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必慎其独也(32)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慎独,意为在闲居独处中谨慎不苟,在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大学》《中庸》里的“慎独”,播种在读者心田,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慎独而行,严以律己,常思己过,无论学习、工作、生活、旅游等,无人监管情况下,依然认真、不懈努力、善待一切,独善其身。众处守嘴,独处守心,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一日慎独而心安。初始研读国学时,对“慎独”懵懵懂懂,经十五年不断学习,终于有所自悟。</p> <p class="ql-block">《大学》第六章“君子必慎其独也”。是曾子阐述“慎独”对于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小人闲居独处时总是心生恶念而行恶。现实中确有这种人,无人管理情况下,懈怠懒惰、偷工减料、以假乱真、损人利己、违法乱纪,总以为别人看不见。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明,一举一动神明看得清清楚楚,丝毫不错。当这种人恶贯满盈的时候,纸自然包不住火,坏事总会暴露出来,必定受到遭到社会舆论和谴责,害人最终害了自己以及家人。如是因,如是果。</p> <p class="ql-block">君子应“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更加保持内心的真诚,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又像喜欢美丽的女人一样,发自内心做好本分、守底线。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居处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正人君子,当不可逾越道德底线。坚守道德底线,关乎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声名,也关于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尤其是对于从政人员来说,更当如此。坚守道德底线,既要明大德、守公德,还需严私德。孔子曾云:“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在孔子看来,有大德者,才可德位相配,方能人生圆满。</p> <p class="ql-block">“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自觉地严以律己,按照道德规范行动,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礼义、法律之事。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也是“入德之方”。当今通信发达,为方便沟通,单一微群多至500人,但总有个别人独处居室,在微群里发信息,未曾善言,鸡蛋里挑骨头,出言不逊,怨天尤人,自以为是,其实什么都不是。殊不知微群人的眼睛也在注视着言论者,指斥着行为者。正如曾子所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也。”一个人在众人眼睛的注视下,在众人指斥下,这是多么严厉可怕啊!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都合于大众公认的理义要求,不要乱发负面言论攻击他人的信息,而使自己的内心有所负疚。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若见他人过,全是自己过。为所欲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存在别人管不了的思想,殊不知人管不得、法律管不了,那时老天管,这样不好喔,还是慎独自律好。慎独要求人们三思而后行,一切以合理、合法、合情为准绳。“独”不“慎”将祸及子孙喔,敬请慎记《周易》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古训。</p> <p class="ql-block">凡是人,皆须爱。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真诚;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别人却不服从,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真心;我为集体办事,而别人却不称赞,要反省自己是否出于公心。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人心自然归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孔孟儒家很重视的一种内省功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慎独精神。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这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立身处世之道。自己的言行,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与支持,就要反省自己、责备自己。慎独重实质,不重形式。</p> <p class="ql-block">“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是孔子回答他的弟子仲弓(冉雍)问什么为“仁”的话。孔子认为仁者要有宽恕之心,要宽以待人,要尊重人,其表现就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强加于人,因为别人也是不会喜欢的。不强加于人,这是恕道。努力克服那种极不尊重别人人格尊严的霸气和专制作风,这是修身之道,是慎独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慎独”有许多生动例证,举不胜举,现根据作品题材的需要,从历史资料整理四个案例,进行综合诠释慎独。</p> <p class="ql-block">一、《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上任路过昌邑的时候,过去他曾经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县令。夜里,王密去拜见杨震,怀里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呀?”王密说:“深夜没有人能知道的。”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二、《诗·小雅·巷伯》毛传记载: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邻居寡妇的房子被雨淋坏,到独处一室颜叔子这里避雨。颜叔子让她进屋以后,一直让寡妇用烛火照明取暖,后来柴草烧完了,就把屋子上的柴草抽取下来照明,通宵以礼相待。</p> <p class="ql-block">三、柳下惠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古代官职),他的故事流传于世,那就是说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一个破庙里睡觉,冲进来一个女子,冻得瑟瑟发抖,柳下惠不仅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女子,还让女子坐在自己的怀里为她暖身子,但仅仅如此,二人一夜都没有其他逾越之举。柳下惠对于女子的尊重,不乘人之危,被称赞为古代最正派的男人、正人君子,坐怀不乱的美谈,因此相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四、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他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p> <p class="ql-block">以上四个案例是慎独精神,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p> <p class="ql-block">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内疚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慎独”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强调道德修养必须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认为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微小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强调道德修养必须达到这种境界,即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道德原则办事;强调在社会公利和个人私利的对抗中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p> <p class="ql-block">评论:欢迎评论,评语是读者对作品高度浓缩,彰显读者的智慧,获得文人墨客关注。本文作者水平低,不参与网络辩论。</p> <p class="ql-block">感恩:感恩美篇传播正能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造福人类,日夜审稿千万篇,实在太辛苦了!读者参与评论,点赞作品以示鼓励,值得感恩。</p> <p class="ql-block">回馈:别人有特长,我没有任何专长,读书写作是我的最大兴趣了。我对社会没有特别贡献,只想用写作方法帮助社会大众,是我最大的愿望。让中国老祖宗加持,字字生金,句句美容,篇篇暖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晚失眠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让你睡安稳觉;心理痛苦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能解除你心中的烦恼;当孩子不愿意听父母教育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教育方法尽在其中。非常普通的文章,不如美友写得好,幸好文章内容有深奥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读书笔记分享会”,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懂得读书写笔记,养成读书做笔记习惯。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p> <h3>作者:黄勇哲</h3> <h3>2019年9月1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