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那些年,老师成了我身份

朝华夕拾

<h1><font color="#ff8a00">文字原创 / 朝华夕拾</font></h1><h1><font color="#ff8a00">图片来自/自拍+网络</font></h1><h3><br></h3><h3><br></h3><h3>9月10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秋风送爽中如约而至,各种庆祝活动也在各地热烈地举行,虽然我非师范行伍出身,亦非人类灵魂工程师,但于八十年代初曾当过5年的代课老师。时光飞逝,岁月如流,追忆35年前的那段代课经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拥有过老师的身份,留下了师生的情缘,许多往事和感触至今仍记忆犹新…………</h3><h3> 一一一题记</h3> <p style="margin: 0pt;"><br></h3><p style="margin: 0pt;">才跨出中学大门,又走进一座偏远的山村校园,时隔仅仅半年,看似一进一出,而我的身份却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已从学生升格为教师,从受教育变成了执教者。</h3><h1 style="margin: 0pt;"></h1><h3><br></h3><h3>那年,我刚18岁。正当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h3><h3><br></h3><h3>当代课教师纯属偶然。正当我擦干高考落榜的泪水,正在琢磨着人生的第一步该怎么迈出去的时候,一位当校长的邻居把我推荐到一座乡校当一名小学代课教师。在毫无思想和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便懵懵懂懂地答应了。</h3><h3><br></h3><h3>记得八十年代初,教育系统已停招乡村民办教师多年,教师不够代课凑。当时公办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是吃国家商品粮的居民户,既工作安稳,又受人尊敬。而民办教师则大有区别了,不仅是农业户,工资相对低些,为减轻负担,只能亦师亦农。幸好后来民师每年还有转公办的名额指标,让他们看到了从教的希望。</h3><h3><br></h3><h3>所以,当时的民办教师也是一个颇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职业,一些应届或历届中学毕业而没有考上大学的年轻人,都有争当民师的愿望,可惜我没有赶上民师这趟“幸运车”。</h3><h3><br></h3><h3>没想到,除了公办和民办外,那时还有一个既不“公”又不“民“的代课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队伍中的临时工,与学校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增加,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也就是说,代课老师是代了今年没有明年的差事,毫无前途可言。但在那个就业门路不多的年代,代课也算是一条读书人无奈之下还能勉强接受的打工门路。</h3><h3><br></h3><h3></h3> <h3><br></h3><h3>对此,我也是犹豫再三才决定的。代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非我所愿。读书时就看到老师教书育人的艰辛,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历来被用于夸赞老师作为园丁辛勤付出的优秀品质。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自己将来会去当一名辛苦的教书匠。</h3><h3><br></h3><h3>但父亲的却不这样认为,他的眼光似乎看得比我更远些。在父亲的潜意识里,代课虽然待遇低变数大,但可以在教学之余,看书复习知识,温故知新,对今后应对社会竞争肯定有用。</h3><h3><br></h3><h3>其实,此前我曾参加过两次公开考试的招工应聘,且都名列前矛。其中的一次还是供销社招工,由于我考的好,领导很重视,都亲自找上门动员了,只要我点个头,就可以去上班了。在这人生之路的选择关口,我没有轻易地点头,最后还是放弃了,领导得知深为惋惜。</h3><h3><br></h3><h3>面临选择,在同样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只能看对自己将来发展有利的机遇性动能。这是我那时的一种意识取向。而代课,无疑迎合了我当时不甘于高考失利的心态,并决心要在工作学习上创出一片天地来。</h3><h3><br></h3> <h3><br></h3><h3>18岁的我,冠以“老师”之称,尽管还是个“无牌”的临时工,当初还是有点喜出望外。忽然间,什么“光荣的”、“崇高的”、“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平日里那些常见的形容教师的词儿,一连串跳进我的脑海里。生活的阳光透过失意徘徊的泪花,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h3><h3><br></h3><h3>就这样,18岁的我,连同18岁的憧憬,一起走向讲台。曾记得,第一次迈进教室是那样的忐忑不安,是那样的心慌意乱;也不会忘记,面对那50多双求知的眼睛,第一堂课竟讲得挥汗如雨,甚至有些结巴;第一次被学生称呼“老师好”,竟然有点不习惯……这一个个“第一次”,实在难忘!</h3><h3><br></h3><h3>就这样,我渐渐融入了校园环境,从开始的陌生到逐渐的熟悉,从后来的熟悉到慢慢的习惯。教学生活是极有规律的,每天看到的是老师同行忙碌的身影,是学生们上下课时的情景。上课了,教室里异常安静,只有老师的授课声,偶尔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下课了,学生们蜂拥出了教室,整个校园里顿时热闹沸腾了。这就是校园生活。</h3><h3><br></h3> <h3><br></h3><h3>我知道,当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这桶“水”还必须是满满的,而不是只有半桶,这桶“水“不仅包括自身的知识,更需要有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唯有如此,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br></h3><h3><br></h3><h3>为了这桶“水”,我虚心地当“学徒”,主动地去请教。从未受过上岗前培训的我,大脑里对教学简直是一片空白,这样的匆忙上阵,要学习掌握的要领实在太多。于是,从备课教案,到板书设计,从教学方法,到课堂效率,我无不认真对待,生怕误人子弟。</h3><h3><br></h3><h3>为了这桶“水“,我努力地钻业务,不断地找差距。在注重备课上下功夫,在学生作业上找问题。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与否,从作业的对与错中就一目了然。看来,坚持问题导向,不失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h3><h3><br></h3><h3>那时,学校领导为了抓教学质量,经常组织开展听课活动。听课的都是在学校比较有权威的老师,一般是由学校教研员或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听课之后,当场点评,不留情面,但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h3><h3><br></h3><h3>记得我刚到乡校代课不久,区教办的教研员何老师就来听我的课了。这位何老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当过校领导,而且极有文学素养,报刋上经常发表他的诗词作品。听到何老师来听课的消息,我的压力很大,一堂课不知怎么上完的。课后,何老师只是微笑着指出我的不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丝毫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何老师的意见建议。何老师的学识水平和为人修养,让我深为敬佩,深受教育,印象深刻。</h3><h3><br></h3> <h3><br></h3><h3>第二年,我又调回本村当代课老师。村校领导,是以前教我的老师,周围的同事,大多也是过去教过我的,都是我的师长辈。亲切中多了一份拘谨,也多了一份勉励。不敢挑剔,不敢懈怠,更不敢偷懒,只是尽心尽责,努力执教,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h3><h3><br></h3><h3>在这座山村校园里,我先后任教过初中一至三年级的语文、历史,并兼任班主任。教室、办公室、食堂和宿舍,四位一体。教学工作,有苦又有甜;学校生活,紧张又活泼。我的青春,在这个人生的第一驿站里充实了5年!</h3><h3><br></h3><h3>从这里,我尝到了教书育人的艰辛:真正的起早摸黑,备课、上课、批改,巴不得把心也掏出来;从这里,我深切体会到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h3><h3><br></h3><h3></h3><h3>在这里,虽然待遇微薄,拿29.50元的工资,但工作舒心,精神充实,心情愉快,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在这里,我还领悟到不少人生的真谛,包括工作、生活、爱情、婚姻和家庭。这一切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h3><h3><br></h3> <h3><br></h3><h3>代课这些年,我已习惯于校园,习惯于每天学生叫我老师的亲切感,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代课的身份。凡事最怕是投入,投入会让人忘我。那时我确实是投入了,以致于误把自己当作正式老师。只有到了发工资时,在不到公办老师一半数字的工资表签字,才猛然醒悟,自己还是代课教师。</h3><h3><br></h3><h3>代课这些年,在教书育人中收获成就,得到尊重,感受光荣的同时,也深感压力与责任的重大。虽说代课老师同工不同酬,但肩负的责任是同等的,甚至付出的更多,不容闪失,避免自丢饭碗。</h3><h3><br></h3><h3>代课这些年,让我尝到人生卑微的艰难。体制影响心态,待遇决定地位。代课老师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在待遇地位上,总是感觉低人一等,生存在周围的不屑眼光里。让我感受到什么是底层,什么是低微。那时有位代课同仁还经常唉声叹气,叹命运不济,怨待遇不公,心态很不平衡。</h3><h3><br></h3><h3>卑微之时能识人,艰难之时思人生。不是我不爱教育事业,也不是我不愿当教师。其实,代课这5年,我已变成教育人,更让我爱上了教师的职业。这些年,我以老师身份为荣,也以教书为乐,期望永远做着美好的教育梦。但确因体制所限,也没有利好的信息,代课的角色最终还是要被取代的,纵然有千般情怀,万般不舍,我也只能作好准备,背上行囊再出发。</h3><h3><br></h3> <h3><br></h3><h3>1985年12月,《江山报》上的一则“关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乡镇团干部”的启事,深深吸引了我,我抱着一颗试试看的心,经过“过关斩将”,居然让我一头撞上。</h3><h3><br></h3><h3>离校之心最难受。曾经读过并教过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没想到,这回轮到自己做“都德”了。</h3><h3><br></h3><h3>那天下午,天色阴沉。铃声响过,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初三教室。不用说,我的学生已经知道我将离校,这是最后一次给他(她)们上课。我突然感到,教室里气氛异常,静得出奇。我清了清嗓子,竭力掩饰着自己的表情。</h3><h3><br></h3><h3>天哪,48双熟悉的眼睛在屏声静气地望着我,毕恭毕敬地等着我。这时我发现,学生们的眼里已经噙着晶莹的泪花,几位女生更是眼圈红红,平时那几位顽皮生,今日里也显得无比可爱。此时此刻,我的喉咙哽咽了,连忙别过脸,在黑板上颤颤抖抖地写下一句临别赠言: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再见!</h3><h3><br></h3><h3>啊!最后一课让我无限感慨,更让我终身难忘,5年代课,让我铸下一段无悔青春,5年代课,也不负自己的青春年华!</h3><h3><br></h3> <h3><br></h3><h3>弹指一挥间,离校已经35年。回想代课那些年,我最深的体会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书育人的艰巨性,我最大的收获是人生曾经有过教书的经历,曾经拥有教师的身份。虽然没有育出多少桃李,但也收获了几许芬芳!</h3><h3><br></h3><h3>一日为师师生情,他日相逢仍为师。是啊,我曾教过的小学生、初中生,如今遍布社会各界,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还有执教当老师的,只要遇见了,开口便是一声“老师好!”那种熟悉而亲切的称呼,让我深感荣幸和自豪!每年的教师节,偶尔还会收到学生给我发来的“老师,节日快乐!”的祝福,更是让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温暖!</h3><h3><br></h3><h3>正因为曾经任教过,后来无论在乡镇还是在机关部门,无论在普通岗位还是在领导岗位,我始终常怀为师理念,以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自觉性投入工作。把过去学校的那句“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变为工作上的“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自我约束,悄然传承着当年为师的传统。</h3><h3><br></h3><h3></h3><h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并衷心祝福广大老师节日快乐!心想事成!幸福安康!</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b04fbb"><i><br></i></font></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b04fbb" style=""><i style=""><b>感谢您赏阅点赞与分享</b></i></font></span></h1><h3><b><font color="#b04fbb"><i><br></i></font></b></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