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书店

毛歌

<h3>  同去的同学里,有一个女孩,后来就和我们班上的男生好了起来。从书店里出来,我们总会先走,好留下足够长的距离来丈量他们爱情的脚印。</h3> <h3>很多年前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到了周末就会换乘好几路公共汽车,再沿着浓荫蔽护的街道走到中山路的古旧书店。书店在一幢两层楼的砖瓦房子里,那房子外面是白色的墙体,等看书买书的人要走进去之前,就有了一种洁净的感觉。我们那个时候穿着一双解放军鞋,连书包都是解放军包,一棵五角星红艳得夺人眼目。看书的时间远远超过买书的那一刻,好几本喜欢的往往会从左手换到右手,再从右手换到左手,最后就只能买一本。我那套珍贵的《芥子园画谱》就是在古旧书店买的。同去的同学都是家里条件很辛苦的那种,进去了,就都不做声,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去的次数多了,老板熟悉了我们,也很照顾,并不会因为我们是穷学生,就要赶我们走的。这种关系维持到我们最后毕业,以至于若干年后,和长沙的朋友聊起来这些往事,长沙朋友就会唏嘘起来:早就拆了,很可惜的。</h3><h3><br></h3><h3>这种可惜,后来同样发生在成都的盐市口,那里也有一个古籍书店,到了周末,一样地换乘几次公交车,再沿着法国梧桐树的小街走到这里。那些年代,一帮子清苦的学生能够幸福地安排周末生活的最好去处就是书店。如果说今天对于书店依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的话,就真得归功于当年的生活方式。那种每个周末风雨无阻都要去古籍书店的动力似乎和物质的丰腴或者短缺没有关系,而和精神的成长息息相关。同去的同学里,有一个女孩,后来就和我们班上的男生好了起来,从书店里出来,我们总会先走,好留下足够长的距离来丈量他们爱情的脚印。</h3><h3><br></h3><h3>前几年在巴塞罗那和伦敦街头旅行的时候,会不经意间遇到各种很老的书店,黑色的门框上有被时间浸泡成发亮的把手,就让我不得不走进去。而在奥克兰的北岸,则有一个慈善组织经营的古旧书店,一本1700年代的莎士比亚全集也就只有三十元人民币左右,而在济慈去世后不久就出版的济慈诗集,使得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一下子会哽咽起来。几百年的书,依然有着明晰的形式,书页发黄,黄得来充满着诗意般的感情。而距离这个古旧书店不远,大约二十分钟车程,又有一个私人经营的旧书店,我喜欢那里的皮沙发,沙发靠背和扶手早就褪了色泽,反而有一种古旧的意思,能够隔三差五地在那种沙发上坐上个把小时,会把自己给丢了的。皮沙发靠着窗口,阳光会隔着玻璃伸进来双手,往前,左右两侧都是差不多一个半人高的书架,分门别类地摆好了各种书籍,在那种夹缝一样的过道里随意坐下,靠着书架,呆上半个小时,会以为自己已经呆了很久很久的了。古旧书店把时间从过去拉回来,让我们重新生活在“过去”,实际上,我们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描绘出好几种时间生活的艺术,踏入古旧书店的刹那,我们已经属于过去,而抽身出来,我们并没有在现在。于是,一个对于古旧书店深有怀念的人,就会迷失在时间错乱的光影里……</h3><h3><br></h3><h3><br></h3><h3>(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