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天凉悄入秋

<h3>晨醒,初秋的凉从窗外渗入。 一叶知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自有一种天然的美好。 秋多一心即为愁。 夜读纳兰词《浪淘沙》,“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城柝已三更,欲睡还醒。薄寒中夜掩银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暗雨空庭剔残灯,更兼西风,秋意无限,夜难寐,词人自悔多情,戒香消俗念,偏秋声又触动了他的多情。 秋夜读秋词,秋情无限,只需一场秋雨了……<br></h3><h3><br></h3><h3>2019.8.30</h3> <h3>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离家,又是在初秋时节。 坐上火车,心中一直怔怔。 说不出的乱,不知从何说起。 随行带着书,亦无法静下心来看。 忧伤的曲子,在心头萦绕。自古多情伤离别,辽远青山,越来越远了。 多想变成一个无心的人,无心,则没有了痛,形似槁木,心如死灰。 列车在前行,车窗外是漆黑的原野,灯光如豆,无数次相同的经历,每经历一次,依然会黯然神伤。 有人用家乡的方言在与亲人打电话,也许,每个人的心绪都是相似的,怅怅的,无从言说。<br></h3><h3><br></h3><h3>2019.8.30</h3> <h3>一 晨,车窗外的阳光刺痛了双眼。 一片岚霭。 一夜困顿,做梦,紧张地考试,眼睛睁不开,无处下笔,考试结束时间快到了,还有一大片空白,急醒了,原来是在列车上,根本不用考试,不用交卷。 车厢空调开到了最低,仿佛有了深秋的寒。 喜欢秋天,从初秋一直到深秋,安静而内敛。 邻床的老奶奶热情,试图与我聊天,奈何无心闲聊,冷,如同一堵高墙,隔绝了彼此。 总觉歉意。 二 总有一天 能遇到见 温柔安静的时光 那里 等着最美的你 你可知 我心底有一片浅静的岁月 尽管生活有时太喧哗 太纷乱 好在真正的宁静 不是躲避喧嚣 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张诗群 列车上读这一首小诗,心瞬间融化了。 听着音乐,《人生的旅途》,山高水远,山一程水一程的跋涉,漫长而孤独的旅途,尚有诗可读,有乐可听,有阳光渗进来。 初秋,是暖暖的色调,叶未黄,蝉已静,亦无冷雨敲窗,安静而肃然。 院墙外的藤蔓仍在努力生长,生命,是怀旧的老歌,是梅雨季节散发着潮气的书卷,是春天里的一帘风絮,是泛舟湖上的辽阔浩渺。 人生的旅途,悲也罢,喜也罢,都是千帆过尽,斜脉悠悠。<br></h3><h3><br></h3><h3>2019.8.31</h3> <h3>回到家来,极困倦,才躺下,听见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这是秋凉后的第一场小雨。 秋蝉仍在枝头鸣叫,在老家的高楼上,完全听不见蝉鸣,来到上海,居然还能听到,甚觉意外。 熟悉的环境,数十日不见,竟觉生疏了。 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去阳台上看那些小花小草,月季又开出了好多小花,如一张张娇艳的笑脸,迎接我的归来。 听秋窗风雨,莫名地有些消沉了。 头痛,却无法入睡。<br></h3><h3><br></h3><h3>2019.8.31</h3> <h3>进入九月,似乎一直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无声无息地降临,晨凉,更多了一种冷清。 听哗哗的水声,以为下雨了,原来是对面学校的喷水池发出的声响,人造的假山小瀑布,给校园增添了一种古典雅致的韵味。 记得在冬天里,瘦石嶙峋,枯败萧索,到了春天,新叶初长,清新柔润得可爱,夏季藤蔓爬满山石,是丰盈深情的绿,一朵朵红色的凌霄花骄傲地点缀在绿叶中间,火一般的热情。 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如果我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一直不知道凌霄花,在周庄画廊般的江南古镇中,才看到了攀援在假山池沼上的凌霄花,藤蔓植物,像爬山虎,叶子更稠密,不过不如爬山虎攀爬得更高。 看爬山虎爬满院墙的小楼,总有一种岁月的沉淀与沧桑感,一年又一年,斑驳的院墙,石灰被雨水侵蚀成了灰色,一片片掉落,仿佛一位年长的老者,用睿智的目光凝视着远方,无论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接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坐在爬满藤蔓的长廊里,看见校园里的一幢房子,爬山虎已爬上了顶楼,更爬上了窗户,空调架,绿叶覆盖着墙,好似一座远古的城堡,那里面一定有许多美丽的童话故事。 自然与人,本应如此和谐相处。 夏季,除了凌霄花,街头也盛开着一些紫薇花,与紫荆花只有一字之别,花色却不同。紫薇花温柔,不娇奢,细小的花瓣,处在似有似无之间,不那么引人注目,偶尔也繁盛,一簇簇缀在枝头,引路人暇想,“咦,这是什么花,怎么从来没有注意到过呢?”紫色的紫薇花神秘而浪漫,会让人在不经意间喜欢上它,仿佛那里面锁着一帘幽深的梦。 进入秋季,蝉噪少了,半夜醒来的时候,还能听见细微的虫鸣,已作衰音,令人感叹岁之不复。 秋之初,雨意弥漫的每一天,仿佛在告诉人们:秋凉了,秋凉了……<br></h3><h3><br></h3><h3>2019.9.4</h3> <h3>头重,好不容易睡着,又被骚扰电话惊醒。 牙微疼,脸也肿了。 台风雨带来了丝丝清凉,天光云影,洁净如新。 初秋,更像是梅雨季,潮湿发霉,雨像一位多年的老友,随时可能来到,打湿了多少诗人的心。 临睡前,读了一阕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冷淡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徽宗赵佶,与一代词帝李煜一样,都是不适合做帝王的,他们只是一介文弱书生,艺术气息极浓,爱好诗词书画,却不会调兵遣将,匡扶天下。 赵佶创造了瘦金体,铁画银钩,瘦劲奇崛,是一个人对书法的极致喜爱,较于他的字,我更喜欢他的画,细腻的工笔,丝帛上的花卉小鸟,有贵族气,却不妩媚,反倒清新自然,怡然淡雅,宋人画风普遍有文人气,崇尚山水自然。 此词作于徽宗被掳往北方五国城的途中,即使被掳,他还能细致入微地描绘杏花的美丽,只是,词风忽转,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一代帝王沦为阶下囚,其间愁苦,非常人难以想象,过惯了锦衣玉食,前呼后拥,习惯了品诗作画,不问人间疾苦,在狼烟四起、硝烟弥漫的战场,所谓的文明,不过是任意践踏的破纸烂稿。 历史的风云变幻,总有许多偶然与必然。 品一阕词,总会联想到词作者当时的心境、环境,在无数后来人的诵读里,那一脉幽幽的愁,游荡于千古,久不散去。<br></h3><h3><br></h3><h3>2019.9.6</h3> <h3>夜渐黑。 天上升起了半轮新月。 归鸟在林间轻啼,偶尔也夹杂着一两声清脆的鸟声,那是归巢前最后的扑腾。 记得一节音乐欣赏课,记不清是什么曲子了,类似于百鸟归林的乐曲,有广东高胡模仿百鸟的叫声,惟妙惟肖,在如裂帛声的结尾处,一两只调皮的未归巢的鸟儿发出了最后的鸣叫,林间归于寂静,万物静寂。不知道孩子们听懂了什么,以自然之心闻自然之语,不是天籁,胜似天籁。 老家的山林,更多鸟声,往年假期,总要在山上呆很长一段时间,丘陵地带,山不高,却绵延数百里。晨坐阳台,闻鸟语,暮送斜阳,有月亮的晚上,虫声、蛙声一片,无边的思绪,却如一张大网,在月夜里弥漫…… 很少回乡下了,总是来去匆匆。 老家光秃秃的山岭变成了一片茶林。雨天,云雾缭绕,茶林仿佛已具仙气,未来,能否成旅游胜境,尚未可知。只是隐隐听说,那是一片原始森林,有猛兽出没,到处是遮天蔽日的大树,整日不见阳光。 山林有回不去的从前,人间又如何不是呢? 在这一片寂静与黑暗的包围中,仰望星空,只有一颗孤星,遥对孤月。 闻秋虫唧唧,更易勾起乡愁。 秋寂无言,夜凉如水。<br></h3><h3><br></h3><h3>2019.8.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