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中秋(散文)

子夜箫声

<h3>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灯火映明月、亲友团圆正当时的美好时光。</h3><h3><br></h3><h3> 还未到这一天,村里外出淘金的游子们,便手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遥远的城市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同妻儿老小团圆,同亲朋好友相聚,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h3><h3><br></h3><h3> 如今的乡村,人们外出打拼,就如同下地干活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人均拥有的土地不多,收种时有大型机械,平时的作物管理有留守在家的老人。再说,一年的收成除了吃用,也卖不了几个钱。</h3><h3><br></h3><h3> 中年人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孩子们上学需要供应,有的还要给成年的儿子盖房、买房、成亲……一应事体,都需要大把大把的票子,他们难以应对,不外出打工就会寸步难行。</h3><h3><br></h3><h3> 游子们每次外出,在家门口或汽车站、火车站,亲人们相互道别的话语里,蕴含着不舍与泪花。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照顾好家庭,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照顾好自己,保重、平安!”唯独不提金钱二字,虽寥寥数语,便渲染出了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h3><h3><br></h3><h3> 游子们知道,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起早贪黑,没明没夜地干,用自己倔强的双肩,扛起了“天塹变通途”的桥梁,扛起了一条条公路、铁路,扛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扛起了一个个油田、矿山……</h3><h3><br></h3><h3> 游子们还知道,尽管自己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心血与汗水,“五险一金”的福利与他们无关,繁华闹市的分享也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是农村人,他们不能融入“他们”。</h3><h3><br></h3><h3> 事实上,游子们倒也心安理得,没有失落,没有抱怨,而唯一的信念则是,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他们需要挣钱,必须打拼,这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h3><h3><br></h3><h3> 游子们是一个十分善良的群体,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每每提起自己做过的工程,总要骄傲地对人说:“我去过那个城市,在那打过工!”其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他们的满足,他们的自豪。</h3><h3><br></h3><h3> 几度秋风过,又是月儿圆。</h3><h3><br></h3><h3> 节前,村里外出的游子们,像候鸟一样陆陆续续回到了家乡。可是,也有一些外出者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h3><h3><br></h3><h3> 村东头的李家二兄弟去了新疆伊犁,大前天给娘打来电话,大意是:回来要坐三天两夜的火车,过罢节还要到那里干,这样两头挂橛得七八十来天,既累人又花钱,准备过春节时再回来。老娘拿手机的手颤抖了,无奈地流下了热泪……</h3><h3><br></h3><h3> 不管中秋是否能够回来,下一个相约是新年。</h3><h3><br></h3><h3> 祝我的乡亲们中秋节快乐!</h3><h3><br></h3><h3>(作者:王进书 图片来自网络. 2019.9.12原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