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时候的活动范围(谷歌地图)↑</b></h3> <h3> 老家沈庄是青龙河边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交通不便,三边环山,另一边是青龙河。周边有两个集市,一个是东南方向的潘庄,另一个是西北方向的杨各庄,分别要走山路和乘船过河。去潘庄有4公里,去杨各庄是3公里,家里的人都喜欢过河去近一些的杨各庄,因为附近的包各庄有我的舅姥爷,也就是姥姥的哥哥。</h3><h3> 1987年9月,搬家离开了沈庄,到爸爸工作的潘庄中学,和老家的联系越来越少了。</h3><h3> 我小时候的青龙河100米左右宽、不到2米深,上游已经在修桃林口水库并且逐步蓄水了,青龙河比哥、姐小时候水少了不少。村里有船,摆船人是同村的村民,到秋天的时候,挨家挨户串门收点粮食,多少不限、品种不限,这叫“打秋风”。</h3><h3> 过青龙河去西北的包各庄、杨各庄,船是本村的。邻居家的叔撑过船,每天工作完成后,把船杆拿回家。如果去姥姥家,要向东北方向走,到柴家哨过河,那里的船是柴家稍村的,人家不去沈庄“打秋风”,每次过河的时候给点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龙河老照片(来源于网络)↑</b></h3> <h3> 因为离得很近,每年妈都会带我去包各庄几次,她去看自己的舅舅,尽一份孝心。有些时候,刚刚进村就能见到舅姥爷。那时的他已经70多岁了,往往是推着自行车,说年纪大骑不了,就当拐棍用。<br></h3><h3> 舅姥爷有5个妹妹,大妹妹年轻的时候去世了,似乎没有生育。姥姥是他的二妹,三姨姥、四姨姥也在包各庄,五姨姥在富申庄。我小的时候,四姨姥爷还在,三姨姥爷不在了。五姨姥爷在战争中牺牲,五姨姥寡居了一生。三姨姥、四姨姥我见过的次数很少,只记得她们的相貌都和姥姥非常像。</h3><h3> 五姨姥的富申庄离老家不到二公里,小学四年级、五年级时小学合并,我是在那里上完的小学。因为太近,自小妈妈带我去的次数很多,过年五姨姥都会给压岁钱。后来五姨姥又在姐姐家帮着带孩子,我和她一起生活了几年。但是,我刚刚工作她就去世了,没有花过她这个外孙的一分钱,这成了永远的遗憾。在我们家里,如果不单指,说姨姥就是指的富申庄的五姨姥。</h3><h3> 舅姥爷只有一个儿子,我这个舅舅眼睛看不见,已经不记得妈妈告诉过我他眼睛坏的原因了,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小时候得病闹的。瞎舅给人算命,有些收入。他还会拉二胡,有需要的时候和别人一起去唱皮影。我小的时候见过他们一群人走村唱皮影,有一出戏叫《铁丘坟》。</h3><h3> 瞎舅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是他最不如意的事。他的这五个女儿中,老五比我小一两岁,其他人都是表姐。五个表姐、表妹长相标致,比当时我见过的所有女孩都漂亮。四表姐招了姑爷,住在瞎舅的老院子里,给他养老送终。</h3><h3> 对小表妹的印象已经模糊,也不记得见过几次,只记得在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她领着瞎舅到周边的村子里换爆米花,一搪瓷缸玉米换几缸子爆米花。瞎舅拿个拨浪鼓,摇起来时“卜卜愣愣”,小孩们听到拨浪鼓声,就知道换爆米花的瞎子来了。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拽着拐棍的一头,缓缓地领着自己看不见的父亲走进村里,这是我对表妹仅存的印象。</h3><h3> 某一年,二十几岁的时候,时隔多年去看瞎舅,我问起小表妹嫁到哪里去了,妗子扑簌簌的掉眼泪,瞎舅默不做声,这才知道她已经不在人世。原来,表妹有先天性心脏病,有人说把表妹娶过去后给治病。那家的人年纪大,不好找媳妇,表妹嫁了,但是根本就没有给治病,不久后就去世了。如果不嫁,不会那么快出事。</h3><h3> 似乎还有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开玩笑一样地说过:“你以后娶了小五吧!”可怜的表妹,人生如此地短暂。</h3><h3> 舅姥爷叫马奂章,知道他的名字,是在爸妈的结婚证上得知的。结婚证的后面有一栏,写着介绍人:马奂章,我问妈妈,她告诉我那是舅姥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舅姥爷60岁左右时的照片↑</b></h3><h3> 照片里的舅姥爷60岁左右,比我见过的本人要年轻。听妈妈说,壮年时期的舅姥爷做买卖,钱来钱往的流水很大,她见过炕上随意堆放的银元,舅姥爷随手送出去。那时的他#赌≡钱$,还@抽≤大#_烟(≡。怎么能够苛求一个生活在1930年代的人啊,那是他们的时代,也是旧中国老百姓的写照。</h3><h3> 这张照片是2018年我在整理爸爸的书籍翻出来的,夹在1958年的《物理通报》合订本中,是爸爸拍的。同时找到的,还有另外两张妇女的照片。问了79岁的二舅,才知道那分别是太姥姥、舅姥姥,也就是妈和舅的姥姥、妗子。</h3><h3> 拍下这些照片的时候,爸爸25岁,照片质量不太好,应该是在他初学期间。可能也是他自己不满意照片的质量而没有送出去,自己留了下来。拍照是爸爸的爱好,无形中传承给了我,不求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取得什么成绩,能够记录下自己、亲人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成绩。</h3><h3> 翻看一张张爸爸留下的老照片,我感受到了他的人生,似乎他在向我讲着他所经历过的一件件事。没能和爸爸一起度过更多的时光、没能更多地了解他,是我永远的遗憾,但是他用另外的方式一直陪伴着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舅姥姥↑</b></h3><h3> 其实,不记得见过舅姥姥。舅姥爷有两房媳妇,两人住对面屋,和平相处。照片里的是小舅姥姥,瞎舅是她生的。大舅姥姥没有生育,也没有留下照片,可能在爸爸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吧。<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太姥姥↑</b></h3><h3> 这张照片极其珍贵。照片上的老人,就是太姥姥,从她开始,有了姥姥、妈妈,这才有了我。这是我所见过的辈分最高的长辈的照片,是我们张家、包各庄马家、刘家营雷家、富申庄陈家母系血缘共同的源头。</h3><h3> 似乎,太姥姥和奶奶的妈妈是姨姐妹,也就是说太姥姥以上,她的姥姥同时是爸爸、妈妈血脉的来源,爸爸、妈妈是旁系血亲第四代。</h3><h3> 亲人中最年长的就是二舅了,他也说不太清楚那么远的亲缘关系的事。</h3><h3> 爸爸、大伯小时候时常去刘家营南关村的雷家,他们管姥姥叫二姨,爸爸一辈子没有改过口。爸爸待舅姥爷,和几个舅舅一样,那也是他的舅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