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尔一一作者:下关风

下关风

<h3>     特里尔</h3><h3> </h3><h3> 下关风</h3><h3> </h3><h3>  午饭后,从巴黎驱车出发,朝着东偏北的方向。疾行。</h3><h3>  一路平淡无奇。</h3><h3><br></h3><h3> 暮色中,汽车缓缓驶进卢森堡市。满目灯火阑珊,却又极度冷清,几不见人。</h3><h3> 小憩盘桓,路过一精巧如园的小广场时,导游指着旁边—幢楼房,说那就是大公亨利的府邸。楼房上下两层,普通之极。粉色墙面横竖框着些深褐的色条,象校园里的老式教学楼。楼房里静悄悄的,不事张扬。少数窗口亮着灯光,大多黑漆漆的,显得深邃而且神秘。 </h3><h3>  卢森堡大公国,虽是欧洲袖珍,却富甲一方。大公府邸简朴如此,令人啧啧感叹!</h3><h3>  作为一个国家,卢森堡微小如蚁,却是不可丝毫小觑。经济方面无须赘言,仅1985年6月之举,即可见一斑。当时,卢森堡与法德荷兰比利时五国率先发盟,在卢森堡一个名叫申根的小镇上,签订了意义深远的《申根协定》,由此扬帆启航了以申根缔约国为基础的欧盟的联合之船!</h3><h3>  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也就十多分钟,不知不觉便进入德国境内。</h3><h3>  入夜,留宿于边境小城特里尔。</h3><h3><br></h3><h3> 特里尔,德国西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人口不足1O万,其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2OOO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h3><h3>  说是城市,其实夸张了一点,从面积人口等等因素来看,不过就是一座精致优雅的小镇。</h3><h3>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人物很多,战事很多,著名的城镇也很多。</h3><h3> 特里尔,因一个人的缘故,盛名于世。</h3><h3> 特里尔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东西不少,有两样最值得夸耀。一是城边孤零零的一座大黑门,历史悠久,特行独立。据说是古罗马时代的遗址。被烧得黑乎乎的墙体,将古时征战的烽火遗留至今,让后人亲眼目睹,见证当年的铁马金戈。再就是一位老人,以一幅发须如同雄狮般的典型照片闻名于世。近代中国人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宛若故人,提起他便感觉有几分亲切。</h3><h3>  他就是那个著名的大胡子老人一一先哲卡尔.马克思。</h3><h3>  特里尔是他的故乡,胞衣之地!</h3><h3><br></h3><h3> 清晨,小城特里尔轻轻飘逸着些许薄薄的雾。推开窗户,莫泽河静静流淌于窗下。不加修饰的河两岸,树丛连绵,秋意昂然,雀鸟啁啾,一派生机。</h3><h3>  莫泽河是莱茵河的一大支流,特里尔座落于河流的上游。</h3><h3>  莱茵河流域,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是德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仅一个“雷司令”的品牌,便风靡天下。</h3><h3>  在德国,有一种说法,没有莱茵河,便没有海涅。</h3><h3> 意为彰显其独特的美酒和旷世的诗歌。</h3><h3>  其实,也可以杜撰一句,没有莫泽河,便没有马克思。</h3><h3>  世人皆知《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把资本主义世界搅得周天寒彻,天翻地覆。其实,马克思于世界更大的贡献,在于其恢宏巨著《资本论》。没有揭示资本血腥于先,就不会萌生变革思想于后,也就没有马克思的革命和主义。</h3><h3>  马克思发现资本的剩余价值,最初就源于故乡的葡萄经济,是在莫泽河畔广袤的葡萄园里,诞生了世界伟大变革的雏型。</h3><h3>  可以说,没有莫泽河,马克思的思想基础便不会至臻完美。</h3><h3> 没有马克思,这个世界则单调,苍白,而且寂寞。</h3><h3><br></h3><h3> 清晨的街道,行人寥寥,显得愈发寂静而空旷。河风呼呼啸响,在高楼低房间肆意游荡,把空气浸淫得新鲜而湿润,令人惬意非常。 </h3><h3>  行至布吕肯街,我们驻足于10号门前。这是一幢具有18世纪风格的三层建筑,楼间不宽,四扇窗户加一道窄门。墙面粉白,窗框浅灰。红木门上,雕刻着简单的纹饰。</h3><h3> 这幢楼房就是马克思的故居。他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此,亦在楼中渡过了幼年童年少年的时光。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重金将其买下,1947年重修后辟为纪念馆。</h3><h3> 那天去得太早,又恰逢周日,两傍的商店虽已开门,纪念馆却大门紧闭,门口的贴牌召告周末休息,不开馆。</h3><h3> 无奈,只得在门外盘桓。</h3><h3> 楼房朴实无华,极其普通。外墙上嵌着一尺见方的铜质马克思头像,是他个人特有的标志,亦是一种思想和主义的图腾。窗户紧闭,铁围栏里的窗玻璃在晨曦中反射一抹耀眼而亮丽的霞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度眯眼望进去,楼里面门庭不大,空无它物。只有一尊头像,佇立在楼梯口。头像亦是马克思昭然于世的那幅标志性模样,雄狮钢鬃般的发须,深邃的目光。一双眼睛坚毅远眺,仿佛穿过19世纪欧洲沉沉阴霾的天空,延伸至无限广袤的纭纭世界。</h3><h3> 有资料记载显示,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对当时的中国极为关注。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到了东方的中国。正是这一本划时代的经典文献,自1920年在中国出版全译本以来,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近代中国人,使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巨变。</h3><h3> 据不完全统计,马恩著述中谈及中国的共有800多处,专论文章则有18篇。尤其是恩格斯1857年5月20日在曼彻斯特写成的《波斯与中国》一文,论及1856年第二次中英鸦片战争,文中提到了香港,广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他认为英国能征服波斯,但是“中国人发起全民战争”定会创造奇迹,深信“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h3><h3><br></h3><h3> 因了马克思的缘故,特里尔这座德国小城,在中国人心中,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千里万里,感觉很近。据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已经渐渐被这个世界淡忘,即便在他的故乡,也没有多少人兴趣盎然。当地人对于他的故居,亦态度平淡,近乎冷漠。到反是众多的中国人来到这里,路过这里,都要来拜谒,参观。</h3><h3> 于是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来马克思故居里外留连盘桓,无论是参观的,拍照的,合影的,不用问,都是中国人!</h3><h3> 有一个段子说在布吕肯街10号一带,曾有街头混混流行一个游戏,凡见亚洲人模样的涉身于此,便猜其国藉。押中国人的赢,猜其他亚裔的输。但此游戏没有玩多久便无人再玩,因为到此一游的,几尽为国人,屡试不爽。结果一边倒,大家都猜中国人,无它。都赢了就等于没有人赢,无输赢便失了兴趣,游戏再也玩不下去,只好作罢。</h3><h3> 还说有媒体爆料,当地政府曾经动议,有意将此故居楼房出让,点明了只卖给中国人。还说真是有煤老板矿老板油老板等等之类的大款土豪动过心思,纷至沓来,专程到特里尔实地考察。</h3><h3> 只是此种说法却有头无尾,有因无果,再没了下文,不知是何原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