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京都丹后半岛东北角海湾,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有一座美丽的小渔村——伊根。小村的住户都是渔民世家,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h3> <h3>渔村沿伊根湾依山傍水而建,延绵近5公里,这里山青水碧,环境优美,曾被评为日本18个最美乡村之一。</h3> <h3>小村最具特色的,就是始建于江户时代,在日本其他沿海早已绝迹的230多栋古老的舟屋。</h3> <h3>伊根舟屋群依海湾连体建造,一般为两层,楼上居住舟屋主人一家,楼下停放可直接出海的渔船。</h3> <h3>在江户时代,渔船是渔民最贵重的劳动工具,是他们一生耐以生存的寄托,他们非常爱惜自己的船。当出海回港后,让木船停在海湾里日晒雨淋是万万不能的。</h3> <h3>于是,他们的祖先设计、建造了舟屋,即住人又泊船,保护渔船能够伴随他们度过一生,并将这种舟屋建筑风格一代代传承下来。</h3> <h3>我们网订的舟屋民宿,楼下,是停泊的渔船。</h3> <h3>楼上,我们住的榻榻米房间很大,有一个大阳台面朝海湾。那些日子,我爱坐在阳台上眺望海湾对岸,一边聆听海鸥的鸣叫伴着波涛的声音,一边呡着热情的房东提供的咖啡。</h3> <h3>当地人在给我们介绍舟屋的特色时,甚至调侃说:“楼下的大门向海开,楼上的大门向妻开”,哈哈,贴切!</h3> <h3>这里的老住民千百年来一直过着 “忙赶海,闲拥妻,船伴妻随,此生足矣”的淡泊生活,船与妻,都是他们的宝贝。</h3> <h3>这在过去那物质生活十分贫乏的年代,是一种知足的快乐!</h3> <h3>伊根传承保留下来的,不仅有舟屋群这样的古建筑遗产,还有“同等一荣”的文化古风。</h3> <h3>自江户时期以来,每当渔民们合力拉网、卸鱼和每年7月28日祭祀时,渔民们都会齐声高喊“同等一荣”的号子。</h3> <h3>按当地渔民的解释,“同等一荣”即“大家生活在这里,必须抱团、互助、共存”,也就是“携手合作,繁荣均等”的意思。</h3> <h3>比如,至今每天渔船归来,总是让村里没劳力的老人优先选最好的鱼,免费或仅象征性地付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这也是古老的“同等一荣”精神的传承。</h3> <h3>如今,年轻人多数不愿再从事即辛苦又危险的捕鱼业,都进城工作去了,当地人口老龄化十分明显。</h3> <h3>据说现在仅有60多户舟屋主人仍在捕鱼,并且已有10%的舟屋因无人居住而空置。为了防止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空置舟屋垮塌,当地政府每年专门划拨维修费用。</h3> <h3>年轻人外流和人口的减少,虽然加剧了伊根的衰败,却使这里的原生态环境得以很好的保留。</h3> <h3>周边的原始森林里,常有野生短尾猴、野鹿等出没,偶尔还能见到野猪和熊。</h3> <h3>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常年有大群的海鸥等各种水鸟在这里繁衍生息,无论停落海面还是群起飞翔,都给伊根湾的美景添色不少。</h3> <h3>伊根的舟屋,还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风靡一时的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的拍摄地。即使现在,也常有很多影视在这里采景。</h3> <h3>近年来,当地政府将伊根纳入适度的旅游开发,在小村码头后面的山坡上,开辟了当地著名的“舟屋之里”公园。这里景色宜人,不仅可以休闲,镶嵌着落地玻窗的餐厅,还是俯拍整个伊根湾美景的绝佳机位,其位置和新西兰俯瞰皇后镇的天空缆车餐厅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为了保护村里的舟屋群和环境,村里没有建大酒店,只开了几家民宿,住宿相当紧俏,通常需要提前预订,且只接待两人以上和连续住宿两晚以上的游客。</h3> <h3>小村提供免费自行车,方便前来游览的客人自由骑行。只是用毕之后,记着放回村里的几个指定停车点。</h3> <h3>在伊根,海色天光为一线,海湾对面的龟岛和青岛在海面上的倒影,如同镜像般清晰可见。</h3> <h3>小村后山上有不少古老的神社和庙宇,这座神社尤为避静。</h3> <h3>从神社所处的山林中俯瞰渔村。</h3> <h3>小村的一座怀旧咖啡屋,老板相当佛系,门口没有店招,却在当地很有名气。</h3> <h3>原来老板是一位艺术家,咖啡屋里陈设的所有陶瓷艺术品,全是老板亲手创作!</h3> <h3>雨阳之间,两道绚丽的彩虹忽隐忽现,静静地划过伊根湾海面。</h3> <h3>雨后的海边,云缝中透出耀眼的光线,海鸟在光线中穿梭飞翔。</h3> <p class="ql-block">一只海雕如箭一般掠过海面……</p> <h3>静静的伊根湾,因为古老的舟屋群的留存,给这片与自然交好的山水平添了浓浓的历史积淀。</h3> <h3>居住、劳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传统的“同等一荣” 这一渔民之魂的代代延续,在方圆数百里有着不可书写的美誉!</h3> <h3>摄影\撰文: 澄江皓月</h3><h3>音乐: 《千与千寻》插曲之《永远同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