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片/来自网络</h3><h3>文字创作/马履达</h3><h3>背景音乐/颂歌献给毛主席</h3> <h3> 四十三年前的九月九日,伟大的领袖、书法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江河呜咽,山川垂泪,举国同悲,万民心碎。他的胸怀阔如大海,他的胆魄壮比南山,他的智慧亘古未有,他的人格高于云天!</h3><h3> 今天,我用特别的方式,朴实的语言,写了几首打油诗,不求合辙押韵,不囿呼应对仗,不图华藻盈篇,句句发自心田,以誌缅怀。</h3> <h3> 1919年11月,毛泽东与兄弟毛泽民、毛泽覃以及母亲合影,两位弟弟先后牺牲。 </h3><h3> 〔毛泽东伟〕</h3><div> 马履达</div><div> 【毛】氏门中有奇人,</div><div> 【泽】及华夏堪为神。</div><div> 【东】方大地英杰育,</div><h3> 【伟】业开创主义真。</h3> <h3>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这一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此后去上海,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据说,当时国民党欠他此时的工资没有发。</h3> <h3> 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h3> <h3> 1936年,经过长征,抵达陕北。会见了美国记者斯诺。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h3> <h3> 斯诺为毛主席拍摄的著名照片</h3><h3> 〔毛润芝奇〕</h3><h3> 马履达</h3><h3> 【毛】家寒门出虎豹,</h3><h3> 【润】泽九州有伟韬。</h3><h3> 【之】乎者也等闲事,</h3><h3> 【奇】文讨匪利如刀。</h3> <h3> 1936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与朱德的合影</h3> <h3> 1937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在延安。这一年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h3> <h3> 1937年,与朱德接见美联社记者厄尔·利夫。越来越多的记者来到延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红军。</h3> <h3> 1938年,毛泽东和朱德、贺龙交谈,这一年毛主席作《论持久战》的讲演。</h3> <h3>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演,这一年,毛泽东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h3> <h3> 1939年和两名小八路的谈话。</h3><h3> 〔子任精英〕</h3><h3> 马履达</h3><h3> 【子】系金龙降凡间,</h3><h3> 【任】尔贼寇逞强蛮。</h3><h3> 【精】习《孙子》运筹巧,</h3><h3> 【英】名万古垂宇寰。</h3> <h3> 1939年与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斯诺此后写了《红星照耀中国》。</h3> <h3> 1940年,毛主席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毛泽东从一开始不为共产国际所重视,转为苏联眼中中国革命当然的领导人。</h3> <h3>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给晋绥干部讲话,感染力很强。</h3> <h3> 1943年,毛泽东行走在延安的大道上。</h3> <h3> 1944年检阅359旅,359旅是八路军第120师主力旅之一,南泥湾就是他们开发的。</h3> <h3> 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蒋介石合影。</h3> <h3>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左起:叶剑英、毛泽东、邓发、陆定一、王维舟、聂荣臻、周恩来、陈赓。这一年,毛主席发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h3> <h3> 1946年,毛泽东与由莫斯科回到延安的毛岸英。</h3> <h3> 1946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毛主席在这一年作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来敌人》的指示。</h3> <h3> 1946年,毛泽东在打乒乓球。</h3><h3> 〔李德胜雄〕</h3><h3> 马履达</h3><h3> 【李】氏姓名扬安塞,</h3><h3> 【德】人心万民拥戴。</h3><h3> 【胜】不骄败亦不馁,</h3><h3> 【雄】天下日蒋完败。</h3> <h3> 1947年,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开始历时一年的陕北转战。</h3> <h3> 1947年,毛泽东在陕北窑洞查看军事地图,这一年,毛主席做出用五年时间解决与蒋介石斗争的设想。</h3> <h3>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开国大典上讲话。</h3><h3> 注:</h3><h3> 1.“润芝”为毛泽东字;</h3><h3> 2.“子任”为笔名;</h3><h3> 3. “李德胜”为1947~1948年化名,其时转战于陕北;</h3><h3> 4. 每首的字头四字连读分别为: 名、字、笔名、化名;</h3><h3> 5.“安塞”为陕北地名;</h3><h3> 6.四首末句字头连读为: 伟、奇、英、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