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大自然-徒步探龙城秘境、玄武景区(角子崖院家峁)

太原骑游乐

<h3>群友已经组织过几次,活动都因天气等原因搁浅。此次终于成行,目标汾河二库角子崖。这里是龙城太原的又一处神秘风景区,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只能通过羊肠小道攀爬山峰才可到达,正是由于人烟罕至,这里才保留下古朴的村落,绝美的自然风光。从制高点角子崖俯瞰二库鳄鱼弯,那种清澈藏蓝宁静的水面倒映出晴朗的蓝天,水天一色。青山绿树环抱,水依山崖弯曲,高空俯瞰绝对是隐藏在太原西山峻岭中的一条天龙,不愧是太原龙城的美称。</h3><h3>我从不同角度欣赏过二库的风景,从马头水幸福塔,窑儿上庙儿坪,小塔村都能欣赏不同的二库美景(龙的不同部位)。最不易走的应属角子崖。最能欣赏鳄鱼弯壮美的也是角子崖。所以说对于喜欢户外的人,一定要走一趟,定会让你流连忘返,陶醉在最美的大自然中。</h3><h3>角子崖院家峁地处古交市河口镇下辖村,地处河口镇的最东端,据镇25公里。东临尖草坪,南接万柏林,北靠阳曲县,和汾河二库相连。寺头村西,小塔村东。这里有睡佛、神龟入海、鳄鱼蛇、蜥蜴的头等特殊形象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名山胜水古村落”立体式景观,山下碧水凝脂,山侧峡谷神奇,山上角子崖古村石窑、石壁古韵悠然。远古神话传说有“二郎神担山”,中国盛唐开国皇帝李世民在此留下神奇的藏兵洞,西游记里的唐僧俗姓“陈”,为社稷永固而西天取经,成为唐朝佛教祖典人物,《推背图》作者袁天罡在此修道著说,成为大唐第一风水语言大师,华GF在早期革命生涯中来此指挥战斗,留下“点言峁”的传奇故事。</h3><h3>早晨7点多,驾车到达二库南北石槽村之间,停车沿小道下到铁路桥上,去年走驼峰山也是此路线。柔美的晨光,把景区装扮的那么纯美,因为时间较早,身上还感觉秋天的凉气,景区的游人还没太多。随着太原至兴县的旅游列车呼啸而过,我们正式进入隧道,开始了徒步。因为上次走过,心里也比较放松,漆黑的隧道,点着头灯,大家打开话匣子,回音不断。今天不走运,脚底踩在电缆沟上盖子,因为松动,瞬间失去平衡,本能反应的自己双手支撑,但还是右手肘和右膝盖受了伤,感觉不要紧,就继续前进吧,途中出了汗,汗水还是蛰的伤口比较疼,可惜没带创可贴。看来户外真的需要带上一些必需的东西。在柳林河旧站遗址的南侧背后,向东有小道或者驴道,也有点像雨水道,缓慢爬升,这座山峰不算高,上到高处,似乎有前往寺头村的村民小道,沿途却发现不少麻麻花和野韭菜花,户外的我,除了看风景,随便也采摘野菜野果,增添沿途的乐趣。在寺头村附近,枣树结满了青枣,很多已经红圈圈,我们迫不及待地先满足口福。从寺头村往角子崖攀爬的高度不小,正赶上中午时分,炎热袭来,无处躲藏,偶尔躲进石砌山洞,开玩笑土地庙里四尊爷。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我最无力,总是走在最后,在一处比较开阔的阴凉处,大家还是决定先休息吃午餐。大热天也不想吃什么,吃了一肚子梨、西红柿、黄瓜,枣。脱掉外衣铺在地上美美地享受了一把山野躺。后来在院家峁一户大叔家灌了井水,喝了不少。导致后来回程闹肚子,这是第一次户外遇到的,回到家母亲说吃的枣打了药,我分析是吃枣喝凉水。话归正传,爬上角子崖终于看到了梦寐的风景大片。这里居然有人开车过来搭凉棚吃烧烤,美哉美哉。我突然感觉我们像是苦行生,一路爬山涉水,一路往西。</h3><h3>角子崖村和前面路过的寺头村都已经是无人村,只有一座小庙屹立在较高的土坡上。继续往西南基本上是土路或机耕路,可到达院家峁村,院家峁村规模不小,居住的人也不少,院落都比较完好,走进一家大叔家,大叔大妈比较热心,老两口也不喜欢下山,孩子们经常回来。看着土窑洞,简单的院子鲜花蔬菜和果树,真的很羡慕。大叔告知我们可从院家峁往东直接下山,但我们的领队处于探新路和已有轨迹线路继续扫石下山,结果绕了一大圈,从一山涧有石台阶下山,直接可下到铁路上。期间又发生两个小插曲,在山上沿崖壁走着,植被覆盖小道,必须挑开植被,才能看清小路,遇到一易滑落松土地,我呼喊提醒了几声后面,但后面的TYK还是突然跌落下去,幸好他翻身抓住植被,只是圪针扎破手掌,没其它受伤,看来群体在外应该前面的人站在危险地等待后面的告知。在进入扫石隧道后,距离很长,结果连续过了三趟列车,避车洞基本上每隔30米一个,分别两侧,我也没太在意。等发现列车呼啸而过时,我们却迎着列车方向找洞,等我进洞时,列车头在狭窄的隧道里已经从我身边飞驰而过,过后挺后怕的,朋友问我当时是不是吸力巨大,说句实在话,当时只顾脚踩在碎石上一路狂奔进洞,这里觉得应该是队伍前面的驴友发现后及时通知后面的,再就是应该顺着火车方向找洞,可延长时间。</h3><h3>从扫石到二库出发点,基本上都是在隧道中完成,因为我们各自走着,孤独在黑暗中的滋味,还是不舒服的。踏着枕木的距离和频率,只管前行。</h3><h3>到达停车场已经下午六点多多,今天的路程二十二公里,用时十个小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