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大连人说:来大连不去旅顺,等于只来到大连的一半。于是,我来大连3次,也就去了3次旅顺,尽管觉得旅顺变化不明显,还是不由自主去了一次又一次。</h1><h1><br></h1><h1>大连人、旅顺人都说: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去看后感觉,旅顺简直就是中国近代史实地版,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近代"露天博物馆"。虽然我们每次去旅顺看的景点大同小异,但每次去带给心灵的震撼却一次比一次强烈。</h1> <h1>一、</h1><h1><br></h1><h1>1985年第一次来旅顺,那时候旅大市改为大连市没几年,虽然旅顺已降格为旅顺口区,但从整体上看,旅顺与大连至少还是平起平坐的架势。尤其是从外地人来旅游的角度看,旅顺当时可看的地方与景点远多于大连,让人很难说清是为了看大连顺便看了旅顺还是专程看旅顺稍带看了大连?</h1><h1><br></h1><h1>记得那时到旅顺,先登上白玉山,又来到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最后浏览了军港市容。站在军港的海边瞭望了那两山对峙宽近300米的旅顺口的军港,体验了"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的风韵,感受了海滨城市旅顺处处吐露出海之韵的自然风光,心中也曾为这处于黄海渤海相接处的明珠而骄傲!</h1><h1><br></h1><h1>那是一个小雨淅淅沥沥的春夏之交、百花盛开的季节,登上白玉山,烟雨之中,一切皆如梦如幻。记得当时导游说,这个原本是一个自然风景秀丽的小山,海拨130米,本来叫西官山。如果不是1881年大清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李鸿章下决心在旅顺建立北洋水师基地,亲自登临此山暸望,它永远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自然名胜之地。那一天,李大人心情舒畅,指着对面的黄金山说:有黄金必有白玉。于时西官山立刻变成了金贵的白玉山,而且李大人并没有收取一文钱的取名专利费。</h1><h1><br></h1><h1>如果不是甲午战争爆发,如果没有后来的日俄战争在这里开战,白玉山的自然风景、白玉山充当旅顺观景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吸引游人,成为"诗与远方"的圣地。这一切都让那几场残暴的战争给毁了,旅顺口的历史从此换成了另一种写法。</h1><h1><br></h1><h1>白玉山修有日俄战争日本人胜利后的"表忠塔″,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每看一次心里的滋味总是怪怪的,后来干脆改称白玉塔。那时我写了一篇游记《烟雨蒙蒙游旅顺》,发表在当时所在城市的《洛阳日报》上,表达了这种强烈的心情。</h1><h1><br></h1><h1>十分幸运的是,最近费千辛万苦终于找出了那篇文章,拍成照片,附后让大家一阅。</h1><h1><br></h1><h1>第二次来旅顺是约10年前,登白玉山心情就释然了许多,以自然心态登高远眺,巍峨的老铁山,秀丽的黄金山,奇特的老虎尾,都在眼底下一一展现。虽然感觉旅顺变化不大,但军港宛然雄狮,叱咤海口,我军的艇舰或停泊,或游弋,威严雄伟,还是使人心潮澎湃,禁不住满满的自豪感溢于言表……</h1><h1><br></h1><h1>第二次来旅顺还参观了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甲午战争旅顺陷落,日军进城大开杀戒。近2万无辜同胞惨遭杀戮,使全城大街小巷充满血惺,惨不忍睹。1896年在遇难2周年纪念日,有志之士为冤魂修墓立碑,以示纪念。</h1><h1><br></h1><h1>后来在日本统治的40年岁月里,围绕万忠墓的存废进行过多次激烈斗争。1905年日本再次占领旅顺,曾盗碑弃之。1922年中国人竖起第二块碑。1931年东三省沦陷,日方又欲毁坟灭墓,被国人以同毁"表忠塔″为条件达成妥协。1945年日降后,国人立第三块墓碑,"万忠墓"开始肩负堂堂正正纪念地的职责。</h1><h1><br></h1><h1>1994年在甲午战争百年祭祀活动中,万忠墓前又立一碑,建了纪念馆,辟了祭祀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成为中国人民永久纪念惨遭杀害无辜魂灵的地方!</h1><h1><br></h1><h1>这次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白玉山,但可以想像,登临远望的情景,旅顺口犹如深闺美女,越变越美丽、越变越有气质了!</h1> <h3> (这是当年的文章)</h3> <h1>二、</h1><h1><br></h1><h1>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是我们每次必来之地,因为在这里我们除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外,更像是观看两只疯狗相互咬成一嘴毛,产生些许超脱感。</h1><h1><br></h1><h1>现在作为景区由北堡垒、望台炮和展览馆等景观组成。</h1><h1><br></h1><h1>北堡垒工事是1900年俄军的防线工事。1904年12月,日军历时4个月,以死伤多于俄军的重大代价攻克了北堡垒和二龙山堡垒。1905年元月,攻克望台炮台。日军获胜后,也就取得了对旅顺大连的管辖。这次奇葩战争日军是以死伤900人莸胜,俄军以死伤300人败北。</h1><h1><br></h1><h1>原本北堡垒与望台炮台是俄军修建的坚固防御设施。有指挥部、兵舍和仓库,有暗堡、坑道和隧道,以企万无一失。不料遇上不怕死的日军,硬是用人海战术攻克了这里。</h1><h1><br></h1><h1>现在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是静俏俏而又弹痕累累的战场遗址,可以想像当年战争的惨烈程度。</h1><h1><br></h1><h1>游至山顶,两门俄军留下的残炮还在忠于职守地紧盯远方。大炮虽威武,当年俄军还是败了。当地人称此地"二杆炮″,言下之言不知是否有"二杆子"的讥讽之意?</h1><h1><br></h1><h1>原本有点隔岸观火的快感,可是看完战争遗址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就好比两条疯狗来到你的宅院里咬架,你敢怒不敢言,表情里更多的是无法言说的苦逼与无奈。</h1><h1><br></h1><h1>其实这场战争最大受害者还是无辜的中国人。当年俄军修工事,强迫中国劳工出力流汗;"二杆炮″上山,2000多劳工历时半个月人拉肩扛才完成;山下的吴家村,17户80多间房在战争中仅剩5间房残垣断壁,从此村名变为"五间房″。</h1> <h3>(这是10年前的留影)</h3> <h1>三、</h1><h1><br></h1><h1>旅顺日俄监狱这次是我第一次光顾,没参观前,好奇心驱使,感觉看看也没什么。参观后,感觉仿佛从阎王殿走了一遭似的,心情压抑沉痛,不适感几乎爆表。</h1><h1><br></h1><h1>别看日俄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拼的你死我活,但在建设旅顺监狱及管理理念上却是高度一致,谁是统治者谁都使用它镇压反抗者。</h1><h1><br></h1><h1>这所监狱是1898年沙俄租借旅顺大连时建立的,所以建筑风格呈欧式。日本占领旅大后,在这里建立关东州都督府,并对俄式监狱进行扩建,牢房增至250余间,可同时关押2000余人的规模,所以建筑也有日式风格。1919年改为"关东厅监狱署″。1934年改名为满洲国的"旅顺刑务所″。</h1><h1><br></h1><h1>监狱正面是办公楼,朝三个方向延伸成三叉形三层牢房楼。看守台在交叉处的制高点。楼层地板镂空,用铁棍棚架,有利于监督各层动静。每个牢房仅十余平,里有1饭桶、1马桶,七八个人住在这狭窄的空间中,卫生环境可想而知,据说瘟病死人是常事。楼的底部有4间暗牢,没有光线,是专门为重刑犯准备的。</h1><h1><br></h1><h1>囚服室挂着五颜六色的囚服。犯人进来,要脱光身子换囚衣。轻刑犯、表现好的穿蓝色衣,重刑犯的颜色深一些。囚衣是囚犯在狱中待遇的标志体现。</h1><h1><br></h1><h1>刑讯室有鞭子、捆人的木架、火字型的老虎登及各种刑具。走进这里,游人一下就产生了哀嚎声声的幻听。</h1><h1><br></h1><h1>绞刑室更让人毛骨悚然。绞刑架在二楼,绞索下有一活动翻板。每遇有人受死,绞索套脖,行刑者板动手闸,暗板翻动,人一悬空,分分钟就去了阴间。在楼下早已准备好一大木桶,尸体被塞进去钉上盖,拉到狱外东侧的莹地埋掉。</h1><h1><br></h1><h1>这监狱,沙俄用了7年,日本用了40余年,杀害的人不计其数。 我们来到东侧墓地,看到陈列着一具被挖掘的装尸木桶,装着一蜷曲着白骨尸体,龇牙咧嘴的,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可怜的无名尸,死后数十年,灵魂还不得安宁!</h1><h1><br></h1><h1>在这里,我们知道了当年在哈尔滨刺杀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的朝鲜义士安重根被捕后,在这里被关押、被杀害。</h1><h1><br></h1><h1>参观监狱不过一个小时左右,感觉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般地漫长。</h1> <h1>四、</h1><h1><br></h1><h1>旅顺虽然地处边远海滨,但在历史上也是有稽可查的重要地,这是我们参观了旅顺博物馆后的重要认识。</h1><h1><br></h1><h1>旅顺最早叫将军山,是老铁山的一部分。汉朝时,旅顺就修建了"牧羊城",表标着它已被划入军事重镇的视野。晋代被称"马石津",唐代名为"都里镇",元代被誉为"狮子口″。</h1><h1><br></h1><h1>明初,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两将军率船队从山东蓬莱跨海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又毫不费力击败旧元守军。皇帝高兴之下金口玉言,改狮子口为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h1><h1><br></h1><h1>真正让旅顺大名威震的是从近代开始。鸦片战争,中国吃过洋人坚船利炮的亏后,深知海军的重要。</h1><h1><br></h1><h1>1880年,李鸿章选中旅顺口作为北洋水师的基地强力修建,10年时间,使旅顺口蜕变成滨海军事重镇。军港、船坞、陆地炮台、水兵学堂、海军公所一一修成。一时间,旅顺成为一座繁华之城,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应运而生,第一条自来水管哗哗流动,各种生活服务设施遥遥领先,吸引2万居民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h1><h1><br></h1><h1>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甲午战争,旅顺在和平环境中的发展势头将会越来越猛,容貌一定会越来越美,"北洋重镇"的名头会一直越来越大!</h1><h1><br></h1><h1>1894年,旅顺口做为中日甲午海战的主战场,不料准备多年号称铜墙铁壁的北洋水师竟意外战败,旅顺口军港轻松被攻克。11月24日,日军屠城4天3夜,近2万人被杀,旅顺全城陷入悲痛之中。</h1><h1><br></h1><h1>1898年,沙俄以助清还辽有攻为名,借机租借旅大。1904年日俄战争在旅顺的土地上爆发,日军胜利后,占领旅顺大连长达40年,直至1945年。苏联红军接管旅顺10年,直到1945年旅顺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怀胞。</h1><h1><br></h1><h1>旅顺博物馆是一栋西式建筑风格的大楼,这里有许多珍贵藏品,彰显了该博物馆不凡的价值。有趣的是,这里的藏品大部分却不是本地的遗物,许多境内外文物弥显珍贵。原来这些珍品主要是来自日本僧人大谷光瑞倾注心血收藏文物的展出,比如保存完好的吐鲁番干尸。还有近代著名金石家罗振玉收藏的青铜器、甲骨片等7000余件,这些藏品让旅顺博物馆与国内许多一流博物馆相媲美。</h1><h1><br></h1><h1>没想到在博物馆大楼的对面,还建有一座高大巍峨的中苏友谊塔。不过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博物馆深深吸引,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h1> <h1>五、</h1><h1><br></h1><h1>旅顺军港是旅顺在中国近代史占据重要位置的闪光点,也是扼制旅顺腾飞发展憋屈点,但对游客而言,却是人们远眺海景、大饱眼福的兴奋点!</h1><h1><br></h1><h1>旅顺军港现在是我军北海舰队的军事要地,一般游客是不让进入禁地的。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政府在紧挨军港禁区的海岸,开辟建设了军港公园,方便大家远眺旅顺口的美景与雄姿,感受许多军舰游弋与停泊的繁忙,当然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健身、垂钓、放松的好去处。</h1><h1><br></h1><h1>我们是从那块写有"旅顺口″标志的竖石旁进入的。海岸修建的坚固安全,游人纷纷以远处的两山对峙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军港口与海面的飞艇、飞鸟为背景留影纪念。一个个笑容满面与这些美景同框永驻。</h1><h1><br></h1><h1>在公园一边,竖有一充满活力的少女坐在月亮上满怀深情弹拔乐器的汉白玉雕塑,立刻把人们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群中有人就哼起了那熟悉的《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把战舰轻轻地摇……"</h1><h1><br></h1><h1>离开的时侯,我们看到了公园门口还竖有一尊铜塑的雄狮形像,它威武雄壮,霸气十足,把原本那个叫"狮子口"的寓意诠释的精准到位。</h1> <h1>六、</h1><h1><br></h1><h1>30多年的时光,我3次来旅顺,虽然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看了一些一鳞半爪的景点,在感受旅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时,不知为什么还会给人一种变化不大、仿佛一颗明珠却放不出耀眼光辉的感觉!总觉得旅顺的心中憋着一腔神不清、气不爽的郁闷之气!</h1><h1><br></h1><h1>有人解释,旅顺发展慢,是因为做为军港重地条条框框限制,对外开放的步子小而晚。</h1><h1><br></h1><h1>也有人说,由于旅顺地理因素的限制,不适宜大搞建设,吸引不来更多的人创业居住。</h1><h1><br></h1><h1>还有人认为,近代以来,旅顺历经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等,无辜者死的太多,冤魂多,阴气重,影响人们选择居住等等。</h1><h1><br></h1><h1>我思考后觉得,旅顺的相对落后,主要还是行政区划的选择起了重要作用。</h1><h1><br></h1><h1>与大连相比,旅顺的历史感更浓厚,当大连还是"青泥洼″时,旅顺口就已承担了拱卫京畿门户的军港责任。当它以世界"五大不冻港之一"的身姿亮相时,却引来日俄等国的柔蹂躏与作践。旅顺建市早于大连,满清时与大连各自独立存在。在日统合并为"关东州"时期和后来一个时期,合称也是旅大市,名居大连之前。1980年后,旅大市改为大连市,旅顺降格成了旅顺区,才开始了它"藏在深闺人未知"的生涯,才真正开始落后了。</h1><h1><br></h1><h1>旅顺的历史充满了悲情与悲壮,当斑驳的历史渐渐远去,那些留下不爽的痕迹,还是要和这座城市的一切融为一体,化作一缕绵长的记忆融合在城市的血脉中。</h1><h1><br></h1><h1>军港旅顺,战略要地,是光荣,不是包袱。旅顺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风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有世界奇观蛇岛、鸟岛,有黄海渤海的分界线,有沙滩、礁石和名色形态滩涂的镶嵌和装饰,有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多层次的海之韵味。当然还有生活节奏慢、生活成本低、生活压力小、适合休闲养老居住的优势。所以旅顺大可不必憋屈,用它宽厚包容、高贵典雅、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旅顺一定会有一个人见人爱的辉煌未来!</h1><h3><br></h3><h3><br></h3><h3><br></h3><h1> (全文完)</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