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陇上走过(19)

Voller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临江仙&nbsp;&nbsp;</h3><h3> 2019年9月 落红犹含雅韵,护花更放幽姿。 博览慎思积学养。 潜心织锦绣,笃行铸师魂。 精益求精做事,反躬自省立身。 鸿轩凤翥为师道。 伏笔论世界,举尺画苍穹。<br></h3><h3> ——创作于第三十五个教师节</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人生,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br></h3> <h3>  深深懂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情是爱的故事,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云不是风的故事。生命的旅途中,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育才学校,原为部队子女学校。创建于建国初期的1950年,最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第15军合办。1958年志愿军回国,新组建的00二九部队挥师西进,创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育才小学奉命交给零零二九部队,1961年,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二0部队东风基地,学校改名为东风中学。文革期间校名改为红卫兵中学,文革结束时恢复原名育才中学。</h3><h3><br></h3><h3> 育才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红色历史的学校,校长陈天一在1955年即被授予少校军衔。之后的校长魏刚也是少校军衔。北京军事博物馆美术员、著名版画艺术家胡有全任美术老师。</h3><h3><br></h3><h3> 育才中学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红二代子弟学校,许多军政大员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等开国将领的子女、《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的子女均在这里就读。<br></h3><h3><br></h3><h3> 虽说是一所红二代学校,但这里的学生不骄横,穿着朴素,平等民主,坦诚热情,正派耿直。许多学生穿的都是改小了的旧军装。据老教师说著名歌唱家耿莲凤当年也是身着这样不合身的装束。 我的人生是很幸运的,高中临毕业时赶上共和国恢复高考的头班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这所红色学校。教过将军的孩子,市长、书记的孩子,也教过平民百姓的子弟。这里的正气一直感染着我,潜移默化影响着我。</h3><h3> 这里的家长尊师重教,谦谦礼让。有一次家长会,一位军副参谋长走进教室,众目睽睽之下给我立正、敬军礼、自我介绍后走到孩子的座位,会后拿着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问我"老师,您看对我的孩子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惊愕,我感动,心道:"难怪他家的三个孩子都这么优秀!"事后我请孩子转告家长,以后开家长会请穿便装。其实,这里有个私心,那就是怕自己局促。</h3><h3> 谢军长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的老将军。那时候,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号召,我校也组织师生挖防空洞。将军最小的儿子在一次挖防空洞时因塌方被埋窒息死亡。当时校长及老师们既担心又伤心,担心军长受不了,担心军长发火。军长来了,表情凝重,直到遗体被拉走,没有一句埋怨的话。不伤心是不可能的。一个15岁的孩子,一个不算烈士的烈士。</h3><h3><br></h3><h3> 我老在想,或许《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个学校的魂! 因为各种原因,这所为共和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的基地学校先是移交给了地方,再后就被撤编了。前段时间,一位在南昌工作的88届学生来上海看我,不无伤感地说"育才中学没有了,我们这些天涯游子都没有寄放心灵的母校了,真想回去看看。"我道:"育才中学的灵魂永远都在。"其实,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也同样有些伤感,虽然早在24年前我就离开了那里,但那个伴我青春最美好时光的地方已永远潜伏在了我的心扉。<br></h3><h3><br></h3><h3> 谨以此篇献给天下所有的育才人。</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1987年</h3> <h3>1982年兰州雁滩公园</h3> <h3>1988年</h3> <h3>1988年</h3> <h3>1987年夏</h3> <h3>1995年离开育才中学去兰州,之后就再没回去过。</h3> <h3>1993年在高台参观西路军纪念馆</h3> <h3>1989年夏</h3> <h3>1997年调往兰大附中</h3> <h3>1994年参观酒钢集团</h3> <h3>1991年的受奖学生</h3> <h3>1987年2月15日</h3> <p>1995年11月,与93届部分学生在农大合影留念。这几位学生都己走上政府部门领导岗位了。</p> <h3>1995年6月赴上海探亲</h3> <h3>1986年学校团委委员合影</h3> <h3>东风导弹</h3> <h3>导弹发射架</h3> <h3>很多孩子的父辈在这里默默奉献着,无暇顾及子女。所以学校成了全国少有的、为学生配保育员的学校。(每6个学生配一个保育员,负责洗衣、照顾日常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