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香飘驿路秋

野蔷薇

<p class="ql-block">甜酒香飘驿路秋</p><p class="ql-block">胡爱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秋学季,我来到湘中地区的新化县开始支教工作,酬却了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尽我微薄的能力,来帮助山区里这些可爱的孩子。</p> <h3>回顾半生,除了大学时代离家几年,自参加工作,我基本就是在汨罗兜兜转转,再没有长期旅居他乡的时候,因此这次远行于我来说,高兴之外,也有微微的忐忑。</h3> <h3>初到陌生贫困的环境,开学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不必说没有办公室的教学楼和没有热水设施的宿舍,单是早晨在校门口接学生的时候,望着摸黑就出门,走了很远山路赶到学校还没有天亮的孩子们,我的鼻子就隐隐发酸,仿佛看见了自己当年上学时候的样子。</h3> <h3>秋天的马桥,天渐渐亮得迟了,娘早早地起床,叫醒我后便去洗漱,然后在厨房里生起火。微微的红光透过门缝,在我的房间里一明一暗。我一边梳着头发,一边听着厨房里传来的折断枯树枝的声音、筅帚刷小砂锅的声音和娘窸窸窣窣揭开瓦坛盖子的声音,忍不住就微笑起来,我知道,今天是星期一,娘在给我煮甜酒做早餐了。<br>在长乐,在马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甜酒,但是别人家做出来的甜酒都不如娘做的好吃。</h3> <h3>那个年代里,粮米是很珍贵的。两季抢收回来的稻子,晒干后吹净秕谷,除去上缴的公粮,够全家人白米饭吃满一年的人家并不多。我家因为父亲在学校代课,有微薄的代课费可以补贴家用,所以娘当起家来倒不是特别紧巴,不过米饭里也经常会看见大豌豆和干红薯丝。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成,稻子收得比往常多一些,当父亲某天下课回家,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牛皮纸团递给娘的时候,我就高兴坏了,因为,娘准备要做甜酒了。</h3> <h3>这一天傍晚,娘会煮上满满一锅又香又软的糯米饭——而且也不掺豌豆和干红薯丝,但是我比平时还要少吃小半碗饭。因为我知道,这省下来的小半碗饭,在娘的手里,会变成更加好吃的甜酒。吃过饭,父亲像平时那样提一把椅子在门口坐下,抽过一支烟,便轻轻拉起他的二胡。曲子是他自己写的,平静而悠扬,但我却不像平时那样,去坐在他旁边,听着琴声,看夕阳和夕阳下的小路两边簇簇的野花,而是利索地帮娘洗了碗筷,然后就坐在灶台边,等着看娘做甜酒。</h3> <h3>娘先是将糯米饭全部舀出来扒散在一个已经油亮发黄的米筛里,然后,生怕惊醒一个美好的梦一样轻轻打开父亲带回来的小纸团,里面是鸽子蛋大小的两枚灰白色的曲团,这就是做甜酒要用到的最神奇的法宝了。她弯腰从桌底下的针线篮子里拿出一个小布袋和一柄小铁锤,先是把曲团装进布袋里,然后小心捏住袋口,用铁锤把曲团在饭桌上细细敲碎。这时候,余晖已暗,父亲点过来一盏煤油灯放在灶台,摸摸我的头就进房看弟弟妹妹的功课去了。随着小锤子的起落,有淡淡的白雾从布袋表面蓬起,在橘黄的灯光下,这些迷蒙的白雾简直比夕阳下的野花还要好看,更加神秘。<br></h3> <h3>娘伸手探了探米筛里的饭,起身拿过一只褐色的敞口瓦坛,坛盖子是一个白色搪瓷盖,边上缺了硬币大小的一块瓷——娘说,那是我以前踮起脚去掏桌上坛里的甜酒时,没有抓稳盖子,掉到地上磕破的,但我已全然不记得。娘给糯米饭撒上曲粉,用手细细地和匀,然后舀起来装进瓦坛里,用饭勺轻轻扒平,再拿过调羹在米饭的正中央按下一个小眼,左右看看,倒来一小碗凉开水,均匀地泼洒在米饭上,盖上盖子,整个仪式就算完成了。娘朝我笑了笑,抱起坛子往房里走,我便赶紧起身,端上灯盏跟在后面。走到里间,她把坛子放在早已摊好在床的棉被中间,用一块旧棉布给坛子包上一层,再用棉被小心将它包裹起来,这才转身拍了拍手,舒了一口气朝我笑道:“这个也要学啊?做甜酒有什么好学的,甜酒又出不了长乐!要学爸爸一样,考上学堂,去北京!”我只是傻傻地笑,她接过我手里的灯盏:“你只管认真读书,把书读出去,甜酒啊,我每个星期一都做给你吃!”在娘的笑声里,幸福就像是灯盏发出来的温暖的光芒,填满了整个房间。</h3> <h3>来新化的前几天,我回马桥小住,在超市里买了一坛甜酒带回娘家,娘尝过了说:“好吃呢,跟我做的甜酒差不多呢。”然后就开始絮絮叨叨:“你说那边山高,就会冷,要穿戴热乎。”“屋里的干菜要不要抓一点放到车上带去?怕自己想开伙食也不愁。”“把药带好。”“自己的东西要带稳当,早点收捡准备。”“过中秋放假不?放假就回来打个转。”……娘有些耳背,尽管我回答几遍“都准备好了”,她还是“哦,哦,东西要带齐。”又问:“甜酒哩?要带一坛去不?”我暗暗觉得好笑:我的女儿都已经参加工作了,她却还把我当一个孩子在看待。便笑她说:“你又不做甜酒了。”娘憨憨地一笑:“我可以到街上去买给你啊。”</h3> <h3>娘现在不做甜酒了,但她当年说的那句话,如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乐甜酒不但走出了长乐,还走出了省城,并成为国字号的地标产品走进了甘征文先生的花鼓戏里。我曾受邀观看他的《甜酒谣》首演,回来后感慨万千,填了个渔家傲的小词:儿时追着娘身转,不知秘诀千番练,梦里垂涎生绻念。扳指算,瓦坛裹絮三朝盼。麻石街头谁唱唤,清泉老曲无曾变,古调磨成新戏演。长乐赞,那年心事今如愿。</h3> <h3>而我,虽然没有考去北京,但因为父亲沉默的榜样和母亲朴素地激励,不断提升着自己。直到今天,我仍在努力学习,更盼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希望的花。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新化的原因吧。</h3> <h3>天色渐渐大亮起来,我看见孩子们在校园里奔跑,想到他们的身上也背负了爹娘深深的寄望,蓦然就想起我的娘来。新化的早秋,在这一刻竟然像极了娘家老屋旁边的那口老井,也是秋天的早晨,总是有轻柔的雾气,依依缠到身前,打湿我的眼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