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沟面花"一一民间艺人员红果

细品岁月

<h3>员红果系西张村镇"南沟面花"民间艺人。</h3><h3>其娘家为该镇张二村,与我是发小,中等个子,圆圆的大眼睛,小时候留长长的辩子,喜爱穿红上衣,机灵、手脚很利索,看什么会什么,在上小学时我们都叫她"小铁梅“,能歌善舞、聪明伶俐。今天介绍她手工制作的面花。</h3> <h3>发源地;在陕西北部的子洲县,面花又称子推馍。是为祭奠晋国大臣介子推而做的祭品。子洲县淮宁河川上游又叫重耳川,春秋时为狄地,介子推割股献肉的事就发生在此地。因此,这里的群众每年寒食节都要捏面花,而且代代相传。</h3> <h3>面花的制作工艺精巧,做工复杂,工序繁多。先要将白面和好,发酵三个小时,然后用手捏成牛头、虎头、盘蛇和花卉等,再用剪刀、梳子、锥子等工具制作纹饰,用小豆子镶嵌动物眼睛、点缀花卉,而后放入笼屉中蒸熟。出锅后,趁热要给动物和花卉点上各种颜色,最后用棉球棒迅速修整,使其形态更为完整、逼真。成形后的面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美观诱人。</h3> <h3>南沟的面花艺人员红果。已年届六十。按她自己的说法,眼开始花了,手也没有以前巧了,可是当她为我们展示面花的制作手艺时,那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仍令我眼花瞭乱、大为叹服。她提前和好了面,并准备好了面粉、染料,以及一大堆她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笔帽、瓶盖、各种或直或弯的铁皮等等。这些工具都很普通,但到了她的手上,似乎被赋予某种魔力一般。只见她随手捏起一点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在手掌的揉捏之间,一个个动物的雏形便已形成。她再用木梳在上面压出鸟儿的羽毛,用剪刀铰开小鱼、小鸟的嘴巴,用汤匙按出鱼或龙的鳞片,呆板的面团便在瞬时间改头换面。随后放到锅里去蒸一蒸,出锅后,用各色的染料给面花点染,为它们披上艳丽的外套,这些造型各异的面花就会在瞬时变得栩栩如生。</h3><h3>它用色有如水彩画,强调彩色晕染的水分感觉,以豆绿与桃红两色为主,从深向浅过渡,既有民间色彩的绚丽,又如水彩般的清淡,像雨后的虹彩。</h3> <h3>祝愿老同学制作更多更美的面花展示在世人面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