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体验徽州文化

老童

<h3>今天我们包了一辆车,一口气游览了棠樾村牌坊群、鲍家花园、呈坎村、唐模村四个景区。体验了厚重的徽州文化。</h3> <h3>徽商是在徽州文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徽商在经济上的成功又反过来推动了徽州文化的发展。</h3> <h3>在每一景区,最宏伟的建筑莫过于祠堂。人们从小就有深厚的家族观念,希望有朝一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h3> <h3>这些建筑都采用最好的材料,时间过去四五百年,依然坚固如初。</h3> <h3>这一座座牌坊又体现了对"成功人士"的评价,鼓励人们向人生的高峰攀登。</h3> <h3>鲍家花园是清朝喜庆年间大盐商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明清两朝,徽商垄断了盐业经营,实际上是官商合一。鲍用巨额利润建造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私家花园,但不久就被太平天国烧毁。现在留下的是遗址,改为盆景展览园。</h3> <h3>许多徽商大贾都有官僚作为后台,但是成也官僚,败也官僚,官方后台一倒,大商巨贾倾刻倒下,一败涂地。</h3> <h3>罗东舒是元代徽州名士,蒙元朝廷多次请他入士,都被罗拒绝,为彰显他的民族气节,呈坎村建了这座祠堂。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称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祠堂。</h3> <h3>祠堂天井里这颗桂花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现在仍能开花。</h3> <h3>呈坎村周围有八座山,先人将这八座山当作八卦,村中有99条巷,外人进村,极易迷路。</h3> <h3>村中明清古建筑比比皆是。</h3> <h3>这是另一个古村落唐模村。</h3> <h3>唐模村的航拍图。</h3> <h3>徽商赚了钱除了营造房屋、建造祠堂外,非常重视教育。建教馆,办私塾,请最好的教师教育后代。目的仍然是为了当官。在明清两代,徽州是全国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状元最多的地区。有人统计过,历代中国的状元平均每三个县才摊上一个,而徽州一个休宁县就出了19个状元。一个人人都想当官的社会,有利于稳定的专制统治,却很难跟上发展的历史潮流。</h3> <h3>在翰林府小坐。</h3> <h3>唐模村村容随拍。</h3> <h3>这株唐代银杏树已经1400岁了。</h3> <h3>清朝康熙年间,唐模一姓许盐商的老母想去杭州西湖游玩,盐商担心母亲身体受不了,就置地开挖构建了一个小西湖,供老母游玩。</h3> <h3>盐商的行为被当成孝道,可是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后来也为徽商带来负面影响。是徽商不能转变成现代资本家的重要原因。</h3> <h3>徽州文化的骨子里还是"士农工商"四民排序,读书做官才是最大的愿望。</h3><h3>到了村口,又见到兄弟同登进士、同为翰林的牌坊。</h3> <h3>在唐模村口,这颗槐荫树是否有点眼熟?年长一点的人一说便知,这是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槐荫树。电影拍摄已六十多年,老树依然一副喜态,惹人喜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