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廉一生,洁一生,无愧今生;贪一点,受一点,牢狱不远。</p><p>廉政自古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的焦点和难点。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回望治世与乱世的交替,纵观王朝的崛起与衰亡,不难得出“廉则兴、贪则衰”的历史铁律。</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廉政是人品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风气好坏的关键指标。廉政靠修行,靠教育。</p><p>教师节里话廉政,其实主要想说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廉洁从教,以身作则,并在日常教学尤其是课程思政里注入廉洁文化元素,注重对学生加强廉洁品行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p></font></h3> <p>翻开几千年史册,不难看出修身是古人自律的前提,没有扎实的修身就很难达到自律的高度。所以说,作为教师和党员干部,筑牢廉政底线还需要注重严以修身。</p><p>南宋文学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不能越“雷池”一步。这种公私分明、公入肌理的修身境界,正是今天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干部所需要学习、所需拥有的。</p><p><br></p> <p>大浪淘沙,经历风雨的洗礼,经过风浪的冲刷,石头的本质就会呈现出来。从教几十年,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个人的口碑就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和同事心中树立起来。</p><p>当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人事部门接过光荣的退休证时,一个清廉的高大形象也会在自己心中慢慢升起。</p><p>大道之行,以史为鉴,我们就不会忘记初心,就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来时的路。<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