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丰惠遗存石雕漏窗

国强

<h3>  小时候一直在丰惠溪弄底就读小学和初中,学校东南侧有一个老台门,台门朝西,进门小院的东墙中间有一个石窗,是用偏红色的整块石头为材料雕刻而成,窗体不大,三、四十厘米见方,镂空雕出一个草体的福字,福字层次感和艺术感非常强。小时候只非常好奇这整块的石头,是怎样被雕出这镂空的图案来的。</h3><h3> 毕业以后每当路过此处,必定会伸头去看看这"福"字石窗。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观那台门越发的破旧了,那石窗也不见了,变成了下图的那样子,取代石窗的是非常粗糙的塞着的几块砖。</h3> <h3>(这是丰惠老房子的砖窗)</h3> <h3><br></h3><h3> 于是我试着去寻找在丰惠还残存的石窗。在不断的寻访中发现,在丰惠的街头巷尾的一些老房子中,还能见到的石窗越来越少了,以前记忆中应当有的石窗不见了,应当完整的石窗破损了,石窗难道该被淘汰了吗?</h3><h3> 丰惠老房子上的窗,一般分内外两层。外窗多用砖、瓦等拼搭出几何图案,内窗为木板窗门。而石窗作为外窗使用,大多用在比较考究的明清遗存建筑的门房或厨房里,一般相匹配的建筑里还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石窗的应用让窗在它的使用功用能——一与外交流、空气流通、向外视望、采集阳光、防火防盗、防潮耐湿、防坠和装饰等方面实用与审美并具。中国古典建筑最注重的是审美与实用的并具,石窗即是其中的典范。</h3> <h3> 现在还能见到的散落在丰惠一些老建筑中的石窗,风格纯朴、艺术唯美、整体雄浑、做工精巧。是江南古民居中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虽经历史的风吹雨打,仍在向我们诉说着先人浓郁的民风和民俗文化,展示着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br></h3><h3> 任何民间艺术都会受到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等的影响,石窗也不例外。地处江南的丰惠多雨,雨季长而阴冷、潮湿,用一般的木材做外窗极易霉烂变质,石窗在通风、避雨、防腐等方面与木窗比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防火、防盗等方面也比木窗、砖窗实用。</h3> <h3>  人们常说一幢房子中,窗户如同是房屋的眼睛,而当笨重的石材在古代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之下变成窗户,已丝毫没有了呆板之气,反倒像孩子的眼睛一般灵动,给整幢房子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石窗的图案既有几何形状,也有吉祥物,甚至还有包含释、道、儒三教传说人物、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等。在不影响窗户本该具有的采光通风的功能外,还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工艺作品,让人不由赞叹民间石匠技艺的巧夺天工。</h3> <h3>  丰惠城内现存唯一比较全面、完整的石窗在县前街东侧的大、小两条庙弄内,尚保存有三组石窗:在大庙弄中段,在同一幢房子的后墙上有两扇;在小庙弄东端第二个雕花大台门左右,也有两只石窗;小庙弄最西端有一个青石卍字纹石窗。这三组已是丰惠老城内保存最完好的了,又相互比邻非常难得。且与整体古民居及木雕、砖雕雕工考究的老台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又与丰惠文史馆、北撤会议旧址、王一飞故居、吴觉农故居近在咫尺,适合今后在旅游上整体联片开发。</h3><h3> 城内其他余存的石窗已经是零星分布和破旧风化严重了。有于保护意识的不强,余存的前些年不是被收购就是被盗了。还在的石窗,主人一般也都不希望宣传张扬,怕被文物贩子盯上而不保。</h3> <h3><br></h3><h3> 从现在可见的石窗仍能发现图纹变化多端,一般有条纹、格纹、云波纹、回纹等;也有吉祥字纹图案"福"、"禄"、"寿"、"卐"等;有吉祥器物类纹图案;如用八仙所执器物象征八仙的"暗八仙"、古钱、如意、书卷、宝剑、银锭等:也有动植物类的图案;如龙凤、狮虎、喜鹊、蝙蝠、松、梅、石榴、灵芝及各色花卉等:还有其它文字、器物组合在一起加以表意,如“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绣球”、“梅枝喜鹊”、“鹿衔灵草”、“封侯(猴)进禄”、“五蝠拱寿"等;</h3> <h3>(上图有朱可伟提供,石窗原存钱氏大宅朝西屋,现已佚)</h3> <h3>从上图可以看出:上面喜鹊栖于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梅)梢",中间一猴子爬向一蜂巢寓意"封侯(蜂猴)",下面一只梅花鹿走进来寓意"进禄(鹿)"。整副石窗繁杂的雕刻寓意了吉祥文化中的两句祝福:封侯进禄,喜上眉梢。</h3> <h3>  在丰惠东门外通明村的钱氏大宅,一直有许多石窗遗存,这几年散佚非常严重。前几年政府修缮了钱氏大宅的朝西屋,在修缮中也新增添了一些石窗。于是想一探究竟,并去寻访残存的老石窗。</h3><h3> 在住通明村的文保热心人钱兄和陈叔带领下,我们三人于九月八日下午,按照钱兄安排的路线去寻访大宅留存的石窗。</h3> <h3>  在钱氏大宅的老当,我们在寻访中看到了八只石窗,其中四只结构基本完好,但也风化比较严重了。另四只已经破损了,其中一只有于窗户主人保护知识欠缺,竟人为的用水泥对石窗的风化进行了粗糙的修补,因此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另一只对照二年前发在"悠悠丰惠"文章中的配图,破损又有所增加了。</h3> <h3>(被水泥修补过的石窗,图案中四周围绕中心卍字的已分不清是龙还是虎了,体现雕花精华的细节竟被水泥涂上了。)</h3> <h3>(从新异地利用造成石窗的破坏)</h3> <h3>(人为使用不当造成的破坏,此图可见在破缺处是厨房烟囱的出口)</h3> <h3>(上面两块保存较好。虽同为双龙拱福图案,但细看每个细节处都是有区别的)</h3> <h3>(这块右侧边框处也已出现了断纹)</h3> <h3>  在修辑一新的朝西屋,四周外墙全是新安装的石窗,与老石窗相比较,明显感觉显得图案单调,雕刻层次感不强,画面机刻痕迹明显。而传统镂空雕花石窗工艺中,所融汇的浅浮雕、深雕、丰圆雕、圆雕、透雕等多种艺术手法,及结合石材特质所用的镂挖、起地、刻线、钻眼、打磨工艺,在新窗中的应用也很少体现。新石窗在窗花题材的多样化,儒、释、道三教文化题材的兼融,以及为彰显房主人作为耕读世家在生活理想、文化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体现也不明显。</h3> <h3>以上四图为部分新石窗。</h3> <h3>  在朝西屋我们见到了九十二岁高龄的钱老师,作为通明钱氏教师世家典型代表的钱老,是位执着的古文化保护者,他家的门窗雕花、老式家具、房子的整体结构保持的非常完好。据钱老介绍在朝西屋的所有石窗中,只有他家的石窗是原来一直保持下来的老石窗,而且保护的非常好。他家石窗图案是蟠云纹环绕中的两卷书稿,十分得体的体现了钱老师家耕读传家的书香气息。</h3> <h3>(在钱老师家见到的石窗和与钱老师的合影)</h3> <h3>  在随后的访寻中,在朝南屋、忠孝道地老台门、田屋和太屋等几个自然村的老建筑里,甚至普通农户的猪圈里,都有遗存石窗发现。但有于老建筑都属砖木结构,在被确定登记为保护古建筑后,村民不能翻修,政府又暂时未立项修理,至使老屋坍塌非常严重。老屋整体都在摇摇欲坠中,作为其中一构件的石窗也未能得以好好保护。石雕漏窗因建筑材料的进步,和民间工匠艺人的消失在民国末期就已成为绝版。现存的一些石窗更属凤毛麟角了,但因为保护意识不强或缺乏保护而仍在不断消失,如不对它加以保护,这朵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很快就会消失凋零。这些石窗艺术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征,是古建筑作为艺术遗产,整体不可缺失的有机组成部分。 </h3> <h3>  可喜的是在丰惠老街的保护性修复中,已添加了石窗的元素。在东大街的老医院门口和西大街仁和酱园对面,都适当的加装了花窗和石窗。希望以后在古镇和老宅的修复中,在保护老石窗的同时能复原更多石窗艺术,因为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征,也是我们丰惠古镇的底蕴和特征,更是古镇的骄傲。当它体现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与我们丰惠的民风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完全融合,就会成为我们丰惠古镇旅游的独特资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