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短文《活着》,是作者田敏由亲人去逝引发的沉思。今天我点击手机,回到文学意义上的娘家《新锐散文》网络平台,作者冀彦峰的《也说死亡》一文,再次引发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h3><h3>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哲学问题。</h3><h3>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人的本质是什么?</h3><h3> 人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h3><h3> </h3> <h3>从人的自然属性考察,人是基因复制的载体。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充分证明,基因是人体的主宰因素。人体每个年龄段的生理现象的成熟,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人体的一切自然本能包括求生本能在内,也是由基因决定的。</h3> <h3>国外一位生物学家曾撰写过名著《自私的基因》,他所探讨的生物利己与利他性的结论,同样是基因为了自己更好地复制。</h3><h3> 我的理解是,从人的自然属性的角度看,很大程度上人体是基因的奴仆。</h3><h3> 马克思哲学指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肉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肉体决定精神,精神对肉体具有反作用。</h3> <h3>从人的社会属性考察,人的肉体会开出意识意义上的灿烂的花朵。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比如毕加索、贝多芬、莎士比亚、罗丹等等……肉体与意识及精神的进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同样是基因为了更好地复制自己的预设与期许。</h3><h3> 当然了,基因也有失控的时候,比如出于种种原因的自杀者,比如为信仰而牺牲的人,都是对基因的反叛……这是精神对物质巨大反作用的体现,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衍生物。</h3><h3>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从人的自然属性看,人活着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复制基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看,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是为了满足自尊心,是为了实现兴趣爱好意义上的创造性……</h3><h3> 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双重属性叠加的立场看,人活着是为了爱情、自由、创新与发现……</h3><h3> </h3> <h3>以上是太阳系范围内的考察,如果放眼银河系,如果放眼河外星系,如果放眼茫茫宇宙,人生的意义,就更加扑朔迷离,就更加引人遐思……</h3> <h3>网上信息表明。目前我们可以观测的宇宙范围有930亿光年,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所长罗伯特 · 威廉姆斯把哈勃望远镜瞄准了大熊座附近的黑暗天区,经过342次曝光得到一张“哈勃深场”的宇宙照片,该照片内有3000多个亮点,而每个亮点就是一个星系。因此仅仅是宇宙的一个极小的视角就得到了3000多个星系,而如果给可见宇宙来个360度广角全息摄影,那么整个可见宇宙的星系将会达到无法想象。如果加上不可见光波段射电望远镜探测的范围,宇宙星系就是无法想象的N次幂。</h3> <h3>宇宙茫茫,时空悠悠,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深邃玄妙,意味无穷………</h3><h3><br></h3><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作者简介:
</h3><h3>
</h3><h3>张天鹏,笔名: "看不见的光"。基于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根据不同波长,光又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因此,取笔名"看不见的光",作为写意自画像。
</h3><h3>作品散见《作家联盟》、《一线诗人样本》、《中国文化报》、《散文》、《青年作家》、《新锐散文》、《前沿作家》、《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