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桃源洞坐落于永安市以北10公里,因景区内有桃花涧而得名。宋李纲有诗云:“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已辟为游览区,筑亭台楼阁10余座。1987年,与鳞隐石林一起被评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一起被评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h3> <h3>桃源洞门票60元,持学生证或永安市居民身份证可享受半价优惠</h3> <h3>走进景区大门可以看到两边悬崖的对峙景象,悬崖高达120米。“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厘米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h3><h3><br></h3><h3>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h3><h3>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h3><h3>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h3><h3>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h3><h3><br></h3><h3></h3> <h3>悬崖之间有条小涧名为桃花涧,从景区深处流出,我们的游路也将沿着高山峡谷的缝隙向内延伸。</h3> <h3>沿着小涧左岸来到一个分叉口。往前走是去百丈岩,因为百丈岩路程太远,我这次只走精华路线游览桃源洞最著名的景点——“一线天”。</h3> <h3>小桥边有许多游船,乘船可一览桃花涧的风采</h3> <h3>过了小桥,来到了徐霞客广场,广场上刻着徐霞客游记的节选。</h3> <h3>走了半小时的山路,来到了一线天前</h3> <h3>一线天为一道大山裂缝,就象用刀劈出一样,绝壁裂处,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台阶。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记叙了这一奇观:“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每当午时,晴空丽日,阳光直射,翘首仰望,只见天光一线,壮丽无比。</h3><h3><br></h3><h3>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一线天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岩石逐渐上升,经挤压形成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称为地质节理。岩层表面这一节理缝隙最容易受流水侵蚀,形成了与节理走向完全一致的平直狭窄的深沟,即形成“一线天”这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桃源洞风景区“一线天”达6条之多, 这在国内同为丹霞地貌景观的景区中为数不多,也是桃源洞最为佳绝的景观。</h3> <h3>“初极狭,才通人”。刚进一线天的这段路最为狭窄,即使我这么瘦的身板都得侧着身过,听说经常有一些较胖的游客过不去一线天只能原路折返。</h3><h3>“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走了几百步后,更宽了一些,可以正着身走完接下来的路程。</h3> <h3>走出一线天,就来到了下一个景点——“古井”传说这口井是明朝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侄儿邓伯孙驻扎在这里时开凿的。古井凿于岩石之上而能有水,真是奇绝。用井中的水泡茶,清香舒爽,沁人心脾。前人曾游桃源饮古井茶水,赞誉不绝:“访桃源、饮清泉、涤尘俗、爽身心”。</h3> <h3>来到了半山腰的一个观景台,一览沙溪河的壮丽风景。观景台还有一些小摊,有售卖饮料食品的,有售卖纪念品的,还有摆摊打气球的。</h3> <h3>来到山顶,山顶有一间食杂店。还有供游客休息的亭子。屋前还有一个能两人同时乘坐的秋千</h3> <h3>下山的路和上山的路不是一条,下山的过程中来到了另一个观景平台。</h3> <h3>继续往下走,山路边可以依稀看到山后远处的永安火电厂</h3> <h3>下山的路途中可供休息的平台很少,只有刚才那一个。</h3> <h3>回到徐霞客广场,沿着来时的路出景区。</h3> <h3>出了景区大门,往前走一段距离可以看到国道对面立着一块刻有桃源洞的石头。</h3> <h3>乘车返回市区,游览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