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在美原中学的岁月(四)——教师节

利盈

<h3>  1985年7月,我参加工作,是美原初中的一名教师。</h3><h3>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h3><h3> 有幸在设立教师节的那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h3><h3> 今年是第三十五个教师节。</h3><h3> 感恩老师的教育培养,感谢曾经的教学生活,感动学生们的关心联系。想写一些关于乡村教育的文章,忽然就翻到了这篇保存已久的演讲稿件。读篇中记事,仿佛昨日,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再次将此文献给那些为乡村教育倾注热爱、做出贡献、无怨无悔,我尊敬的老师和同事们。</h3><h3> 作者以该文于1991年7月,参加了富平县教育系统师德演讲竞赛,并荣获一等奖。该奖项成为作者工作历程中第一个重要的荣誉,并激励了以后的人生道路。在施教育人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的恩馈。</h3> <h3> 撒向人间都是爱<br></h3><h3> ——写给我平凡而可敬的教师同行</h3><h3> 我是一名教师。当教师的说教师,好说,也难说。</h3><h3> 提起这一行,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苦、辣、酸、甜都有。真的,在今天的社会里,做父母、家长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又有多少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呢?!常常听到的是,上个中专,也强过上师院。为什么?不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一行,太苦!</h3><h3> 的确,太苦,有时苦得无法说出。经济上的清贫、精神上的压力,甚至有时肉体上还得付出血的代价--这几年,教师中蒙冤被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况且教师这一职业又决定了他终生都在奉献--而这种奉献在有的人眼中是何等平凡、普通、琐碎、婆婆妈妈。</h3><h3> 然而,我要说,也正是在这清苦上、在这平凡中,才真正显露了教师的伟大之处:几十年如一日,一边背负着沉重的生活重担和压力,同时又竭尽全力描画祖国灿烂的未来,毫无怨言地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全部献给了他的学生们。</h3><h3> 撒向人间都是爱!</h3><h3> 我参加工作已7个年头,经历简单得如同“1”一样,上了师范,上过大学,教过初中,也教了高中,尽管我四方驰骋、八方奋斗,却始终都没能脱出一个范围--学校。我既当老师,又当老师的学生,因而更能体会到做老师的艰辛和做老师的快乐。</h3><h3> 二十余载,可以毫不过分地说:是老师传授了我知识,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尤其是去做一个塑造别人灵魂的人。</h3><h3> 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的一位美术老师。他姓袁,在同学们面前,他永远是那么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永远是那么一种从容不迫的声调,永远是那样耐心、那般细致。他甚至手把手教我们色彩、线条的处理,那认真的神情,犹如我们是他手中的一幅画,稍有不慎,就会“遗恨千古”似的。</h3><h3> 三年之中,他从没有批评过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三年之中,也从没有哪一个人敢在他的课堂上犯规。说得准确一些,谁也不忍心在他的课堂上捣乱,甚至多说一句话。虽然只是小小的课堂,但袁老师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在我们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不倒的形象。“兢兢业业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毕业时送给大家的题词,更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h3><h3> 毕业后,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有意思的是,学校给我们开的欢迎会也是一位退休教师的欢送会。热烈中夹杂着那么几缕哀伤、淡淡的。会中,我一次又一次不断打量着那位老师:一张清瘦的面容,一头雪白的发丝,一身朴素的衣着......不知怎的,我忽然很伤心。我没想到刚入学校就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我原以为她也会说教师的清苦,却不料会中,那位教师的一句话至今还回响耳边:“有此几十年实实在在的教学生涯,足矣!”</h3><h3> 小时候,很不理解“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长大后,尤其是当我做了老师,真正了解了老师之后,方才明白、也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使我们的老师能“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h3><h3> 是爱心,一片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h3><h3> 王善民--一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人:瘦小干巴的身材,其貌不扬的样子。当他一走入人群,便是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谁也不会去注意他。可在他的学生心中,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受人尊敬的长者,使他们终生难以忘怀的是王老师如慈父般的体贴入微的关怀。</h3><h3> 数九寒天,当起床的铃声划破黎明的天空,学生宿舍里就出现了他的身影,他象叫自己的孩子一样催促那些贪睡的学生快快起床。晚间,当学生们陆续回家,又是他站在教室门口,催促那些开夜车的学生早早休息、直至送走最后一名学生......一天、一月、一个冬天,他为学生赢得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又牺牲了自己多少休息时间,没人算得清。当那些同学手捧入学通知书时,无不深深感谢这位王老师。</h3><h3> 在他的班上,曾有一位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家境十分贫寒,王老师硬是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元,替他交了学费,买了饭票......当那位学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高等学府时,他们一家人来到了王老师的住处,紧紧拉住他的手,哽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好人哪!”</h3><h3> 就这样,几十年来,通过点点滴滴、无声的行动,赢得了学生深深的爱戴,也赢得了社会、人们的承认和赞誉,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h3><h3> 诚然,王老师所做的一切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所有的一切又都是我们的老师所做过的。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中的大多数是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h3><h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句向来为人们所称颂教师的奉献的诗句。在此,我还想说:我可敬的同行们,既然我们都从事了这个“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既然这一职业决定了我们终生都在给予,既然这工作的平凡、琐碎,不可能使我们每个人都成就“千秋功过,任后人去评说”的伟业,那么就请一起,继续做天底下最崇高的人吧!</h3><h3> 一个大写的人!</h3><h3> (1991年7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