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自驾12天---之四:高原篇

老姐

<h3>  一般来说,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面积大、地形起伏小的大面积隆起地区。而“三山夹二盆”的新疆平均海拔接近1000米,具有多种地形地貌,除了沙漠、草原、盆地、山地外,具有大面积的高海拔平原山地,形成了多种人文与自然的高原风貌。</h3> <h3>  高原就是一个风光独特的大地舞台,无数生命在这个舞台上生息繁衍。新疆边界线长度5600多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已开放的陆地口岸15个,基本上都属于高原地区。</h3> <h3>  帕米尔高原是与青藏高原并驾齐驱的我国最高的高原,大部分高度在4千米以上。因此去帕米尔高原便是此次行程中最令人激动的向往。</h3> <h3>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就位于帕米尔高原,也是我们此行的最高点。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h3> <h3>  走完了独库公路,从库车沿G314与吐和高速公路向南一路到喀什,共约1千公里路程,跨越阿克苏与喀什两个地区,海拔高度均在1千米以上。</h3> <h3>  沿路都是高原砾质扇形冲积地貌。公路两侧那红褐色和灰色山体群,经过上亿年的风剥雨蚀,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雅丹地貌。</h3> <h3>  大自然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路过伽师县附近那五彩缤纷的雅丹地貌,简直就是一幅漂亮的水墨画。</h3> <h3>  那些造型生动,形态逼真的红褐色山体,有着火焰山般的奇景,与路旁的绿色森林形成鲜明的对比。</h3> <h3>  望着刀削般的鬼斧神工,惊叹这天然奇景。临近喀什市时,在夕阳斜射下,陡峭的山峰巍然屹立公路两旁,似乎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来客。</h3> <h3>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郊区,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觉得有点像小型的泰姬陵。 据说墓内葬有阿帕克霍加家族的五代72人。在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常有一股异香(有人甚至说是狐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据说香妃死后将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此(又一说实际葬在清东陵的裕妃园)。不过我倒不相信香妃会葬在这里,按照当时条件,长途跋涉运送灵柩谈何容易,即便是今天也不是一件易事。</h3> <h3>  夜幕下的喀什市区,热闹非凡。这座平均海拔高度1280米的城市是南疆地区最大城市,傍晚的老城区仍游人如梭。</h3> <h3> 从喀什老城区买了一摞馕饼,这后来成为我们一路上无法赶到歺馆时的午餐主要干粮。</h3> <h3>  路边小巴郎子的杏子也成了我们路上解渴的宝贝。</h3> <h3>  从乌鲁木齐到红其拉甫全长1948公里的G314国道,其中帕米尔高原段(也叫中巴公路)300多公里,沿途风光十分秀丽。</h3> <h3>  盖孜边境检查站地处阿克陶县一个狭长通道中,是扼守中巴、中阿、中塔边境通道的要塞。事先办理边境通行证是必须的,过了检查站就是真正的帕米尔高原了。</h3> <h3>  塔什库尔干县全境都属于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风民俗独具一格,是旅游爱好者一生不得不去的地方。</h3> <h3>  处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巴友谊公路,沿途地形地貌独特,蓝天白云下,高原风光旖旎独特。</h3> <h3>  路边山地上随处可见闲庭信步的野骆驼。可以看出野骆驼的外形要比家骆驼瘦,四枝细长,全身披着淡棕黄色的短毛,毛细而密,没有常见家骆驼那高高的双峰。</h3> <h3>  帕米尔高原的雪线较低,有的地方在5千米以下,有多条谷地冰川,是观看冰川的极好地点。 在山间结了冰的河上可以看到野骆驼在行走。野骆驼的外形、习性和家骆驼的不同。据说世界上的野骆驼目前仅存于我国新疆一带。</h3> <h3>  白沙湖宛若一幅纯净淡雅的水墨丹青风景画,白沙山在不同天气和阳光照射下,山体色彩也在变化。雪山、白沙山和白沙湖三者相辉映,景色绝美,令人心醉。</h3> <h3>  有人说,西游记中的流沙河就是这里的白沙河(沙和尚曾在此居住),但我认为白沙河应该更美更富有仙境。那倒映着的雪山,湖边沙滩上那雪白如珠的沙丘,犹如薄纱般波浪起伏摇曳,向我们友好示意。</h3> <h3>  站在岸边,遥望白沙山,禅意深邃、神秘飘渺;在如此奇特的自然景色奇观面前,似乎出现了一种魔力,它能让人们烦杂的心顷刻安静下来了,在大自然之中保持一份至纯至美...。</h3> <h3>  距离白沙湖不远的另外一处高原湖泊就是卡拉库里湖,海拔约3600米,水深30多米,由于湖水深遂幽暗,且大部分时候呈蓝黑色, 在柯尔克孜语中,卡拉库里湖就是"黑湖"的意思,也叫葱岭圣湖。</h3> <h3>  这里距喀什190公里,这是高山冰蚀形成的冰碛湖,水面映衬着巍峨又神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景色十分迷人。</h3> <h3>  卡拉库里湖虽然叫做“黑湖”,但并不是说湖水总是黑色的。它的神奇所在是随天气变幻颜色,随着光线的明暗与天气的化,在碧绿、淡黄、湛蓝、橘红等色彩中相互交替着。时而湖水清澈透明,纯净如明镜一般,时而湖水又呈现深幽的蓝黑色,如此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湖"。</h3> <h3>  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湖水非常壮观,吸引着我们不得不多次停下来拍照。</h3> <h3>  高原虽有寒意,但在风和日丽下,仍有沐浴春风的感觉,大家兴致勃勃,情绪高涨。</h3><h3> 连二十年前上青藏高原严重反应的老姐,如今也可在高原上高歌一曲,兴趣盎然。</h3> <h3>  此次行程中冰川主要有两处,除了独库公路上的新疆1号冰川,就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慕士塔格冰川了。</h3> <h3>  近距离拍照慕士塔格峰,这里正在计划建设一个冰川公园。建成之后,也许游人不用装备就可以近距离一睹芳容了。</h3> <h3>  不过更多的形容是慕士塔格峰那冰雪皑皑山顶与稳健宽大的山体,就像一位头戴白帽的慈祥老人,正在庄严地端坐在群山之巅,因此慕士塔格峰由此获得了“冰山之父”的美称。</h3> <h3>  临近塔县的卡拉苏口岸,是连接塔吉克斯坦的公路通道,丝绸之路的又一条陆上通道,起到了连接欧亚的大陆的桥梁作用。耳熟能详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就发生在这里。</h3> <h3>  海拔3200米的塔什库尔干县城是新疆海拔最高的县城,到达县城已是下午五点,立即前往石头城旅游景区。</h3> <h3>  塔什库尔干维语就是石头城,曾经的西域盘陀国,汉代称为"蒲犁"。据说公元644年唐玄奘从印度求往取经回国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步入刚刚建立起来的石头城遗址公园,去见证丝绸之路兴衰的历史的苍茫。</h3> <h3>  这里曾是进入南亚、西亚贸易的隘口,是丝绸之路的第一关。清代曾在这里设立蒲犁厅衙署。遗址建筑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城堡建在一个高丘上,形势险峻。目前仅留残壁断垣。</h3> <h3>  石头城所在地地理环境优越,城下即为一片草原,目前开辟为生态民俗旅游区,山下的石头城博物馆里陈列并记录了古代"丝绸之路”重要地位的城堡故事。</h3> <h3>  塔城的民宿酒店还不错。次日一大早便启程前往红其拉甫口岸,县城距离口岸还有80多公里呢,海拔虽高,中巴友谊路路面还不错。</h3> <h3>  在远远望见红其拉甫边境站时,边检站检查通行证,普通的通行证是不允许通行的。感谢先期来过红其拉甫的朋友老唐提醒我们,提前办理了特别边境通行证并携带了氧气袋(虽然没派上用场)。</h3> <h3>  巍峨的红其拉甫国门展现在眼前。这是2009年新建的国门,在雪山映照下,威严肃穆。这里氧气稀薄导致呼吸困难,守卫在这里的边防战士们巡逻时只能慢慢小心翼翼行走。</h3> <h3>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国门前留个影,海拔4733米的红其拉甫国门。</h3> <h3>  游客们一般都会到中巴边界7号界碑处拍照留影。</h3> <h3>  从红其拉甫口岸出境,至巴基斯坦苏斯特125公里,边境线通道闸对面是巴基斯坦前来苏斯特口岸观光的游客们。不知是不是还未到开放时间,我们去的那一天口岸是关闭的。</h3> <h3>  武警们是不允许拍照的,只能向守卫在最高海拔地区的武警战士们致敬!</h3> <h3>  红其拉甫口岸,终年积雪,每年只有约一半时间口岸开放。这是在边防武警官兵的营地前。</h3> <h3>  去塔县返程路上,除过偶尔驶过的自驾游车辆,没有一辆载客巴士或载货车辆。不时会看到塔县的脱贫倒计时标志牌(后来在南疆许多县都会看到)。</h3> <h3>  300公里的中巴公路返回到喀什,告别了帕米尔高原,第8天再次徜徉在喀什古城的千年古街上...。</h3> <h3>  一路上见证了民族大团结的氛围,也装扮一下吧😄</h3> <h3>  下午沿G3012吐和高速前往叶城。途中在“中国小刀之乡”英吉沙县稍作停留,这里的少数民族小刀很有民族特色。</h3> <h3>  到达叶城,G219国道新藏公路起始点“天路零公里”处留念是必须的,很想走一次这条传奇的天路啊。</h3> <h3>  据说观景乔戈里峰只有踏上G219才能看到,如果能够开上电驴子走一趟新藏天路,那才叫做逞英雄,可惜我只能想想而已。</h3> <h3>  和田,旧称"和阗",古为于阗国。是我国著名的和田玉产地。和田地区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南部雄伟的昆仑山成弧形横贯东西,山势险峻,北部是浅丘和峡谷地带,海拔在1400米以上。</h3> <h3>  玉龙喀什河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河边到处都是拣玉的人们。也许在千万人搜刮过的河床中很难找出一块真正的和田玉来,但这个“寻玉”过程却令人兴奋。</h3> <h3>  西域有许多佛教遗址,达玛沟遗迹是和田地区较大的一处,荒漠中有这样的较大规模佛教遗址群还是不多见的。</h3> <h3>  离开和田,高速公路尚在建设中。沿G315前往民丰的途中,恰遇沙漠沙尘暴,漫天黄沙滚滚而来,公路上可视范围不足30米,即便是40公里时速也让人胆战心惊。</h3> <h3>  公路旁沙漠里不时就出现一个展示台,上面展示着碰撞得面目皆非的汽车,警示着过路司机们小心驾驶。</h3> <h3>  傍晚到达民丰县城。这是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一个县。带着满身沙尘匆忙躲进县城最好的酒店,前台的维族小姑娘告诉我们这里每年有三分之二都是这种沙尘天气,让我们唏嘘不已!</h3> <h3>  从民丰到库尔勒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继续沿G315东行经且末、若羌,再经G218到库尔勒,二是沿G215沙漠公路到轮台。为了走著名的沙漠公路,放弃了经罗布泊地区(其实一般车辆不允许进的)的机会。</h3> <h3>  行程第11日花去一天时间,我们一路拍照一路玩,穿越了沙漠公路。请继续欣赏“南疆自驾12日之五---沙漠篇”。</h3><h3> 执笔:赵花生</h3><h3> 整理:老姐 李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