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生命孕育的殿堂,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冯花昌

<h3>2019~09~05.:3:55 </h3><h3><br></h3><h3>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冯花昌。</h3><h3><br></h3><h3>幸福的家庭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相爱和尊重;二是沟通和理解;三是负责和感恩;四是殷实和尊严;五是健康和安全。</h3><h3><br></h3><h3>指出,要加强对全体公民的道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bsp;</h3> <h3>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h3> <h3>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小学生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h3> <h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生态体验下家庭养成教育模式”的探索,在此方面有所收获。&nbsp;</h3> <h3>  一、家庭养成教育的重要性&nbsp;</h3><h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小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h3> <h3>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学校教育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以促进家园的互动。&nbsp;</h3> <h3>家庭作为人类文化孕育的摇篮,是人类最早的学校。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作为父母要从小在子女心灵上撒播理智和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h3> <h3>只有童年时代有善良的同情心和优良的品质,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行为规范的正直的公民。</h3> <h3> 这既是一个人立身之根,也是家庭教育之本。&nbsp;</h3><h3>  二、家庭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nbsp;</h3><h3>  在家庭教育中,要从小培养子女具有爱善的品质,做一个有良心的人。</h3> <h3>这对孩子本人以及对家庭、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除了关怀子女身体健康之外,应当把培养具有仁慈善良的心,优良的品质,看做是父母的天职。&nbsp;</h3> <h3> “生态体验下养成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而是注重孩子自己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一种“生态德性”,</h3> <h3> </h3><h3> 因此,家长要顺应他的发展趋势,让孩子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养成善待环境的行为习惯。为此,家庭养成教育应以“行为规范”、“习惯养成”、“交往能力”、“安全保护”等为主要教育内容。</h3> <h3>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重点,使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主动从周围世界获取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好奇、好问的精神;能识别、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富有同情心、合群、同伴关系良好;讲礼貌、尊重长辈、关爱他人和周围的人和事;学会生活、关心、学习的基本方法,促进身心和谐发展。</h3> <h3>因为家庭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教育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性。因此家长要抓住家庭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帮助、鼓励孩子,在生活、做事的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孩子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nbsp;</h3> <h3>  三、家庭养成教育的渠道与方法&nbsp;</h3><h3>  如今,培养有道德感的学生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nbsp;</h3> <h3>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奠基养成基础&nbsp;</h3><h3>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h3> <h3>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垫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h3> <h3></h3><h3>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垫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h3> <h3>生活中父母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子女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h3> <h3>它不仅包括品德教育、启迪智力教育,以及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在生态体验模式下,从小事、从自己、从身边,从现在做起,在社会实践中感晤如何保护环境,关爱别人,铸造自己,这些恰恰是让今天的孩子成才的最佳途径。&nbsp;</h3> <h3> 其次,还要主动营造家庭、学校协调一致的教育氛围。</h3><h3><br></h3><h3>(1)、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所在班级养成教育的培养思路和教育计划。</h3><h3>(2)、家长要真实地对老师介绍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性。</h3><h3>(3)、家长在孩子面前要维护教师的尊严,使得小学生的学校教育在家庭中能得以延续。&nbsp;</h3> <h3>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nbsp;</h3><h3>  目前,很多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独居独食较多。我们要求学生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让学生大方不自私,和同学一起学习,互相帮助。</h3> <h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养成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h3> <h3>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与习惯,真正地为他们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h3> <h3>  3、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养成教育的渗透&nbsp;</h3><h3>  养成教育可以通过阅读图书、看红色影片等辅助手段来进行。通过书中、影片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学生掌握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h3> <h3>&nbsp;学生通过读、听、看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它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nbsp;</h3> <h3>每个星期一,星期三、早上起来打扫卫生是我的大女儿(冯),晚上放学吃过晚饭后,倒垃圾、等等家务活。小女儿,星期二~星期五。</h3><h3>自我服务及家务劳动也是养成教育的好途径。尽可能让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学生生活的条理性及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基础。&nbsp;</h3> <h3>  在家庭中可以让学生做做洗碗筷、打扫卫生、捡菜、购物等事情。</h3> <h3>家务劳动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两个女儿),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同时,家务劳动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父母(本人与爱人)、关心他人的好品质(儿童)。&nbsp;</h3> <h3> 4、掌握教育时机,多给孩子支持与鼓励&nbsp;…</h3><h3>  在教育过程中常会有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需要我们及时把握。如学生获得成功时,学生受到挫折时,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这都是我们进行教育的绝好时机(父母),把握得好,则事半功倍,反之,则白白浪费掉教育的时机。</h3> <h3>学生对某事产生兴趣恰恰是培养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他们获得成功时,家长的鼓励及新要求的提出会让其愉快地接受并达到;他们遭遇挫折时。</h3> <h3></h3><h3>家长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学会应对挫折;当他们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家长要告诉其学会倾诉,避免不必要的消极心理或报复心理。&nbsp;</h3> <h3> 学生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自己的大女儿从前缺乏自信心),如果确实能力较弱,那么家长对他的要求一方面要尽可能符合他的实际水平,同时还应给具体的指导与帮助。</h3> <h3>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管事情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之后(儿女),家长要立即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这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nbsp;</h3> <h3>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爱自然。在被爱中成长,在施爱中成人;在被爱中感恩,在施爱中担当。</h3>

学生

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

孩子

家长

家庭

培养

小学生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