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树木葳蕤(weirui),鲜花盛开,桃红柳绿,百草丰茂。在这仲夏到来的日子里,我们的福利——暑假也到了,心儿仿佛突然得到了松绑,轻飘飘的,像那蓝天下自由的白云,似那恬静碧绿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闲暇之余,突然想起一句网络用语: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假期浪迹天涯,上班好好工作。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h3> <h3>2019年7月18日早上7点44分,南阳火车站,我们一行5人不顾暑气蒸腾,身背行李箱,沐着晨光,踏上了京昆列车,一路南下,直奔昆明。</h3>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人生处处是风景,世事练达即文章。火车像一条巨龙,穿行在茫茫大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和谐,文明,欢快气氛!列车过邓州,襄阳,荆门,石门县,慈利,张家界,吉首,怀化,玉屏,镇远,贵阳,六盘水,宣威,曲靖,19日下午顺利到达昆明,一路上千山雄姿,万水竞秀,沟壑交错,气象壮观;举目远眺,山水若隐若现,云卷云舒,恰如仙山蓬莱,让人心旷神怡,惊叹不已;近观群山,孤峰自赏,清秀挺拔,使我浮想联翩,赞不绝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大美的画卷,是上帝的神来之笔描摹出了这七彩图案。</p> <h3>踏上云南这片土地,既熟悉又陌生,39万平方公里,下辖8市,8州,67个县,4829万人口,这里是生态,文明,旅游之都,这里是花之都,水之都,云之都,是中国著名的春城,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净的高原湖泊哺育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h3> <h3>20日下午,我们首先参观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游人穿梭,导游人员神情肃穆,分三个层次讲解了陆军校的成立,设置和历史沿革,学员合影,毕业证书,突出贡献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先进事迹,龙云,蔡锷等英雄壮举让人肃然起敬,朱德总司令的光辉形象更使这所军官学校熠熠生辉,日寇的投降仪式蜡像馆增添了民族自豪感,在这彩云之南,祖国的边陲,中国人民反对帝制,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斗争从来也没有停息。</h3> <h3>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翠湖,公园内珍禽异木,丹桂飘香,亭台楼榭,碧水丹青;鱼池荷园有情,绿树红花垂爱,好客的颠人自由奔放,他们跳起热情的彝族舞蹈打九歌,左脚舞,尽情歌颂党的领导,讴歌全新的和平富足美好生活,整个翠湖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h3> <h3>21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滇池和西山,走下汽车,一泓碧水呈现在眼前,水波荡漾,漫无际涯,渔帆点点,海轮奔忙,快艇似箭,风起云涌,不由得打了个寒噤,一个海滨形象突兀的展现出来。滇,是云南的简称,皆由此水而得名,期间流传有多少迷人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她有330平方米大,水深5米,风光秀丽,千百年来被称为高原明珠。池边的西山是昆明的名片,无数的缆车上去下来,川流不息。</h3> <h3>折返回来,我进了民族村,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让人觉得兴趣昂然,各民族之间大团结万岁!我给儿子买了一个手鼓,他敲起来像模像样的,开心极了!</h3> <h3>7月24清晨6点多到达丽江,晨光中还有些许夜色,路人如织,行色匆匆,待进入古城,天光大亮,蓝天白云,映照出古城的独特魅力,大街小巷,古宅静谧,家家有花,户户有草,花草都是向着街面摆放的,我不禁想起作家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此情此景颇耐人寻味。巷道石板铺路,门前绿水环绕。</h3> <h3>古城内的房屋建筑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遗址基本原貌。丽江市占地面积约为2.06万平方公里,128万常住人口,22种少数民族,以纳西族人居多,滇川藏三省交界处,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古城内有四方街,四通八达,客栈酒吧到处可见,马帮花车,餐馆食府更不必说,珠宝银店,茶叶特产,商品云集,琳琅满目,广场上有纳西族歌舞表演,中外游客驻足观看、欣赏。古朴,古老,热情,富裕,法治,文明,瑰丽是我对这座古城的印象。</h3> <h3>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木府游览,有人说到丽江不进木府等于没来,首先看到的是大门口的照壁上镌刻着徐霞客的题词: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意思是木府宫室的华丽可以和皇宫比美,高度赞扬了木府建筑的恢弘气势。北有故宫,南有木府,遥相呼应,见多识广的徐霞客高度凝练的总结了出来。抬头望,高大的石牌坊矗立于门前,上书忠义二字,这说明明朝统治者对土司的信任和褒奖,木府历任22任土司,历时460年,在丽江这片土地上叱姹风云,生生不息,土司是世袭的,长子继承,一脉相传,每位土司都在不断完善这座建筑。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1999年5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到丽江亲笔题写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字样,高度赞扬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h3> <h3>迎面是一座大殿,走进大殿,辉煌的气势隐约从四处散发而来,大殿中有9把木质的椅子,最中间的椅子后面有一张虎皮,象征着无尽的权威,其他8把椅子与其相比就显得有些暗淡下去,中间的就是木府的最高统治者坐的位置,其余旁边的椅子是土司的8个手下的位置,这座大殿是一座议会厅,是纳西族土司和其他大臣议事的地方。</h3> <h3>电视剧《木府风云》取景拍摄大部分都是在木府取的,导游讲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52年)攻入昆明、大理,丽江的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为寻求更大的靠山,率先归附。朱元璋为感其诚,授予世袭土官知府,下辖四州一县,并赐一镌有“诚心报国”4字的金花带;赐他汉姓为“木”,名“木得”,从此,“阿得”便为“木得”。木得任知府之后就在古城的狮子山东面营造纳西王宫,即今木府。原建筑包括牌坊、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三清殿、配殿及住宅庭院等等,主建筑仿北京紫禁城式样,占地46亩,中轴线全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h3> <h3>电视剧《木府风云》讲述明朝丽江木氏土司家族内外盘根错节、腥风血雨的风云故事,塑造了以木增、阿勒邱为代表的一群聪明善良、宽容大度、审时度势的纳西族人,而阿勒邱也成了纳西人的智慧的化身,19代土司木增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人。</h3> <p class="ql-block">出第二阁楼,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侧厢房,这里是当年吐司的儿子、女儿、妻子睡觉的地方,很有特色的一点是当年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一般都是男人在家读书考取功名,主营琴棋书画烟酒茶,为孩子们搭建精神支撑,而女子则洗衣做饭谋生,“娶一纳西婆,一辈子不干活”,是纳西族的传统习俗,纳西族的人都是以胖和黑来象征和赞美人的,因为在他们眼里,越胖越黑就越能干。</p> <h3>7月25日游览了束河古镇,拉市海湿地公园。</h3> <h3>7月26日乘车从丽江到大理,时近中午,我们来到了餐馆,品尝石锅鱼,有人说,云南十八怪,帽子当锅盖,真没假说,只见房间内大圆桌上中间有一个石锅,服务生送来了五斤大鲤鱼,现杀现装锅,配上佐料,盖上斗笠,下边输送滚水蒸汽,不一时搞定,配上豆腐,猪肉,青菜,其他食材,新鲜可口,别有风味。</h3> <h3>下午参观了大理古城,大理古城主要居住的是白族人,大约150万人,他们崇尚白色,以白为美,吃的白,穿的白,住的白,清一色的白楼,人们质朴而清丽,保留着一颗平常心,整个古城分四门,街道比丽江宽的多,也比丽江大的多,一街两巷的生意大部分是外地来的,店名奇葩,引人注目,卖银的不少,生意兴隆,据说一间门店年租收到60万元左右,真不愧是古时都城所在。蝴蝶泉就在大理。</h3> <h3>7月27日我们乘坐游轮逛洱海,坐索道到苍山天龙八部影视基地,苍山56公里长,最高峰海拔4000米,19岭18沟19峰18溪,云雾缭绕,山顶有雪,风、花、雪、月景,堪称一绝,可与阿尔比斯山媲美,喀斯特地貌,溶洞,为天龙八部影视剧拍摄取景地之一。洱海56公里长,与苍山相伴,山水相依,最深处达21米,最宽处约9千米,俯瞰酷似人耳,故此得名。。</h3> <h3>晚上是火把节,火把节是白族、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他们崇尚烈火,习俗特殊。很有幸我们到大理遇到了火把节,感受到这里节日盛大的热闹程度,是喜庆,是火热,是祝福,我们早早吃过晚饭,来到广场上,只见广场中央竖起一个高大的火把,高10米,圆柱形,直径约有3米,上插彩旗,满身喜气,静待点火,男女老少人山人海,身着盛装的白族人在舞台上表演着舞蹈,鼓点紧凑,鼓乐铿锵,六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航拍,观台上坐满了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大家齐聚广场等待着火把节的开始,乡村,集市,街上每家每户每个门市门前都竖着一个大火把,人们穿着新衣,做生意的,干农活的都早早收摊提前回家,准备火硝硫磺,助兴火把节,一街两行堆满了各种火把出售,节日气氛热烈,晚7点半左右,天还没黑,仪式开始,首先是拜火把,接着是围着火把转火把,然后是面向火把许愿,最后是点火把,在夕阳的余辉中,在大家的掌声中大火把被点燃,熊熊的火光冲天而起,整个广场是拍照,是尖叫,是兴奋,是主持人的热情讴歌,是大火烧开后的噼啪声,紧接着每人点燃手中的小火把,洒上火硝,随意挥舞着,不一时天色渐渐暗了,在大火把的映照下,无数的小火把闪闪烁烁,约 半小时后,大家把小火把堆成火堆,男男女女手拉手,跳起了欢乐的左脚舞,那火,那人,那舞勾画出了盛世和平下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壮美画卷,热烈的舞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年轻人开始抓起炭灰涂抹,他们身上,脸上,帽子上,衣服上都是,大家笑啊,跳啊,抹啊,跑啊,追啊,喊啊,和着音乐,闹腾着……一直到深夜才散,大街小巷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中。</h3> <h3>相互抹黑代表着祝福……</h3> <h3>7月28日我们租车环游洱海后返回昆明。</h3> <h3>我们陆续游云南大学,莲花池陈圆圆住地,环游抚仙湖,参观云南省博物馆,西南联大,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理工学院,金殿等景点和大学。</h3> <h3>8月7日,我们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火车,只想说:云南是一个来了不愿离开,走了还想要来的地方。</h3> <h3>文明云南,生态云南,健康云南,春城云南,美丽云南,载歌载舞云南,绿色云南,多雨云南,热情云南,快乐云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