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巴中市是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个市级城市。东南西北分别临达州、南充、广元、汉中四座城市,是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2019年9月8日,汉中快乐岀游群的18位朋友随盈科旅行社一行54人来到这里,参观了恩阳古镇和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博物馆。</h3> <h3> 下了大巴,大家冒雨前行,途中被古朴壮观的建筑——廊桥所吸引,帅哥美女们在这里拍照,展现了雨中漫步、快乐出游的浪漫情怀。</h3> <h3> 恩阳古镇,坐落于川东北地区的革命老区巴中市恩阳区,东临巴中市区。恩阳河水从旁边流过,故名恩阳古镇。</h3><h3> 恩阳古镇历史悠久,古镇由最初的水码头为基础发展而来,在水运占据主导的古代一度繁荣,曾有“小上海“之称。当下仍然存有28条古街,数百座明清古建筑。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首府巴中,恩阳县治所位于今恩阳镇,又为古镇增添了浓浓的革命色彩。</h3><h3> 恩阳河水依然平缓,河水就像时光缓缓,这里的人亦悠然,民风淳朴,本是旅游开发的好选择,因巴中地区是贫困地区的现状未得到良好的开发。作为“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却鲜有人知。2013年恩阳建区,开发进程方开始发力。</h3> <h3> 胡家大院是恩阳古镇代表性院落之一,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220余年,因胡氏家族世代居住而得名,胡氏家族因善于经商,家境殷实而盛名远扬。该建筑属二进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天井,因地制宜,呈三级阶梯状。整体为穿斗梁架结构,歇山式小青瓦屋面,属川北干栏式建筑。门窗均有木质雕花,工艺精湛,具有显著的清代建筑风格,中厅窗花上蝙蝠、芙蓉图案寓意“五福捧寿、荣华富贵”,独具特色。</h3><h3> 我们在这里仔细观赏,细心体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3> <h3> 老场街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看点。据说,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恩阳古镇有三十七条古街,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虽经多次人为和天灾毁损,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九条街。其中明朝民居一条街即古镇今天的老场街最具特色。这条街有民居约50家,房屋以两层居多,阁楼雕花建筑,下层为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h3> <h3> 这些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大户人家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这些窗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h3> <h3> 如今的恩阳镇,历经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不仅有古朴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遗风,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军留下的大量文物遗址,装点并提升了恩阳。1992年,恩阳镇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目前,恩阳镇正全力打造“红色古镇”的品牌,准备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h3> <h3> 参观完恩阳古镇,我们又来到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革命博物馆,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自觉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h3><h3>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发展到纵横500里,拥有23个县市,500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33年,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先后在恩阳建立了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会、贫农会、少共、少先队、童子团等群众组织和区乡游击队武装力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工业、农业、交通、文教卫生事业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8处。因此,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据说,当时李先念当军政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曾在此设军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也曾在恩阳县列宁学校读书。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还留下了刘子才师长带领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于1935—1940年间在这里坚持了五年的游击战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方诸省坚持游击战争最长的一支。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山游击队。《巴山游击队》等电影就曾在此拍摄外景。</h3> <h3> 红军纪念碑由成都军区捐建,主碑高19.3218米,寓意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18日进驻川北通江两河口。碑体四面镶嵌金光闪闪的钛金字。正面和背面由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题书“红军纪念碑”碑文。左右为“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碑座正面石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捐资修建”,背面石刻碑记。两侧石刻红军训词:“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和“鼎盛时期的川陕苏区辖24县(市)4.2万平方公里土地,600万人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