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朝圣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炳逸

<h3>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br></h3> <h3>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br></h3> <h3>这次行程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基本都在一盏明灯禅心居就餐。</h3> <h3>五台山的第一天行程就是去梵仙山灵应寺,拜胡大仙。这是师父带领大家一起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爬山。</h3> <h3>路旁的五色经幡指引着方向,大家相互帮助道友登山。</h3> <h3>梵仙山又名仙花山,海拔1842米,是台怀四峰之一。</h3> <h3>这个灰瓦红墙的建筑,就是灵应寺,也叫“大仙庙”。</h3> <h3>灵应寺大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木构建筑,主供大仙。下为石券门洞,分奉二仙。内供的仙家,即为民间传说中的狐仙。</h3> <h3>其中的大仙据说由千年狐狸修炼而成,且非常灵验,名响佛国。</h3> <h3>虔诚的人们在求佛拜仙,祈求好运!</h3> <h3>寺院的建筑看起来与佛教其他寺庙别无二致,但殿内塑像却与众不同。</h3> <h3>也许是心诚则灵,在下山的途中就遇到了树枝上的喜鹊在“报喜”,预示乞求的人们心想事成。</h3> <h3>站在山头,台怀镇核心景区尽收眼底。</h3> <h3>从梵仙山下山后,我们去了珠像寺。</h3><h3>珠像寺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文殊殿。大殿面宽5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是文殊骑狮塑像,高近10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珠塑像。殊像寺也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祖庭!</h3> <h3>美女在朝拜。</h3> <h3>天意大学众人集体朝拜。</h3> <h3>普化寺创建于明代,原名帝释宫,明末改名为玉皇庙。清末重建,更名为普化寺,为佛道合一的寺观,现为佛教寺院。</h3> <h3>众僧去念经。</h3> <h3>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和卧佛殿四座大殿。整体成凤凰展翅的格局,是一座以砖石雕刻艺术为特色并具有圆林风格的寺院。</h3> <h3>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曾来五台山朝拜,居于菩萨顶,并题匾撰碑文。其中,康熙御笔“五台圣境”石坊立于院中,寺前山门前木牌楼正中嵌有康熙手书“灵峰圣境”。<br></h3> <h3>菩萨顶位于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顶。是五台山十座黄庙(喇嘛庙)中的首庙。由于它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远看好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喇嘛宫。相传,菩萨顶是文殊菩萨的住处,亦名真容院、人文殊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历代曾予重修,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它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h3> <h3>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寺前,有石台阶108级,寺周红墙醒目,绿树围裹,环境十分幽雅。</h3> <h3>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教文帝时期扩建,因寺侧有花园,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以新译&lt;华严经&gt;中记载有五台山,乃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又赐额"大显通寺"。<br></h3> <h3>铜殿,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h3> <h3>在喧闹的环境中,静心的看书。</h3> <h3>塔院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处,寺以塔名,颇为得体。该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h3> <h3>大白塔:大白塔位於殿阁之间,旌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它,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h3> <h3>第二天的行程:</h3><h3>朝圣大五台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道场,更是朝拜、许愿、还愿圣地,佛门清修、净化心灵;同时可欣赏高山草甸之春 ,静心,赏月,徒行。<br></h3> <h3>北台,每年最冷的时候温度达到零下四五十度,台上潮湿寒冷缺粮、缺水,平时生活用水都是从山下专门运送上山。图中视频就是大雪时的场景。</h3> <h3>这次我们大家一起发心给五个台顶分别送去了矿泉水、米和面食,此时“雪中送炭”更胜过锦上添花。</h3> <h3>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h3> <h3>五台山之南台海拔2489米,台顶面积约14多万平方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顶上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佛像。南台是五个台中春季来的最早冬季来的最晚的台,也是山形最平缓、自然风光最绚丽的台,每年的农历四月,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却已百花怒放了。</h3> <h3>是五个台中最低的,也是自然景观最秀丽的,面积200余亩。五台山其它四座台顶皆连起伏的系列山脉,唯有南台是另为一峰。远望山形,莞如一匹卧马,站立山巅,又觉得好像立于覆盆。</h3> <h3>万佛宝塔是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的代表性建筑。</h3> <h3>相传,很久以前文殊菩萨从离隔万里的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遂点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h3><h3>从此之后,这位菩萨便云游五台并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台山成为佛门圣地,文殊道场。</h3> <h3>狮子窝座落在山西省五台山的竹林岭(又称狮子岭)上,它东邻竹林寺,南近金阁寺,是中西二台的要冲,与五台相连</h3><h3>,狮子窝是五台山著名的大道场之,这里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真可谓景色迷人的人间仙境。</h3> <h3>在法雷寺东北还矗立着一座白色石砌舍利塔。舍利塔塔底为束腰须弥座,上另置一束莲花宝座,承托着瓮形覆钵,钵上为方形石质刹座,上又为由十三相轮刹身和宝盖,小型喇嘛塔组成的刹顶。此塔塔座高大,约为塔体通高之半,塔身细瘦,顶部修长。通观此塔,底部敦厚稳重,塔身俊秀美观,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西台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h3> <h3>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h3> <h3>五台山西台顶的寺庙名叫法雷寺,寺内主供狮子吼文殊菩萨,狮子本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表示威猛刚烈。在法雷寺里是作为文殊的化身出现的,用“狮子说法,声吼如雷”来直观地表现文殊说法的威力。</h3> <h3>集体在西台的合影</h3> <h3>徒步独行山路的朝圣者。</h3><h3>颇有道风仙骨的风范。</h3> <h3>山势平缓,景色绚丽,松岭涛涛,泉水众多,是徒步和自驾游客的圣地。</h3> <h3>蓝天、白云、草原,融为最美的景色。</h3> <h3>我给他们拍照留影,道友与我挥手道别继续往中台徒行。相约有缘再见!</h3> <h3>中台顶演教寺,亦名翠岩峰海拔2895米,《清凉山志》裁:“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为名。”其上胜景灵迹共有32处,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龙翻石”。中台顶演教寺,创于隋朝,唐、明重修。演教寺是传说中,文殊菩萨开坛讲经说法的场所,现存文殊殿5间,坐北朝南,为窑洞式建筑,殿内供有孺童文殊菩萨像一尊。</h3> <h3>运眺东台的大场景。</h3> <h3>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h3> <h3>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h3> <h3>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h3> <h3>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br></h3> <h3>文殊菩萨道场,更是朝拜、许愿、还愿圣地,佛门清修、净化心灵。</h3> <h3>东台全景</h3> <h3>第三天的行程:</h3><h3>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br></h3> <h3>有人常说“不登黛螺顶,就不算到五台山”这里供奉着的文殊菩萨是每一个信徒都要必去的地方。<br></h3> <h3>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据《清凉山志》记载,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从后殿绕到西配房,可观赏到明月池,池中心一孔中有泉水渗出,近前下望,就像一面圆镜。当夏天的旺季,雨水增多,地表水上升时,清澈玉液。每年的六月大会期间,还有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会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以求消灾。还有一种传说“有缘人能在池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这样的传说也让明月池更加受游客喜欢。</h3> <h3>五台山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你的心念文殊菩萨,接受文殊菩萨的法,一切都是文殊菩萨,所思所见的都是文殊菩萨。佛法叫无为法,无为是无所不为,你心里头想啥,法就应该是啥。文殊菩萨的智慧,也是这样的,心里头有什么就见到什么,这就是一切唯心造来五台山朝山的也好,没来过的也好,对菩萨要有正知见。想见文殊菩萨,你要先了解文殊菩萨。把心放的平平静静、纯纯洁洁的,把恭敬心,虔诚心拿出来,那到处都是文殊菩萨。</h3> <h3>五台山之行,特此感谢师父带队,感谢李导的精彩讲解和服务,感谢杨团长的精心安排。祝大家的愿望一切如愿!</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