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印象

super

<h3>  图/文 孟建华</h3><h3> 大陈村位于永康市前仓镇的历山脚下,离我所在的工地不远,上周末专程到大陈村粗粗的逛了一圈。</h3><h3> 大陈村有“三古”,分别是“陈氏宗祠”、“千年古樟”和“荆川桥”。</h3><h3> “陈氏宗祠”祠龄高达480多年,是永康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h3><h3> “荆川桥”位于“陈氏宗祠”的斜对面,因漆成红色而俗称“大红桥”。廊桥柱子上有许多对联,如:“人人冰释而和,事事倾谈为快”、“上聊天文地理,下吹鸡毛蒜皮”等。</h3><h3> “千年古樟”,据说古村原有古木十多株,大部分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办钢铁时期,南面古樟仅存空心朽爿,残身断臂,枝枯叶凋,只有主体身段尚有些“逢春”之象。“北面古樟”叶繁枝茂。</h3><h3> 漫步老街小巷,走在石子路上,穿越竹林溪旁,浏览古村新貌,听着小溪流水,欣赏精巧别致的农家小院,体验感受快速时代里的慢生活,好不惬意。</h3><h3> 其实,大陈村最让我感触深刻的不是那些水乡随处可见,大同小异的古老建筑、竹林和池塘小溪,而是所谓的“第五空间”厕所,一座古老的小院,漂亮的石门,院内小桥流水,红鲤游弋,有自动售卖机,紫砂壶柜台,母婴哺乳室,可以阅读,可以听音乐。这哪里是厕所,它像茶室、像艺术展厅、像母婴服务中心,就是不像厕所。中央电视台在浙江拍摄献礼十九大专题片之新农村建设专题时,“第五空间”作为乡村旅游实施“厕所革命”的典型而上了央视新闻。</h3><h3> 大陈村用四年时间,从一个地理位置偏僻,劳动力外流,集体经济薄弱的小山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真的是让人感动,事实证明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的。努力吧,让心动变行动,努力使梦想成为现实,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