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 、俗 岂能共赏?

【归一堂 】 辛野人

<h1><font color="#ed2308">注:文中拙作图片、视频,基本与拙论内容无关,乃近来心迹的影射,雅俗自辨。</font></h1> <p class="ql-block">新野人课堂示范</p> <h1>  </h1><h1> 辛野人/文</h1><h1> </h1><h1><b> 一年多来,朝写秦汉书板,暮追墨痕本源,小有所获。拙作发网上和朋友圈,有不少所谓专业“书家”言:读不懂,背离时代书法审美,无法欣赏,欣赏不了,哈哈哈…… 读不懂就对了,读懂且能用文字表述品评,就错了,俗了。艺术性愈高,读懂的人愈少,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定非高书。真艺岂能是语言文字所述 之?</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雅俗共赏,从根上就不成立,是个伪命词。不可能一件艺术品,有雅的元素,同时兼俗的基因,雅就是雅,就是鹤立鸡群,阳春白雪;俗就是俗,就是下里巴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都能读明白的,看清楚的,那是通俗 ,是艺术的初级阶段 。</b></h1><h1><b> </b></h1><h1><b> 有人说二王书法就是雅俗共赏 ,只说对了一部分,其实二王书法,本质是先雅——和时风相近;后“ 俗 ” —— 创造书风与时风不一;再到“ 俗 ” —— 规律、综合归纳前人书迹、创新、完善书写汉字的自然规律,和普及这种规律的书写方法;是熟后生 ,是“俗”到极致的雅,是俗到极点的大雅,这正是二王书法伟大之处,特别是大王。</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不能简单结论 —— 二王书法就是雅俗共赏的代表 。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晋人士大夫的审美偏爱和审美思想,看待二王书法。他们有意无意间,创造出这种新书体,似乎更适合于普通学书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加之王、谢、郗、卫氏大家族,及贵族阶层的响影,最后在民间和官方流行开来二王新体,以致影响后世千年,也就是我们多数书家所说的“雅俗共赏”。</b></h1><h1><b> </b></h1><h1><b> “俗”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和时代书风审美不相融,甚至相背,是时代书法的非主流,恰恰正是王氏当时的创造、创新体的非主流书体,最后自然演变为士大夫阶层的主流,正是国人上行下效的传统思想蒂固,此种新书体,顺势自然的在底层文人中传播起来,流行开来,至今未变。这正是王羲之成为书圣,成为集书法大成的人物,成为书法帖学大山的主要根源之一。</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书法“ 亚圣 ”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继承二王创新精神,又叫板、叛逆二王书风的典型代表人物,善于广采博纳民间书风 ,开创新体,终成千年楷模 。颜真卿书法,以俗化雅,以俗代雅,以篆籀法写楷作草,集前贤书法精髓大成,开创了书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b></h1><h1><b> </b></h1><h1><b> 宋人苏东坡、黄山谷,先后虽发出:“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世人竟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之感叹!可最终还是没跳出二王和颜真卿,强大基因的桎梏,正是这种强烈的求变的开拓思想,成就了苏、黄在书法史的地位。此种创新求变的精神,休管雅与俗的创造思想,深值后世书法人三省 。</b></h1><h1><b> </b></h1><h1><b> 高艺大雅,是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再现,是人生命状态的自然影射。雅俗是两个层面的两条平行线,非大智大才者,不能使之交叉、去俗,一般人无力以俗化雅。艺俗必亡,无药可医。雅俗共赏,本来就是个忽悠人的伪词,鉴赏、欣赏者,不可能对一件艺术品,反手为雅,覆手为俗 ,雅俗岂能共赏?故此,有双分辨雅俗的眼睛很重要,是从艺之本 。</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己亥教师节,新野人随记于重庆龙头寺【归一堂】</p> <p>新野人撰联并书</p> <h3>新野人撰联并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