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1—人文纪录篇2019.08.25

老世

<h3>中国人对马达加斯加熟悉而又陌生,尤其是少年儿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马达加斯的动画片太多了。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从2005年开始已经出到第3部了,另外还有动画片剧集《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等,马达加斯加对孩子们来说总是欢乐的。</h3><h3>马达加斯加在哪儿?关于这个问题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即使成年人可能也很模糊,这倒是个有趣的现象。说真的,我也是因为电影而开始了解马达加斯加。</h3> <h3>马达加斯加正式国名是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是离非洲东部海岸线不远的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这个国家包括世界上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和许多较小的外围岛屿。马达加斯加是在大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半岛分裂出来的(大多数人都误认为是从非洲大陆分裂出来),由于这个孤岛离开大陆越来越远,岛上的植物和动物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进化少了,演变成为独特种类。</h3> <h3>2019年8月25日凌晨5点40分,我们乘坐的马达加斯加航班起飞了,这是一架飞了20年的空客340老机,中途经停法属留尼汪的圣丹尼斯1.5小时。总共需要约15小时。</h3><h3>到达马达加斯加,我们需要落地签证,每个人37美元签证费(只收美元或欧元现金)。</h3><h3>马国的首都塔那那利佛的机场非常小,那是因为每天一共没几趟航班,包括他们国内航线,所以办理入境手续的时候,会等很长的时间,入境不需要疫苗证。</h3><h3>我们在马达加斯加的行走路线:</h3><h3>Antananarivo(塔那那利佛) —&gt; Morondava(穆龙达瓦)—&gt; 安其拉贝—&gt; 昂达西贝—&gt; 塔那那利佛。</h3> <h3>马国的货币名字叫“阿里亚里(Ariary)”,和人民币的兑换汇率,大约是1人民币:351阿里亚里。4000元一瓶碑酒相当于人民币11元。阿里阿里的纸币面额只有100、200、500、1000、2000、5000、10000这七种。</h3> <h3>马达加斯加的穷,最初根源与非洲其他国家一样,主要还是来源于殖民统治。马达加斯加虽然是岛国,但在历史上也遭遇过被殖民的时代。18至19世纪,马达加斯加当时王国统治,但后来此王国与法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于是该国被强国介入,战乱不断。19世纪80年代,法国借口侨民问题,正式占领马达加斯加,使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国殖民地。</h3><h3>但马达加斯加人经过50多年反抗,才总算赢来本国自治。1958年,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共体内的自治共和国,不过这种自治是留在法共体内的自治。但在殖民时代要比其他国家强百倍。1960年,马达加斯加独立建国。</h3><h3>马达加斯加另一种“穷”来源于国内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虽然经历一段时间平稳发展,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初,马达加斯加局势开始动荡,特别是2009年,该国反对派利用军事哗变赶走了现任总统。此次哗变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对,很多国家停止对马达加斯加援助,致使本就发展脆弱的马达加斯加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一直以来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h3><h3><br></h3><h3>炮台就是殖民统治的见证。</h3> <h3>女王宫建在塔那那利佛最高的山上,这里可以观看到整个首都城市。</h3> <h3>首都~塔那那利佛的建筑、街道,相当于我们珠三角的九十年代初境况。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只是汽车数量肯比那个年代多。</h3> <h3>从语言上看,马达加斯加语言语系属于印度尼西亚语族,与婆罗洲上的土著语言最为接近,与非洲大陆其他语言没有任何联系。</h3><h3>从房屋建造的特点看,马达加斯加房屋更像东南亚一些国家原住民建筑,其建筑风格与非洲大陆的房屋有所不同。</h3> <h3>城市中各种汽车、突突车、单车、三轮车、小贩、大排档把狭窄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混乱无序,废气弥漫着整个城市。</h3> <h3>街道上到处都有警察、军人,可想而知治安状况确是一般,游客注意财物的安全。</h3> <h3>马达加斯加首都的中文商店,酒店,餐厅,都是华人后裔开的多,老华侨已经在马达加斯加扎根了,他们的后裔已经马达加斯加化了,有的一句完整的中国话都不会讲,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只要人口超过六百万就有中国人,而且据我所知,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津巴布韦,塔桑尼亚,等非州国家,华侨后裔都早已经过万了,中国人真是无处不在啊。</h3> <h3>在我们印象中,非洲大都是黑人组成的一个地区,即使有白人或者黑白混血的人,也都是欧洲殖民后留下的后裔。</h3><h3>其实,非洲不仅只有黑人,也有类似于亚洲的黄种人,而且是非洲唯一由黄种人组成的国家~马达加斯加。</h3> <h3>在首都还有一些残旧的老爷车,数量不多。</h3> <h3>城市的旁边就是田野,这里没有什么郊外概念了。马达加斯加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有在首都才令人看到一些工厂。</h3><h3>法国殖民期间,只知道从马达加斯加掠夺资源,并没有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所以马达加斯加独立后,没有经济基础,发展缓慢。<br></h3> <h3>在开耕的田地中也要留一点玩足球的位置。足球场真的无处不在。</h3> <h3>在低洼地河涌多,马达人在河中洗澡、洗衣服,打水饮用,水稻也生长得好。但是在内陆大部分地区却严重干旱缺水,生活环境状况甚差。</h3> <h3>马人习惯这样晒衣服,不怕虫蚁?</h3> <h3>为了避免700公里(10小时)的长途舟车劳顿,我们从首都乘小飞机到Morondava(穆龙达瓦),飞行时间约1小时。</h3><h3>虽然这700公里大部分都是沥青路,但是坑坑凼凼多,要经常刹车。路况相当于我们刚有沥青路时候的“广珠公路”状况,村道就全是土泥路,车窗关不及时都会一面尘土。</h3><h3>在回程的路上,因刹车问题要在路上修车,这700公里路程我们坐在中巴车上,在灰尘滚滚的公路上,时光真的倒流了四十年。</h3> <h3>飞机即将到达下降,这个时候棒棒糖来了,暖心!整个行程,听到马人讲得最多的就是“棒棒”,不论男女老幼,都会用普通话讲~“棒棒”。</h3> <h3>穆龙达瓦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有资源,已经成为马达加斯加著名旅游城市。当地以人力三轮车为主,有少量这种突突车。</h3> <h3>马国的巴士车都是私人经营的小型车。</h3> <h3>有这种私家车,己经属中上的生活水平。</h3> <h3>卖菜的街市都是在公路边上。</h3> <h3>为什么说马达加斯加人是黄种人呢?据资料记载,马达加斯加人长相更像东南亚人,大部分马达加斯加人肤色呈浅棕色,而且身材娇小,长着很小的鼻子以及很薄的嘴唇,这是典型的东南亚人种的特征。据说南岛语系的人父系遗传属于东南亚人种。进一步证明了,东南亚人在很早时代迁徙到这里,并与当地土著融合。从地理上看,这个岛还是从印度板块中分裂出来呢。</h3> <h3>能够学习文化知识,是很幸福的事。</h3> <h3>年轻的妈妈,看样子大概是十多岁。</h3> <h3>西海岸渔村村头上的一口井,村中的人洗澡、洗衣、饮用水,都全靠这里。</h3><h3>不穿上衣的妇女,这是她们平时的习惯了,只是看到我们就转过身去。</h3> <h3>西海岸最漂亮无瑕的“穆隆达瓦海滩”。</h3><h3>这里的海岸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享有盛名的细沙海滩和撑着带平衡杆的双桅帆船,当地的vezu人是全马达最出色的渔民。在这里,任何现代化的东西都显得多余。天然、原始,没有任何雕琢,而这一切都只因为至今这里游人并不多才能够完好地保存。</h3> <h3>今天的餐桌上丰富了,大家都很开心。</h3> <h3>搭乘渔民独木舟前往穆隆达瓦当地渔村参观,走进当地渔民淳朴的生活。</h3> <h3>河水浅的时候,渔民都是这样过河,水涨时就用渔舟渡过河。</h3> <h3>我们探访当地原始渔村,用镜头记录他们的生活,是摄影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人文题材。<br></h3> <h3>鱼是天生天养,不用钱买,下网就有了。</h3> <h3>很原始的生活,烧木头,在锅中煮熟就吃,没有厨房概念。</h3> <h3>玩铁圈轮,多么熟识的玩儿。</h3> <h3>细心看一下小姑娘的表情,心酸酸的。我们的孩子太幸福了。</h3> <h3>弟过来帮姐一把。</h3> <h3>渔民爬上树摘椰子给我们,6000块一个。我们饮完椰汁后,小孩争着要去了椰壳,将椰肉挖出来吃。估计他们平时也吃不上棷肉。</h3> <h3>我们全部人将糖果都拿出来交给族长,小孩从渔村四面八方涌来排队,急焦地等候着得到一粒糖果。</h3><h3>排在队伍后边的小孩哭鼻子,生怕轮不上自己啊。我看到有一个兄长将小弟弟从后边拉到前边来,这个约6岁的小弟弟争吵着不愿意,硬是跑回队伍后边排队,人小志气大。</h3> <h3>家人在等待着,脚步却急不得。</h3> <h3>草顶泥巴墙的茅房,似曾相识啊。这不就是我童年生活地方的茅房?70年代前,我们这里农村都住这样的茅房。</h3> <h3>单车上掛着的鸡鸭,估计不会是餐中物。渔民会用打来的鱼,到城中换来鸡鸭,甚至是小猪,养大它们又拿去卖赚点小钱。</h3> <h3>足球,小孩子唯一的玩意。</h3> <h3>能买到一个正式比赛足球,是小孩的梦想。</h3> <h3>上世纪70年代,我国曾经援助马达加斯加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马达加斯加建立了学校、会议中心、公路以及糖厂、药石等基础建设,有效地帮助了马达加斯加独立后的各项建设。</h3> <h3>耕田</h3> <h3>插秧</h3> <h3>收割</h3><h3>不同的地方,耕田、插秧、收割时间各不一样。</h3> <h3>在这样的地方最丰富的娱乐节目,就是生娃。😄</h3> <h3>在边远的地方缺水无电,村民晚上都是点煤油灯,吃用水要去很远的山坑中寻找,找到的水质也很差,没有过滤,没有消毒。</h3> <h3>这样的生活,与野人有何区别?</h3> <h3>拾柴姑娘。</h3> <h3>在靠近首都的地方,生活水平都会好一些,房子大都是砖墙房。</h3> <h3>这样的足球场小吧?“足球从娃娃抓起”,我们不知道喊了多少遍。</h3> <h3>今天应该是当地的“墟日”,人们都盛装打扮出来了。</h3> <h3>女孩子都爱扎辨子。</h3> <h3>天体浴场,在干旱的山上有这样的水池洗浴,不容易。</h3> <h3>哥们刚踢完足球,休息一会。他们玩的都是这种自制足球。</h3> <h3>这里又开场了。</h3> <h3>卖杂货的士多店。</h3> <h3>累了,似曾相识的境况。</h3> <h3>有溪水的地方,都是洗浴的地方。</h3> <h3>盼望。</h3> <h3>人工将石头打碎,用来建筑用料,我们在二十年前已经消失了。</h3> <h3>垃圾堆上的足球场。</h3> <h3>路边的修自行车店。</h3> <h3>制砖厂,以前的“红砖”就是这样煅烧成。</h3> <h3>土地干旱需要人工淋水,这样淋水何日才会完了?</h3> <h3>人不够高就在三脚架上骑车,我也曾经用这种骑行了几十公里。</h3> <h3>小孩在稻田中抓老鼠,啊,我也干过。</h3> <h3>马达加斯加人离不开足球,足球是唯一的希望,希望有一天能跨越这片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