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生活杂记

曹岗

<p>猪年,重庆。</p><p><br></p><p>今夏重庆到达了39度,很热。但重庆的猪肉很冷,因为猪肉价格进入了高海拔,那里空气稀薄,尤其是老头老太们难以适应。其实全国都一样。</p><p><br></p><p>那天,我到楼下永辉超市买菜,猪肉柜边站了三个卖肉的师付,柜外就我一个看肉的老头。</p><p><br></p><p>按重庆话说,想吃猪肉有点“遭不住”。</p><p><br></p><p>转过身来到鸡肉柜,见鸡脯25元每斤,便称了一块,共计10元多点。想想我喜欢的猪腰柳年初曾16元多点每斤到如今己29元每斤,便觉得买鸡脯还是划算的。一来看在今天每斤打了4元折扣的情面,二来鸡肉还更易于人的肠胃消化吸收。</p><p><br></p><p>还是老规矩。把鸡脯拿回去切片装盘,再加入食盐酱油红苕粉和料酒调匀备用,将昨天那又红又油又鲜的煮过巴沙鱼的剩汤煮开,放入鸡片,再放点绿绿的小葱段,一大碗色香味齐全的水煮鸡片就出来了。</p><p><br></p><p>现在猪肉价格很高傲,吃点鸡肉或鱼肉之类蛮好。我不吃羊肉,否则鱼加羊一定很“鲜”。</p><p><br></p><p>猪肉涨价,想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去年闹猪瘟,很多人连正规超市的猪肉都不愿捧场,猪和猪的主人都很伤心,不敢所谓补栏。今年,自然消费者要受到惩罚。</p><p><br></p><p>对此,消费者应该坦然对待。何况现在市场上鸡鸭鱼牛羊兔应有尽有,可选择余地很大。</p><p><br></p><p>现在不再是我们小的时候。那个计划经济年代物资贫乏,每个人除了每月规定的半斤猪肉,没有什么晕的可选择。</p><p>记得上世纪的某年冬天,父亲带回来一块腊肉,挂在厨房高处。我每天都去看几眼那腊肉,又红又亮,时不时往下滴油,象被我的注视与陪伴感动了。父亲说:别看了,留着春节过年吃。我也很机灵,答说:看看被老鼠偷吃没。有了这个理由,我仍然天天去看望亲爱的腊肉。后来春节终于吃得满嘴流油,那被赋予了深深情感的腊肉,吃起来真的是特别香又特别甜。今天的小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p><p><br></p><p>其实据史学家们说,猪肉在古代没这么受欢迎。主要可能还是缺佐料。古代排第一的是羊肉,第二位的是牛肉,猪肉是贱民吃的。《水浒传》里好汉都会对店家说:来两斤牛肉!决不会说,来两斤猪肉。</p><p>当年苏东坡被贬谪,人穷又不改好吃的德性,于是就用被人低看的猪肉搞试验,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肘子”。人人都看不起的猪肉成了美食,很契合苏东坡的心境——逆境中保持一份豁达与闲适。</p><p><br></p><p>在猪肉价高企的当下,豁达与闲适很可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