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馆外观</h3> <h3>北京市各区县的花坛</h3> <h3>5G演示馆</h3> <h3>百果园</h3> <h3>百草园</h3> <h3>中草药园</h3> <h3>从中草药园远眺永宁阁</h3> <h3>园艺小镇</h3> <h3>如果喜欢花草的话,园艺小镇是世园会最美的地方</h3> <p>象征着植物根系的褐色钢管将四方形建筑物整体包围,将原本隐藏于地下的植物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这就是北京世园会主场馆之一的植物馆,也是唯一一个以展示热带植物为主的场馆。</p><p>远远望去,植物馆拔地而起,屋顶寓意着土壤,外立面长短不一的钢管象征着为植物提供养分的根系,充分阐释了“升起的地平线”设计理念。人们走进这座建筑,就仿佛走入地表之下,探寻植物根系古老而神秘的智慧。</p><p>植物馆总建筑师王辉介绍,植物馆的主题为“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想借此让大家意识到,植物能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将用全新的视角吸引观众探索不可思议的植物智慧,唤醒人们重新思考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如何共赢。”</p><p>植物馆的一大特色就是将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的红树林搬进了北方的温室。“红树林作为近海唯一的木本植物群落,能够适应潮间带土壤缺氧、含盐量高以及潮水冲刷等艰难且特殊的生存环境,根、茎、叶和种子都演化出了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机制,在一般植物难以生长的滩涂上成林。同时红树林又能够回馈塑造它生长的环境,使潮间带成为更多植物理想的生活环境。”植物馆馆长丁长峰说。</p><p>植物馆生动再现了红树林适应海潮涨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盐等特征,展示出红树林的生存智慧和作为海岸卫士、地球之肺的生态功能。除了红树林,植物馆还种植有1000种珍稀植物,分为五大展区,包括“逆境求生区”“亿年足迹区”等。食虫、老茎生花等难得一见的植物现象,向参观者充分展示了“植物的智慧”。</p><p>除拥有大量活植物外,在二层多功能厅“X空间”中,植物馆与英国邱园植物园联手举办中国植物科学画展,精选上百幅邱园馆藏的植物猎人手绘的中国植物,讲述人与植物的故事。</p> <h3>植物园</h3> <h3>企业园</h3> <h3>中国馆</h3> <h3>鲜花梯田-天田山</h3> <h3>永宁阁</h3> <h3>中华园艺,上海园</h3> <h3>北京园</h3> <h3>江西园</h3> <p class="ql-block">国际馆</p><p class="ql-block">有胆就在“铁伞”下乘凉,在去世界园艺展示区前,你绝对不能错过那一片醒目的钢铁“花海”。</p><p class="ql-block">国际馆建筑以“花伞”为基本元素,由94朵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花伞”在顶部花瓣处相互连接,既对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又构成了“花海”般的屋顶,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完美寓意了“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p><p class="ql-block">花伞的空隙可以自由通风,尤其在夏天,这里是极好的乘凉之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世园会是继1999年在云南昆明举办后,世界最高级别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时隔20年再次来到中国,有约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在世界园艺展示区,人们不出国门就能够观赏到充满异域风情的园林园艺。为了吸引游客驻足停留,各国展园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它们当中有的“长”在一棵树上,有的“搬”来了五颜六色的锦鲤,有的干脆“拯救”你无处安放的胃……独具匠心的设计和体验。</p><p class="ql-block">在4月29日至10月7日的会期中,国际馆将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等功能。这里会运用多媒体艺术形式,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了解“一带一路”沿线等全球园艺文化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你秒回童年的阿塞拜疆园</p><p class="ql-block">“80后”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彩虹圈吗?</p><p class="ql-block">阿塞拜疆园的主体建筑就和这种螺旋弹簧玩具有点像,展园顶部由植物装饰成一个“空中花园”,旁边种有阿塞拜疆人钟爱的石榴树。</p><p class="ql-block">据展园负责人娜敏介绍,展会期间,这里将展示从阿塞拜疆运过来的石榴、茶叶、坚果、手工地毯等,方便游客观赏品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轮胎上种土豆是什么“神操作”?</p><p class="ql-block">在国际马铃薯中心园内,伴随着热情飞扬的西班牙乐曲,3500条废旧轮胎被再生利用,摇身一变成为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的翻版。</p><p class="ql-block">据悉,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将陆续在“梯田”落地种植。</p><p class="ql-block">国际马铃薯中心园设计师亚力桑德拉说:“如果我们把废旧轮胎可持续地利用起来,建梯田、盖房子,那些原本会堆积起来的垃圾就变废为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荷兰园测测你的感官</p><p class="ql-block">走进荷兰园,一片纯白色的框架式建筑映入眼帘,周围成片的苗圃内,花卉幼苗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荷兰素有“欧洲花园”的美誉,郁金香、风信子、水仙、薰衣草等都举世闻名,花卉是其支柱产业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荷兰园,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园中的红色郁金香雕塑其实是把椅子,累了可以歇歇脚。</p><p class="ql-block">另外,你还可以跟随园中的提示,睁开眼睛、竖起耳朵、伸出双手、迈动脚步去观察、倾听、触摸和感受绿色建筑的美丽,实现全方位的感官体验。</p><p class="ql-block">你可以穿上传统荷兰木鞋在“屋顶花园”上走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装在土耳其坐热气球</p><p class="ql-block">一说起土耳其园,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热气球。</p><p class="ql-block">为了帮助中国游客领略土耳其风情,土耳其园专门打造“植物隧道”,游客穿过隧道即可观赏到土耳其的16种植物花卉。此外,土耳其园设有七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场馆,代表土耳其的七处风光。</p><p class="ql-block">在展园设计方面,土耳其园希望能够向游客传递土耳其园艺中热爱自然、自由以及和谐等特点。土耳其园中的皇宫后花园是土耳其园艺的最杰出代表,也是展园接待及欢送游客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国际竹藤组织园紧邻国际馆,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马儒骁等设计。展园设计从现代艺术和自然之美中汲取灵感,将空间隐藏于竹拱撑起的绿色花园之中,花园绿地沿拱脚向屋顶蔓延,建筑、竹构、竹景观浑然一体,在大地上形成一个灵动的明眸,堪称世园会的“竹之眼”。 </p> <p class="ql-block">长在树上的卡塔尔园</p><p class="ql-block">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个树屋梦!卡塔尔园就采用高大的锡德拉树外形作为主体建筑,周围四棵树形为附属建筑,造型独特。锡德拉树是一种沙漠树,是卡塔尔人先辈们在炎热的沙漠上赖以蔽日避暑的生命之树。</p><p class="ql-block">按照设计,这5棵树上均建有顶棚,树梢部分透过顶棚直插天空,形成5个由树梢组成的绿色公园和5个地面部分的树干公园,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园惊现“草球”屋</p><p class="ql-block">“这些大草球是什么?”经过俄罗斯园时,几个形状特殊的建筑引起了路人的兴趣。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草球屋”的灵感来自根坨,象征着生命。绿色根坨状建筑上铺设着民间艺术家的手绘花朵作品,在向俄罗斯先锋派女艺术家娜塔丽娅·冈察洛娃致敬的同时,突出人、自然、艺术和谐共生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园“转发”锦鲤会有好运?</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园中,传统的日本庭园、可观赏庭园的日式展馆以及其中展示的充满季节感的四季花卉浑然一体,为游客展现了“庭邸一如”的日式风格。</p><p class="ql-block">日本庭园中央配置了“池泉式”的水池,即通过发挥传统造园技术的山石组合和植物布局再现了从深山幽谷中流出的泉水经过三段瀑布注入池中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池中有来自发祥地长冈市和小千谷市的锦鲤戏水,目测这里有望成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在德国园“播种”未来</p><p class="ql-block">城市人口的加速增长和建筑数量的剧增,限制了自然环境的发展,并加快了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以“播种未来”为主题的德国园,为游人呈现如何利用园艺缓解人类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未来”这个虚幻的概念将在展园中以两种具体的方式呈现。一个是作为未来应用技术实例的“除草机器人”,小车一样大的机器人应用了摄像及激光探测的卫星定位技术,使其除草时可精确至厘米。</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是使用墙壁作为园艺绿化区域的“垂直花园”,除了隔绝噪音和净化空气之外,这个墙壁还可以安装藻类反应器,为自然染料和药物的生产奠定基础。</p> <h3>德国馆</h3> <h3>印度馆</h3> <p class="ql-block">法国馆</p><p class="ql-block">慎入!在法国园“逛吃逛吃”,原以为在园区一天走了几万步能减肉,万万没想到……</p><p class="ql-block">进入法国园,右手边一个独立规划的小屋子就是厨房,来自法国的烘焙师会在现场烘焙甜点。沿着楼梯走上二楼的露台,一边是露天餐厅,另一边则种植新鲜的蔬菜水果,厨师可直接从手边摘下最新鲜的蔬菜烹饪。</p><p class="ql-block">“未来,我们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就长在房子边上,既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希望这成为一种新的风尚。我们倡导的是‘种什么就吃什么’的理念。” 世园会法国园负责人布尔多·格雷古瓦解释为何用美食作为该园展示的载体。</p> <h3>一号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