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7日,王哥庄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在培训教室举办了“国韵初识”第八期活动,共40余名孩子参加,跟着老师一起诵读经典,体验非遗手作。</h3> <h3> 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课程伊始,国学讲师么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孝经》,通过引经据典,用生动的中外名人轶事,既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老师亦不失时机地时强调“孝是诸德之本”,更是提点大家,在《孝经》章节中具体如何尽孝内容的背后, “诚”字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诚”可达到忘我无我而利他人的境界。</h3> <h3> 国学课程结束后,就到了“探秘孔明锁”的体验环节。孔明锁,也叫八卦锁、鲁班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曾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传说战国初年,鲁班用六块木头做成一个玩具让儿子拆拼,测试他的智力。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把鲁班锁当作士兵休闲时消遣的玩具,后流传于民间。孔明锁为木质结构,只用数块木头,不用钉、绳、粘合剂,凭借内部三维凹凸啮合(即榫卯结构),就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孔明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h3> <h3>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启了一段“开锁匠”的奇妙旅程。15根孔明锁的拼搭,同学们从合作到独立完成,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大呼过瘾,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一横一竖是积累和沉淀,一扣一卡是智慧的结晶,一拆一装是手脑的默契。一次成功,带给孩子们的并不只有喜悦,更有继续钻研的兴趣。</h3> <h3> 活动现场,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现学现拼,同时发扬传承精神,师傅带徒弟,不少同学现场拼装成功,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收获了知识,而且体会了互相帮助和“国韵”的传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