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位于驰名中外的茅台酒产地——贵州仁怀茅台镇,是中国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长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茅台渡口纪念碑、红军铁索桥、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等景点组成。</h3> <h3>从茅台1915广场去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必须通过铁索桥,高高的桥墩基座旁是一座红军战士渡河群雕,雕塑上的人物个个都那幺英姿飒爽。</h3> <h3>站在铁索桥上正对面山上就是四渡赤水纪念碑,对面左边为红军长征经过茅台纪念馆,右边为古窖遗址观江休闲区。</h3> <h3>站在铁索桥上看赤水河上流,两岸的房屋和不远处的彩虹桥。</h3> <h3>站在铁索桥上看赤水河下流,赤水河在此转了个大弯,转弯处是茅台国际大酒店。</h3> <h3>左侧的茅台渡口纪念碑和纪念馆。</h3> <h3>茅台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第三渡,为纪念长征胜利,弘扬长征精神,传递长征文化,1980年3月,仁怀人民在位于茅台镇朱砂堡下面的赤水河畔兴建茅台渡口纪念碑。</h3> <h3>纪念园门前有一个宽大的观景平台,这里可以看到赤水河对面茅台镇的全景。</h3> <h3>1935年3月,中央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占了茅台镇,并在这里打富济贫,开仓分盐。由于缺医少药,红军用打土豪没收的茅台酒疗伤、擦脚,效果十分良好,茅台酒为红军疗伤治病的故事,成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当月16日凌晨,红军搭起三座浮桥胜利渡河,成功完成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次渡河。中央红军主力从遵义西进经过仁怀,辗转奋战,迂回制敌,四渡赤水河,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破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计划,从被动转向主动,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h3> <h3>四渡赤水纪念园是国家发改委2005年批准的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同时列入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该园以1995年修建的茅台朱砂堡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景区为基础,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融红色文化、赤水河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红军长征精神的瞻仰地。整个景区分为主入口红色文化展示区、核心纪念区、古渡红军文化村、古窖遗址观江休闲区等几部分,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h3> <h3>进入园区正门处有一精美的红旗状浮雕,浮雕以红色色调为主,再现了“鲁班场战役”、“青杠坡战役”、“三渡赤水战役”等画面。从浮雕旁沿台阶向上可以到纪念塔。</h3> <h3>向上主台阶启始处两边设有两口和平警世钟,时刻提醒来这里参观的人们,今天的盛世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打出来的,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永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h3> <h3>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矗立在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西岸茅台渡口朱砂堡顶。纪念塔1995年5月动工,1996年1月建成 。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九个铜板鎏金立体大字,镶嵌于塔座之上,熠熠生辉。整座纪念塔雄伟壮观,内涵丰富,寓意深远。</h3> <h3>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总体高25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构成。浪形柱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整个塔体用红色花岗岩板材贴面,通体赭红。</h3> <h3>纪念塔西侧,建一碑墙,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红军四渡赤水简介》和《建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记》。</h3> <h3>造型色彩奇特的“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位于茅台渡口纪念碑上方,陈列馆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馆内主要是用文字、图片、雕塑对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述。生动再现了80年多前红军四渡赤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茅台酒镇与中国革命历史红色情缘,展示中国工农红军在血与火中建立的不朽功勋。</h3> <h3>陈列馆大厅</h3> <h3>正面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家祥和一名红军战士的雕塑。</h3> <h3>左边墙上是巨幅的茅台渡口、纪念塔等画片。</h3> <h3>右侧是当年红军经过茅台时,征用过的民房的巨幅壁画。</h3> <h3>从大厅左侧门进入以后,是第一个展厅。正门处有习近平主席题写的:毛主席用兵如神!是运动战的典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 言</b></h3><h3>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新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指挥下,一渡赤水后,由于国民党军重兵防守川黔边境并封锁长江,我军放弃北渡长江意图,挥戈东指,再渡赤水河,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消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h3><h3> 遵义战役后,红军几次寻求机动,准备打击国民党军,敌却小心防守。为调动敌人,争取主动,1935年3月中旬,红军自遵义西进,占仁怀,16日至17日,由茅台三渡赤水河,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 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成功地将国民党军主力引向赤水河以西地区。蒋介石料我又将北渡长江,急令在川黔滇边修筑碉堡,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在国民党军再次向南集中的情况下,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电令各军团,坚决迅速东渡赤水。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的战绩,是他运筹帷幄的得意之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部分:遵义大胜进军仁怀</b></h3><h3>1935年2月底,红军取得遵义战役胜利后,全军士气高昂,声威大震,几次准备在鸭溪、长干山、枫香坝一带寻求机动,打击国民党军,敌却小心防守。3月12日,中共中央在苟坝会议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为争取主动进一步调动敌人,决定向仁怀地域前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部分:鲁班战斗夺战茅台</b></h3><h3>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立后,1935年3月15日,毛泽东、朱德率前敌司令部移至坛厂指挥红军主力围攻鲁班场,未克,主动撤出战斗,向茅台地区机动。16日、17日,红军在茅台附近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这次全军战略大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引向赤水河以西地区。</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部分:四渡赤水摆脱强敌</b></h3><h3>红军由茅台三渡赤水后,再入川南,佯作又要北渡长江姿态,致使蒋介石调集大量部队,企图在川黔滇边围歼我红军之时,中革军委遂令红军主力出敌不备,迅速、秘密第四次渡赤水河,再次重返黔北,急速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正当国民党滇军被东调前来驰援时,红军却越过湘黔公路向西疾进,直插云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部分红军笔下的茅台酒</b></h3><h3>红军进占茅台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广大指战员用茅台酒疗伤解乏。还品尝到了中外闻名的茅台酒,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好的记忆,在长征史上写下了特殊的光辉的一页。</h3> <h3><b>结束语:</b></h3><h3>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红军摆脱优势敌军追堵拦截的光辉战例;尤以茅台三渡赤水河,更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军大佯动,对于保证整个战役的全胜,.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