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儿时故乡中秋节

镜湖先生

<h3>  时光老人把岁月的流程调得真快!再过几天,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每当身处异乡的我在秋高气爽季节的月夜下散步,凝视着发出洁白而柔和月光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儿时在故乡绍兴过中秋节的点滴往事。</h3> <h3>  农历八月十五谓中秋,意为秋季己过半。中秋时段,气温早晚凉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机。中国人一般把圆作为圆满、团圆,看得很重。而中秋节正因为是月亮一年中最大、最亮、最圆时,因此中秋节一直也被认作是“团圆节'"。</h3> <h3>  小时,每当中秋节的那天总觉得最忙的人要算母亲。因为在那个鼓励多子女的年代里,成就了我们多兄弟姐妹之家庭。当时主要收入全靠父亲每月的工资。但无论家里经济如何拮据,母亲为使孩子们的快乐,不使因为经济问题而给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节日气氛,总是想方设法的准备些菜肴给孩子们享受。除了准备些肉类、鱼及时令蔬菜外,还会宰只"秋吊头鸭"(公鸭)来做菜。现在想起来我家中秋节的菜肯定是除了除夕年夜饭外一年中最丰盛的了</h3><h3>,因为搭上了中秋团圆的车。</h3><h3> 饭毕,我们小孩子就很快的帮大人们干活:搬桌子去天井里,帮忙放祭品。祭品主要有大月饼,带孤度的长老南瓜以及葡萄、西瓜等水果。听奶奶讲,圆圆的月饼和时令水果是月亮婆婆吃的:长而弯弯的老南瓜是用来给月亮婆婆搁脚的。等点上蜡烛插上清香,奶奶就叫我们走点开,不要去惊动月亮婆婆。实际上我们围在桌子旁,还不是看在月饼的份上。不是吗,当大人挨个进行祭拜仪式时,我们耳朵虽装听着爷爷讲什么"月亮里面有仙女嫦娥,一只小白兔在陪她,里面还有株很大的桂花树"等每年必讲的一次神话时,我们的眼睛大多数都盯着桌上的月饼和其他供品。就等着大人说句"请好了",这样就能吃到梦寐已久的月饼了。</h3><h3> 当时的月饼不象现在那么豪华、昂贵。按形状分都是圆形的,要分也只有大小两类。内馅一般是豆沙的为主,稍好点的里面有些大核桃肉。都是苏式口味。大的月饼一只有一斤,二斤的,小的十只为一筒。全是地处八字桥边国营绍兴糖糕厂的产品。我们家小孩多,父亲一般买大月饼,价格实惠点。有时买回来的是有硬纸板作包装盒的,有时买回来的是草纸包装的。供好月亮婆婆后,母亲会用菜刀按在场的人数把月饼分切成呈三角形的一块块分给每个人。当时虽则得到了一小块,但捧在手里啃在嘴里心里也是挺兴奋的。自己吃完了然后跑到台门里其他人家,运气好的话,正碰巧他们刚请好月亮婆婆在分月饼,你如不怕难为情,也能得到一块。这样自己会偷乐好几天呢!当然除了我,我想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的。</h3><h3><br></h3> <h3>  中秋节,我的故乡绍兴在以前还有这样一个旧习俗。就是小伙子家庭不分穷富,"毛脚女婿"(准女婿)要在节日当天去女方家"望丈人"。最早些时"毛脚女婿"要挑"四盒担"去的。里面分别装的是:月饼、水果、宰好的鸡鸭和干果(诸如给丈母娘的桂圆,莲子)去孝敬女方家长。当然准丈母娘家也会用好酒好菜招待好"毛脚女婿"。据绍兴有关方志记载,此时女方家一道"八宝姑嫂鸭"菜是必须的。就是在鸭子肚子里塞进以海鲜为主要材料的八样食材而得此名。为烧好这道菜,想想丈母娘肯定很忙。所以当时当绍兴小伙的丈母娘也是不轻松的。</h3> <h3> 我儿时住市区酒务桥旁的台门里,有两户家庭里长着比我大近十岁的姑娘。在确定与男朋友关系的几年里,在每年中秋节上午"毛脚女婿"都会准时过来"望丈人"。小伙子们都穿着本白颜色"洋车店"(缝纫店)里定制的对襟衬衫,新裤子加新鞋,中规中距的挑着食物过来拜望。但当时己可能不流行挑"四盒担"了,带来的礼物中除了水果、干果外,月饼和一只活鹅是不会缺的。我们当时还小,听台门里大点的孩子讲谁家的"毛脚女婿"来了,就都会迅速跑过去看,弄得"毛脚女婿"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最后不是给自家的大人骂回家就必定是给有闺女的那家拒之门外而收场的。而当我自己做"毛脚女婿"的时代,这就简单了。也不一定要赶上中秋节的当天,礼节性的准备些好烟好酒,水果等就可以去"望"准丈人家八月半了。当然,大家都简单了,也就吃不到"八宝姑嫂鸭"了。</h3><h3> </h3><h3><br></h3><h3> </h3> <h3>  长大了,变老了!许多美好的事情都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能想起:许多有趣的事情随着岁月都成了往事:许多儿时的玩伴不少已做了故人……每年都有中秋节,每年中秋节都会有不重复的故事。但我总忘不了儿时在故乡绍兴过中秋节,,只是已永远回不了那个年代。</h3><h3>(文中前四幅图为网上借用,谢谢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