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渡轿子山头的那座碑

黔人

<h1><b> 乌江渡轿子山头的那座碑 &nbsp;</b></h1><h3><br></h3><h1> 蒋兴黔</h1> <h3> 乌江红,你永远红在八局人心中。 </h3><h3><br></h3><h3> 在祖国迎来70华诞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深深敬仰、怀念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如今长眠在黔北大山怀抱的每一位前辈。</h3> <h3><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nbsp;</span></span></h3><h3><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巍峨雄伟的纪念碑</span></span></h3><h3><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r></span></span></h3><h3><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乌江渡水电站工程修建中发生的第一起安全事故,导致风华正茂的2名68届大学生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乌江渡水电站烈士陵园纪念碑上。 </span></span></h3><h3><br></h3><h3><br></h3> <h3>  </h3><h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死者长已矣,英名感后人。 &nbsp;</h3><h3><br></h3><h3> 乌江渡江北轿子山头,有一座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乌江渡水电站烈士陵园。陵园内矗立着高10.62米、碑体模拟水电站大坝溢流面形状建造的一座纪念碑。碑面镌刻着“为建设乌江渡水电站而献身的同志永垂不朽”十九个大字。史载,1979年8月,水电八局召开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修建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建设纪念碑”的决议。1983年3月,为乌江渡水电站建设中因公牺牲或积劳成疾病故同志的树碑立墓工程动工,当年10月完工。从此,在中国工农红军激战过的遵义乌江渡,天地间挺拔起一座“为建设乌江渡水电站而献身的同志永垂不朽”纪念碑,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h3> <p>  </p><p>&nbsp;&nbsp;&nbsp;&nbsp;乌江渡水电站烈士陵园纪念碑&nbsp;&nbsp;&nbsp;&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久雨初霁的一个上午,通往轿子山头陵园的山径小道,两边开满了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来自上海、河北、江苏、广东、湖南、广西和贵州的三十多名老共青团员,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陵园,祭奠和缅怀长眠在黔北大山为水电事业献身的前辈,敬献花圈,默哀致意,向逝去的前辈深深鞠躬,述说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伫 立在高高的轿子山头远眺,右边是坝高165米的乌江渡水电站,左边是激荡东去碧水长流的乌江。天空中不时透出几抹阳光,把远山近峦染红。凝视着纪念碑上激昂的雄文,思绪在流逝的岁月里飘忽。</p> <h3>  </h3><h3> 1971年4月,八局厂房支队为献身乌江渡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刘志诚同志召开追悼会。 &nbsp;</h3><h3> &nbsp;</h3><h3> 1969年6月23日的晚上,乌江渡上空大雨倾盆。原房建队68届大学生张珉,在今年七月的一天,给我讲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当天夜里,住宿在江北杨木匠沟山下工房里的68届华东水利学院大学生郭国荣,被山上滚落的大石头砸死。68届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大学生詹元彩,被山上滚落的一块大石砸成重伤,经医治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乌江渡水电站工程修建中发生的第一起安全事故。</h3><h3><br></h3><h3><br></h3><h3> 1971年4月8日,一场突发的洪水冲垮了导流洞挡墙,董大金、刘志诚、叶珠幼、谌汉昌四人为抢救被洪水淹没的机械设备献出宝贵生命。六年后的10月6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追认在抗洪抢险中不幸牺牲的董大金、刘志诚、叶珠幼、谌汉昌四位同志为烈士。</h3> <p><br></p><p>&nbsp;&nbsp;&nbsp;&nbsp;激昂的纪念碑碑文为我局报社老社长曾文虎先生撰写。笔者1983年<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保存。</span></p><p><br></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nbsp;&nbsp;&nbsp;&nbsp;1989年4月26日,这是一个令八局人锥心泣血,痛彻心肺的日子,是一个惊动贵州省政府,国家能源部和全国总工会的日子,八局乌江分局承担施工的乌江渡水电站大黄崖处理工程发生特大意外爆炸事故,导致谭辉元、胡训民、蒋必雄、李寿堂、张则武,姚育松等28人死亡,16人受伤。事故悲壮惨烈,遗体一一从洞内抬出,几具血肉模糊的遇难者让人心灵受到极大震颤。青山肃穆,江水呜咽,清风抽泣,人们泪涌。大黄崖处理工程投资666万元,爆炸事故却吞 噬 掉28条鲜活的生命,16人受伤。悲乎!死者长已矣,英名感后人。三十一瞬间,千秋做鬼雄。</span></p> <p>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能源部等单位敬献花圈,以表深切哀悼。</p> <h3>  </h3><h3> 中华全国总工会水电全委会副主席谷安亚(左六)来乌江烈士陵园,缅怀为修建乌江渡水电站献身的建设者。</h3><h3><br></h3><h3> 水电八局67年历程,从湖北荆江分洪工程走来,据不完全统计,因工死亡数百人,让人心痛心碎的一次安全事故,竟夺走了生龙活虎般的64人。史载,1961年3月6日下午,湖南省柘溪水电站库区突然发生山体滑坡,巨大的土石方冲入库区,瞬间涌起的滔天巨浪,把正在大坝上施工的人员冲落水中,64人不幸遇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痛哉!</h3> <p>  </p><p>&nbsp;&nbsp;&nbsp;&nbsp;水电八局贵阳、乌江两地区千余名八局人隆重举行丙子年(1996年)清明祭奠活动。&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乌江渡水电站烈士陵园”1983年10月完工,1984年4月4日清明节上午,水电八局在轿子山头隆重举行揭幕仪式。水电八局、中南勘测设计院、水电九局二处、乌江渡发电厂、乌江区政府、乌江镇以及逝去同志的亲朋好友等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周围村寨的老百姓也自发赶来参加。水电八局顾问原第一任局长黎旭致词,他说,“今天,我们面对巍峨雄伟的乌江渡水电站大坝,想起为工程建设献身和积劳成疾而病故的同志,心里非常难过。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同志的无私无畏,忘我工作,一心为四化的奋斗精神感到骄傲。尽管他们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英雄业绩与世长存,成为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我们活着的人正继承你们的遗愿,一定出色地完成你们未竟的伟大、光荣的事业。”人群中不时传出嘤嘤的哭啼声,传出哀哀的抽泣声。笔者撰写的“八局给在乌江渡水电站建设中献身的同志树碑立墓”文稿,《中国电力报》采用。1985年我在乌江分局团委的工作岗位上,4月中旬我去贵阳参加贵州团省委工作会议,遵义011系统团委书记对我说,他这次来贵阳开会,路过乌江渡特地登上轿子山头拜谒烈士陵园,思想受到很大教育。水电八局工人在极其恶劣的施工环境中,用青春,汗水和智慧为贵州人民修建了乌江渡水电站,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们崇敬。水电八局还为因公牺牲和积劳成疾病故的工人树碑立墓,表达永久的怀念,我们深受感动。</p> <h3>  </h3><h3> 水电八局宣传思想工作者在乌江烈士陵园,追念前辈,感受那股奋斗精神。</h3><h3><br></h3><h3> 1986年4月2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水电全委会副主席谷安亚来到陵园扫墓,缅怀为修建乌江渡水电站献身的建设者,代表水电全委会敬献花圈。他对水电八局和乌江发电厂领导说,我们活着的人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业绩,继承他们的遗志,为祖国的水电事业贡献一切。他还希望乌江发电厂的领导,八局离开乌江渡后,电厂的同志每年清明节都要来扫墓,还要承担陵园每年的修缮和维护工作。</h3> <h3>  </h3><h3> 水电八局宣传思想工作者在乌江烈士陵园,追念前辈,感受那股奋斗精神。</h3><h3><br></h3><h3> 1996年4月4日清明节,为告慰前辈在天之灵,贵阳分局隆重举行丙子年清明祭奠和缅怀活动,贵阳乌江两地区千余名八局人参加。八局工会副主席谢德炎代表工程局,向扩建烈士陵园给予大力支持的局内所有单位表示深深敬意和感谢。他祈盼“在九泉之下、苍天之上的前辈英魂,保佑他们的家庭今生今世平平安安,保佑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贵阳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钱流涛追述了去世的建设者为祖国繁荣昌盛立下的卓著功业,赞扬了献身同志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生者,去托起一座又一座水电站,光耀人间。</h3> <h3>  </h3><h3> 来自上海、河北、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的老共青团员,敬献花圈,缅怀前辈,接受教育。</h3><h3><br></h3><h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陵园里高耸的纪念碑上,记载着水电八局儿女战天斗地修建乌江渡水电站的壮丽岁月——在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万余施工大军,斩断激流,迫河水让路;拦河筑坝,令石壁横江;碎石为砂,研珠玉飞瀑;山腹灌浆,伏隐渗潜流;巧装机组,化江水为电。终令一百六十五米的我国第一高坝雄峙天险,六十三万千瓦的强大电流输送黔川。高峡出平湖,水光如镜;名珠放异彩,万户生辉。</h3> <p>  </p><p>&nbsp;&nbsp;&nbsp;&nbsp;来自上海、河北、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的老共青团员,敬献花圈,缅怀前辈,接受教育。</p><p><br></p><p>&nbsp;&nbsp;&nbsp;&nbsp;鞭炮鸣响,花圈簇拥,高耸的纪念碑巍峨雄伟。董大金、刘志诚、叶珠幼、谌汉昌、郭国荣、詹元彩,李往你、谭辉元、胡训民、蒋必雄、李寿堂、张则武、姚育松、邹干咸、吴征华等一批水电事业的开拓者以及从乌江渡走向远方因积劳成疾,临终时嘱咐家人把骨灰撒进大江大河,撒在五强溪水电站大坝的八局原领导人杨树云、张士引、王相牛等,留下了人生如画的历史,生命如花的昨天——热血点亮千家万户,英灵矗立不朽丰碑。前辈们厚重的家国情怀,在水电八局的历史长河中历久弥坚。如今陵园里安放着数百名水电前辈的英灵盒。他们长眠在高高的乌江渡水电站纪念碑下,永远聆听着发电厂房机组的鸣唱,永远凝望着乌江两岸璀璨的灯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h3><br></h3><h3> 水电八局人浓浓的乌江情结。</h3><h3><br></h3><h3> 山有魂,水有灵,人有情。长眠在黔北大山怀抱的前辈,你们很富有,你们给生者和后人留下了全心全意为水电事业服务,忘我为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任何物质都无与伦比的。贵州的人民百姓,贵州的山山水水永远铭记你们为贵州经济腾飞作出的无私奉献。大地永远给予你们温暖,太阳永远照耀你们。</h3><h3><br></h3><h3> 致敬,最美奋斗者,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壮怀激烈的故事,有你们生命铸就的辉煌。</h3><h3><br></h3> <h3><br></h3><h3> 水电八局人浓浓的乌江情结。</h3> <h3><br></h3><h3> 水电八局人浓浓的乌江情结。</h3> <h3><br></h3><h3> 水电八局人浓浓的乌江情结。</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电八局人浓浓的乌江情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乌江渡轿子山头的那座碑》一文脱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再读纪念碑上用心用情用爱书写的碑文,虽说沐风栉雨,如火如荼的施工情景早已流逝在浩瀚的长河里,我们一样感受到水电八局建设者40多年前修建乌江渡水电站气壮山河的历史场面仍在激荡人心。铭记历史,缅怀前辈,激励生者,牢记使命,是这篇文章的初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12日</p><p class="ql-block"> 水电八局贵阳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