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回忆(三)我的军旅

胡杨

<h3>战友,王永平,胡明权,李世英。大同古城留影。</h3><h3><br></h3> <p class="ql-block"> 默默无闻的后勤兵 </p><p class="ql-block"> 当一名后勤兵也自豪,也骄傲。</p><p class="ql-block">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工作的。在现代科学进步,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等特点。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更加重要,可以说战争胜负,后勤保障系于一半。</p> <h3>后排左起杨培福,,李世英,鲁长军,</h3><h3>前排左起许国山,邢勇,王永平,王晓五。</h3> <h3>后排左起许国山,邢勇,鲁长军,李世英</h3><h3>前排左起杨培福,王与官,李志福,小董。</h3> <p class="ql-block">后排左 赵成珍 任德 张文亮 </p><p class="ql-block">中排左 刘广福 杨培福 尚明 赵健兴</p><p class="ql-block">前排左 黄继荣 程绍华 温世才</p> <p class="ql-block">战友分别留念1981.12.集宁,前排左,王永平,安志祥,后排左杨培福,鲁长军,杨敬芬。</p> <h3>强国必强军,强军必须强后勤保障。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后勤建设必须跟上,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军制胜必须以强大的后勤作保证。</h3> <h3>后排左陈晓春,杨培福,王永平,杨德,</h3><h3>前排左翟先举,康增志。</h3> <h3>左杨培福,右王永平。</h3> <h3>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力,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就不可能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后勤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性力量。在强国强军进程中使命更大。在党,国家,军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有之相适应的后勤保障。</h3>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后勤的后勤兵。我是一炮连接的兵,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到了八连,三个月后又调到后勤的后勤机械综合班,有机修,驾驶,维修,运输,耕地耙地等综合工种。</p><p class="ql-block"> 我原想当一名驾驶员,当一名军事过硬的刚强战士,没想到被分配到后勤的后勤班。真是事与愿违,不随我愿。</p><p class="ql-block">通过新兵训练,学习和到八连的军营生活,我对军人一个兵有了深刻认识,懂的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献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就使我没有什么想不通的,到那里也是个兵,都是革命工作,那里也有英雄和榜样。从内心下了决心,不弄干啥都要好好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干的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认真去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干了六年。</p><p class="ql-block"> 稻田里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们,我们的绿军装也是最普通的绿色。花好月圆的时刻你不会留心我们,我们的红帽徽在远方也默默闪烁。你不认识我我们也不寂寞,你们不熟悉我们,我们也还是我们。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们军人的本色。在南徐的日子你更不会认识我们,我们的劳动成果也不会被那么传说。在这里当兵没有其它兵种那么显赫,我们的故事永远被我们自己牢记。你不认识我们,我们也还是我们,你不熟悉我们,我们也还是我们。假如有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们军人的本色。军人的本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次保护稻秧苗的战斗。那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四月份的气候暖意浓浓。我们连育的稻秧苗长势喜人,秧苗又绿又壮,绿茵茵向绿色地毯铺在那里一片一片。使我们的军营更加美丽,更加漂亮。</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好的天说变就变,晚上突然刮起了西北风,风越刮越大,风里夹杂着黄沙和雪花,气温也急剧下降,在外执勤的战士跑回来向连长报告了情况,说盖秧苗的塑料布有的被大风吹开,大风还在刮,连长意识到秧苗有被冻死的危险。马上让通信员通知全连紧急集合,命令一排去一号秧地,二排,三排,四排分别去对应的秧苗地保护秧苗。全体跑步出发,大家到了地里一看,覆盖秧苗的塑料布全部被大风吹开,有的塑料布被风吹的哗啦哗啦作响,有的把秧苗被拍打到在地里,有的竹竿也被打到,有的塑料布也被吹破。有的塑料布被大风吹跑。情况紧急,没有多说话的时间,连长,排长,班长,党员都跳进了泥水的秧田,有的插竹竿,有的拉塑料布,有的挖泥压塑料布,就这样带领大家干起来了,没有工具的就用手抓泥按布地干。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秧苗覆盖住了。秧苗损失不大,但是全起指战员都累坏了,全身都是泥水和汗水,一个个向粑完水地似的,从泥水里钻出来似的,整个是泥人。</p><p class="ql-block"> 有个战士叫李世英,他身高一米七五左右,膀宽腰圆,黑黑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园园的脸型,扁平的面板,上悄的嘴唇底下有两排雪白的牙齿,膀宽腰圆虎背熊腰,身体非常结实,在这次秧苗保护战中他非常勇敢,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那里艰苦到那里,那里活重那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一人顶两个人地干,在那泥泞的稻田里来回折腾,真是一头雄狮,在战场上一定是英雄。战友们为他叫好,领导们为他点赞,这就是我们后勤的后勤兵。</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后勤综合班有十一个人,第一任班长,杨圣龙,付班长,张家宏,老战友杨启续,杨欢乐,王永平,杨德,陈杰,王晓五,杨培福,刘玉玲,陈云。</p><p class="ql-block"> 第二任班长,王永平,付班长,杨德,战友王晓五,杨培福,刘玉玲,陈云,鲁长军,许国山,王长东,朱新元,刘定一,陈晓春。</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负责耕,粑稻田,运输稻谷,煤炭运输保障两个连队的取暖。我们有三台轮式拖拉机,一台链轨拖拉机,五台手扶拖拉机。我们驻扎在山西省,雁北地区,阳高县,南徐大队村里。条件还算可以。</p><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战士们的劳动强度,上级决定改造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配王永平去南方学习,到东北取经,走了几个农场,老王回来后就专心研究制造,改造拖拉机水地轮,平地铲。插秧机,他自己设计,自己下料,自己焊接,就这样默默无闻,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改造和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改造的拖拉机水地轮成功了,平地机也成功下水了,插秧机也正常了。给拖拉机装上,下地试用,一次成功,充分发挥出旋耕机和平地机插秧机的威力。一改过去马拉粑,人拉杠的原始耕作方法,大大减轻了战士们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p><p class="ql-block"> 老王站在田埂上看着作业的机械,看到战友们在插秧机上轻松的样子,他笑了。也哭了,留出了喜悦的眼泪。再看他头发也掉了不少,人也廋了很多,脸上手上都脱了一层皮,但是他很精神。战友们都高兴的为他欢呼雀跃为他歌唱。领导为他表彰,在部队农业生产建设中做出卓远贡献。为此团里给他记三等功两次。</p><p class="ql-block"> 在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农场和八连,三炮连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发扬自立更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管理,把稻田生产当成炼兵场,一首抓农业生产,一手抓了军事炼兵,两不误。把一个亩产几百斤的稻田,硬生生提高亩产超千斤的稻田。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减轻战士们的劳动强度,改善稻田作业环境,提高战士们的出动率和出工率。因此,我军政委张崇文带领军直机关有关人员,和全军农场领导到我们团农场参观学习。在我们农场召开机械化作业现场观摩会。张政委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成绩,要求全军农场学习。</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一年我们农场不断改革,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由原来两个连队官兵,在忙时团里还要配人力帮助插秧。到现在的兵力总共才一百多人,消息传到军长那里,张光友军长专门到我们农场检查指导工作。就是那天我们要开饭了,战士们刚从地里回来,没来的急换衣服就来到饭堂前,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就在这时张军长也在这里,看到大家穿的乱七八糟,一点军人的样子也没有,军长就问大家谁是班长,从后面跑步上来一个人,报告首长我们刚回来准备开饭,首长请指示。张军长笑着说你们辛苦了,真是成了庄稼兵了。吃饭吧。</p><p class="ql-block"> 老王是七三年入伍的,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为人很好,办事认真,诚实有信,憨厚老实。有专研精神,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我们后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老王高高的个子,大眼睛浓眉毛,瓜子脸,通通的鼻梁带点下勾,大耳宽口,留一个短短的小分头,显得非常精神。他是一个高干子弟,一点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和睦可亲,他的朋友遍天下,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这就是我们后勤的后勤兵。骄傲的自豪的后勤兵。</p> <h3>这里老战友陈伦玉对那段军旅的总结</h3><h3>南徐路上好八连 </h3><h3> 陈伦玉</h3><h3> 遠眺六棱山, 高路入雲端。</h3><h3> 回眸桑干河,低水繞营盘。</h3><h3> 营盘大無边,住着”庄稼汉”。</h3><h3> 一手握铁铲,一手扛枪杆。</h3><h3> 晴天一身汗,雨天泥裹衫。</h3><h3> 肩披星星出,頭戴月牙还。</h3><h3> 官兵同苦甘,战友共患难。</h3><h3> 壮志写春秋,热血洒荒原。</h3><h3> 年年盼秋天,喜开丰收镰。</h3><h3> 荒原成粮仓,沧海变桑田。</h3><h3> 屈指四十年,往事如雲烟。</h3><h3> 至今未敢忘,南徐好八连。</h3><h3> 谨以此诗向原615团3营8连全体官兵致敬!</h3><h3> 后勤的后勤兵,一点也不后悔。</h3> <h3>王永平,王发忠。</h3> <h3>杨圣龙,王永平。</h3> <p class="ql-block">安志祥,王永平,杨德,张家宏,杜喜亮,周天亮。</p> <h3>清水河七六战友小聚呼和浩特</h3> <h3>军旅感悟</h3><h3>人生短暂,已是暮年。我们共同的军旅生活是我们的人生起点,军旅生涯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经历,纯洁的战友情是我们永恒的记忆、半个世纪情感是我们道不完的话题。在那里,我们如哥似弟的相逢相知,处得更比亲兄弟还亲,经历了人生最单纯、最美好的时光,部队把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知荣辱晓大义的好青年、好党员。是部队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部队培养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学问,是部队培养了我们掌握工作的好技能,是部队培养了我们学会怎样处理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是部队培养了我们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性格,是部队培养了我们坚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品质……。</h3><h3>这是部队交给我们平常人得不到的东西。从军以来,我们把父老乡亲的叮嘱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把领导的教诲、战友的关爱、朋友的提醒化为激励和追求开放思想的动力,回首我们的军营之旅,那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苦乐以共的峥嵘岁月,凝结了我们情深意长的战友之情。</h3><h3>四十多年前我们这些老战友经过服兵役后是折枝送友,举杯壮怀,我们互相拥抱,相互告别,一批接着一批的战友先后相继离开了军营,迈着成熟的步伐,带着美好的梦想,带着渴望的期待,带着真诚的祝福,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波涛中,有的战友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今天我们要的是战友的情长,喊一声老战友,胸膛里涌起一阵滚烫的暖流,叫一声老战友,脑海里闪过一串难忘的镜头。战友情,就是理解和信任,战友情就是支持与尊重,战友情,就是宽容与接受,战友情就是纯真的感情,战友情,就是无私的奉献。时至今日,那时我们这些老战友是一个个满腔热血、雄心壮志去从军报国的青年,现在却是两鬓白发,满脸胡子的老头。退役后战士、军官和继续留在部队的战友,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情继续为祖国的繁荣、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作着不同程度的贡献。战友们,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我们没有必要去把它放在心上作为我们的思想负担,我们一定要把它丢到脑后,不要说我们什么都不行了,要拿出我们在部队上的精神风范来,像青年时代一样,挺起胸膛抬起头,收腹挺胸来走路,我们未老,我们要用青春的旋律,奏响人生的战歌,走完我们人生辉煌的历程。让青春的活力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永驻、常流。</h3> <p class="ql-block">这是2020年王永平去内蒙看望老战友陈杰,在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秋天,王永平去清水河看望老战友李世英等同志。老李热情招待,杀猪宰羊,老王住了一个星期。这是宰羊场面。</p> <h3>左一起,胡明权,孙义增,李世英,王永平,战友大同故地重游留影。</h3> <h3>大同古城留影</h3> <h3>左边李世英,王永平,孙义增,</h3> <h3>六一五团战友们,我们一行四人故地重游,到我们曾经的驻地雁北地区,阳高县傲石公社,南徐大队,八连营地和我们的稻田基地,回忆我们的那段军旅生涯。大家看看我们八连的稻田,不向我们那时候稻浪滚滚,香飘两岸。现在变成了荒地,和药材种植基地了。我们的营房,操场,变成了玉米粮田了。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太大了。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吧。祝战友们平安健康,家庭幸福,永远年轻。</h3> <h3>战友们这里是三炮连的营地面目还在,在营地后面修了一个小水塘,前面是一个养殖场,这里变成了养殖场了。</h3> <h3>八连稻田基地</h3> <h3>古城城墙上留影</h3> <h3>大同古城留影</h3> <h3>李世英在南徐村委会门前留影</h3> <h3>四战友大同留影</h3> <h3>冯建,汤裕维等战友合影</h3> <h3>汤裕维</h3> <h3>汤裕维</h3> <h3>大同古城留影</h3> <p class="ql-block">作者杨培福</p> <h3>没有联系上的战友们,如果看到这个美篇请和我联系,好多战友想联系上你们,我的电话1393440425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