。</h3> <h3>一九六一年著名导演谢晋拍摄喜剧片《大李老李与小李》时,一场拔河比赛的外景地就选在潮音桥畔,还拍摄潮音桥和沿河风景,就在慈感寺门前。</h3><h3>我家在人民剧院隔壁,是湖州城的中心,对面太和坊有家糖果店,因靠近剧院生意不错,我小时候(十岁)就在家门口玩,人来人往很热闹。</h3><h3>一天晚上,出现一个大胖子走到糖果店去买瓜子,后面跟着一群看客在议论,因为买得多,营业员给他一个報纸直口袋,估摸着有一、二斤吧?湖州人流行三角包的,只有一二兩。大胖子旁若无人,一只手托瓜子袋一只手就开吃,我听旁边的大人在纷纷议论说:“这就是名演员关宏达” ,来湖州拍电影……。那时追星族还没有兴起,但名人被围观的事也是有的,不然湖州人自称为喜好“胡蜂阵” 的呢?</h3><h3>当时瘦子很多,但胖子很少,恰逢三年“自然”灾害,人们都饥饿不堪,身上哪能有多余的肉可长?象关宏达那样胖子演员在全国也少有(据说那时特形演员有照顾,现时恐怕胖子难当特形演员了吧?),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名演员。</h3><h3>后面学校里组织看《大李老李与小李》时,最反对体育锻炼的老李,扮演新华书店店员的女演员相当标致,口头禅是“三五百斤没问题” 的大力士是关宏达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h3><h3>在文革中,一代明星关宏达,不堪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竟于1967年12月20日跳楼自尽。惜乎!悲乎!</h3><h3>《大李老李与小李》这本宣传体育运动的影片,拍摄地湖州的影响,可以说深入人心,形成一股大潮,好多人投入了体育运动並取得优秀的成绩,其中我亲眼目睹了我妹妹的成长过程。(后来不成功,事出有因。)</h3><h3>妹妹阿莉从小文静体弱,小姑娘看上去如风吹柳条骄不胜力。看了电影后,对父亲触动很大,自己制定运动计划,在众多叔叔的帮助下,使妹妹成为六十年代湖州少女爱好体育运动的皎皎者(武朮、体操、游泳、跳水都行,记入《谋事在人,在事在天。》)。</h3> <h3>1964年在湖州一中念初中,卖“活麻雀”的老头和慈感寺大门犹在。文革初期1 9 6 6年至1 9 6 7年那时好象还在,1 9 6 9年我下乡插队,后来就记不清了。</h3><h3>七十年代我在道场浜插队务农,有段时间要到城里建筑工地运黄沙,天天摇着载重五吨的水泥船过潮音桥,一到桥下,两人都遵守“不说话”的古训。(年轻人欲知为何?请查百度。) </h3><h3> </h3><h3> </h3><h3>据记戴:慈感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建造潮音新村时已破残,后被拆除,现存慈感寺地名。慈感寺旧址位于老湖州中学东面。</h3><h3>据著名书法家谭建丞所著《谈湖州的桥》记载,此桥桥脚盖桩密排极深,可千年不动摇,且离桥墩数大,便有皮木桩和石垛。桥堍四角建桥时必放果核四种,据说是香樟、松柏、枸杞、石榴,桥成数年后萌芽成树。现桥体上生有枸杞、石榴树。</h3><h3>我小时候陪祖母到“慈感寺”去买“活麻鸟(雀)” ,路过潮音桥,祖母告诉我:“潮音桥上栽种肆种“果”树,是潮音桥的特色。” ,那时肆棵果树还在,她去时告诉我两棵,回来时又告诉两棵(桥一侧各栽两棵)。</h3><h3>我不孝、则忘了它们树种,谭先生比祖母小,根据谭先生的说法与祖母说法有些细微的出入,香樟树说法我似乎不信,因为香樟树成形很大,不适合桥上栽种,到底结果如何?这也无关紧要,但是我心中有个结,征求老湖州人查查资料为妥。</h3> <h3>湖州三绝——塔中塔、庙中庙、桥中桥实在是故乡的三件宝啊!</h3><h3> </h3><h3>敘述人因为是当年的“知识青年” ,对湖州的人文、历史的知识不足,请大家多多原谅!並请指正。</h3><h3> </h3><h3> </h3><h3> </h3><h3>2017年7月5日,记于爱莲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