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被“富养”经历

泠风思语

<h5><font color="#b04fbb">文/高英(美篇号27824435) 图/老照片翻拍</font></h5> <h3>近年关注家庭教育,才知道了在养孩子方面原来还有“富养”和“穷养”之说,回顾我的人生经历,觉得当年我父亲对我实施的就是“富养政策”。</h3><h3><br>不过,首先要说明一下,我所理解的“富养”和“穷养”并不关乎每个家庭的具体经济条件,只是一种家庭教育理念。“富养”和“穷养”作为家庭教育理念,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实践,例如经济优越的家庭也可以穷养孩子,经济拮据的家庭也可以富养孩子。</h3><h3><br>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彰显,而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家长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可以说,今后缺乏教育理念的家长在育儿历程中将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主动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和了解育儿常识成为了新一代家长的人生必修课。</h3><h3><br>我的父亲是旧时代的家长,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他虽然不像现在的进步家长们具有完整的家庭教育理念,但是因为读书较多,又在城市生活过,所以我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自有独特的地方,最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家境如何贫穷,他都在买书刊方面慷慨无比,在当年落后的农村环境中超前地为我们营造出了书香家庭气息。不但我们兄妹仨从小就学习好且都有文艺范儿与此有关,而且后来我家出了我二哥、我、我侄女三个文学硕士更与此大有关联。</h3><h3><br>据我妈说,我家当年十分贫困,以至于村里有人认为我的两个哥哥大了肯定娶不上媳妇,毕竟,那时我的父母白手起家,身体都不好,还要养三个孩子。特别奇怪的是,在人生的近四十年中,我居然从来都没觉得自己家里很穷,只是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到父母商量借钱还钱的事儿,那时候的我不谙世事,并没把这种事情与贫穷联系在一起,更不会因此产生任何自卑心理。</h3><h3><br>当我有了孩子,尤其是自2014年夏天开始做全职妈妈陪伴女儿的成长后,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在回首人生时,才想明白我父亲当年就属于“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家庭教育理念践行者,可惜老人家已经去世,否则我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他当年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具体的做法,而他活着的时候,我还没有考虑过自己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现在,我只能凭借残缺的记忆,去回顾一下父亲对我的富养过程。</h3><h3><br>我父亲是一家之主,他一直主张照顾弱小者,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是名副其实的弱小者,自然被额外照顾,假如家里只有一口好吃的东西,就会留给我吃。例如,有一次,家里没油了,可能尚年幼的我馋了,父母就用一根大葱擦了油罐壁上的油做了馅儿给我包了十来个水饺吃;例如,夏天出门在外,热得人又渴又饿,父亲买了个最小的西瓜给我吃,一旁的大哥眼馋地盯着我,只能再啃啃我没吃干净的西瓜皮。</h3> <h3>这些最典型的例子,都是父母后来讲给我听的,那时我太小,并不记得这样的情形,现在想来,非常惭愧自己居然没有孔融让梨的美德。我只记得,大概在小学三年级以前,有时候生病了,父母会带着我去医院打针,怕打针的我总是紧张,以至于因肌肉紧绷而打出血来,就觉得很疼,我就会被父母中的一方背着回去,然后给我炸鱼吃,最多买一两条很小的鱼,只给我一个人吃,至今那些炸鱼的香气还萦绕在我的记忆里,觉得长大后再也没吃到过那样好吃的炸鱼。</h3><h3><br>至于穿衣方面,我在当年大家普遍贫穷的农村里属于穿着较好的女孩,当时随处可见的补丁衣服在我身上很少出现。除了父亲备加宠爱的原因,还有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我有两个哥哥,大哥的衣服穿小了会让二哥接着穿,而我没有姐姐的衣服可接手。那时农村家庭多半都有三五个孩子,谁家也没有穿不破的衣服送给别人家的孩子穿,即使穿破的衣服也会被再利用做其他东西,于是家里只能给我做新衣服——早些时候,是我妈亲手缝制衣服给我穿,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以买现成衣服为主。因此,我是每年都有新衣服穿的人,这一点,在那个年代中十分难得。</h3><h3><br>这些记忆片断,足以说明我在物质方面被富养了,以至于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我家穷”的概念。记得1986年初秋离家去镇上读初中时,我穿着崭新的连衣纱裙,手腕上还戴着农村刚开始兴起的电子表,后来有同学说,见了我之后,一度误以为我是富人家的孩子。</h3><h3><br>与此同时,我从小得到的精神富养更为丰厚。</h3><h3><br>首先,我自由自在地长大,在父亲富有权威性的偏爱之下,只要不是很过分,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约束我,其他家人也都会在平时尽量让着我。在少年儿童时期,我在外是好学生乖乖女,在家里却很任性,要哭就哭,想笑就笑,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从来不懂得要看他人的脸色。直到上了初中一年级,住校的我还在开学一周后回家时在地上打滚哭过一次,因为没人搭理,年龄也大了,所以之后就改掉了这个毛病。</h3><h3><br>我是完全自由成长的人,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谓有利有弊。一方面,是我上面提到的任性,毫无疑问是个严重的缺点;一方面,小时候的各种情绪得到了尽情释放,没有形成多少被压抑的心理阴影。当我改掉任性盲目的缺点之后,自由成长带来的优势在中年之后日渐呈现,那就是我不仅拥有一个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我的笔下还总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可以书写。</h3><h3><br>其次,因为我小时候瘦弱娇小,所以比哥哥们获得免票资格的时间较长(那时无论乘车还是看电影全部按照身高来决定是否免票,不像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按照年龄优待少儿的政策),这样就会更多地被一直热衷文艺的父亲带着去看电影,另外,我和父母一起看戏的时候也很多。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的物资交流大会上,没能买到票,一些人就趴在墙头上看戏,我父亲则把我扛在肩膀上,那样我能看到戏台而他一点也看不到,却一样乐呵。</h3> <h3>父亲就这样扛着我看完了全场戏,我也看得极其认真,完全没有辜负他扛我那么久的辛苦。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那次看的戏是豫剧《姊妹易嫁》,剧中姐姐爱富而妹妹并不嫌贫的故事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传统戏曲虽然一般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往往通过一个故事来劝诫世人,具有教化意义。对于一个常看戏的孩子来说,这种教化属于潜移默化,当时未必懂得其中的道理,看得多了,自然会影响到日后的做人价值观。</h3><h3><br></h3><h3>在我近三十岁的时候,我二哥说我这个人道德感太强,以至于跟我相处的人会有压力,我想,这就是小时候看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吧。好在我平日待人随和,不然真像二哥所说的那样,岂不一个朋友都没有了?相反,现实中我的真心朋友一直不缺。</h3><h3><br>最后,父亲对我无所要求,却对我的要求多半会答应。现在想来,父亲对我毫无要求,体现了他对我无条件的疼爱之情,而常答应我的要求,除了对我的宠爱之外,还有个客观原因,那就是家里穷,给儿子买东西的话两个儿子都要买,女儿只有一个,买一份就可以。</h3><h3><br></h3><h3>后来,因从小经常照顾我而和我感情更亲密的二哥利用这一点通过我向父亲要东西,我很听二哥的话,可照他说的索要却往往不成功,如今我也想明白了,我和二哥相差三岁,父亲一看我要的东西并不符合我的需求,自然就看透是二哥耍的小聪明了。无论如何,父亲无条件的爱滋养了我的心灵——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父母无条件的爱不但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整个人生。</h3><h3><br>长话短说。毫无疑问,从小在原生家庭里,我属于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得到双重富养的人。</h3><h3><br>物质方面的富养,带给我的效果是双重的:一方面我在四十岁前完全没有什么金钱概念,对于金钱缺乏正常人应有的获得欲望,更不懂理财,因此在同龄人中就物质层面而言过得一点也不好,这是缺点;一方面我从来没有物质层面的匮乏感,从不向往大富大贵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于温饱即安,知足常乐,更为看重精神生活,这是我个人认为的优点。如果不是还希望家人能生活得更好,我就会安于淡泊,对物质层面的东西更少依恋。</h3><h3><br>精神方面的富养,带给我的效果也是双重的:一方面父亲对我的完全放手让我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直接导致人生走偏,在青少年时期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错过了人生的正常发展机遇,人生之路变得曲折坎坷,至今一事无成;一方面父亲无条件的爱带给我富足的精神滋养,我从来不怕孤独和贫穷,更没有什么感情上的寂寞难耐,也不容易被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扰乱心神,在精神上我本自足,于是没有任何因虚荣而滋生的虚妄欲念,步入中年后越活越明白。</h3> <h3>我不知道我的父亲当年是否知道“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不过他的确这样做了。客观地看,父亲“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做法并没有成功的效果,他忽略了我的哥哥们当时也是小孩子,看到父亲对妹妹的格外宠爱,怎能不感到羡慕甚至妒忌,从而留下某种心理阴影?而对于我的放任自流,则忽略了孩子未成年之前需要一些大有必要的约束和引导,不然孩子就忽略了立足现实而盲目漂泊。</h3><h3><br>但从主观上,我还是由衷感谢父亲对我的富养。作为一个女孩,我能够洁身自爱,我能够精神独立,我能够自强不息,我能够善待人世,我能够知恩图报,我能够惜福守分,这最深层的原动力,就是来自于童年的被“富养”经历,那仿佛是一方沃土,而我的灵魂之根,就深深扎在那里。这几年我坚持写作,经常有人读了我的文字之后说觉得我很“仙”,大概这“仙气”也是从小被富养出来的自然结果。</h3><h3><br>在我教养女儿时,则批判继承了父亲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学习父亲的做法的同时进行纠偏。</h3><h3><br></h3><h3>对于我的女儿,我继承了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富养的做法,但是精神富养可以上不封顶,物质富养却是要有限度,让女儿既不会产生物质匮乏感又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金钱,任何消费行为都要“上循分,下称家”。另外,在允许女儿保持她的个性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有所约束,有所要求。目前女儿刚升入初中,富养的具体效果还要等她成年后再看如何。</h3><h3><br>我曾经于2019年9月2日在对孩子该富养还是穷养的讨论话题中这样写过自己关于富养孩子的观点:“孩子该富养。尤其在当今社会里,不像旧时代大家总体都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中没有比较,如今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各种东西的刺激,如果非要穷养孩子,人为地压抑孩子的正常物欲,有可能造成孩子‘别人有的我都没有’的自卑感,影响一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穷养’理念已不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真正贫穷的人家除外,这里的‘富养’和‘穷养’仅指育儿理念而言,与每个家庭的具体经济条件无关)。当然,富养必须有前提条件:在现有家境允许的范围内富养;适度而非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精神富养比物质富养更为重要;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节制欲望。”</h3><h3><br>再次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富养”只是一种家庭教育理念,并非等同于非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h3><h3><br>时光荏苒,我已经到了奔五的年龄,我的哥哥们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就宁愿自己是家中最不受宠爱的一个孩子,把父亲坚持的富养分享给我的哥哥们。无论如何,都感谢我原生家庭中的亲人——感谢你们曾经悉心呵护过我,感谢你们曾经处处忍让着我,感谢你们对我的所有付出!如果在有生之年,我还能活出个样子来,就没什么遗憾了,那样就对得起你们的关心和疼爱,就没有辜负我们是亲人一场的浓浓血缘……</h3><h3><br></h3><h5><font color="#9b9b9b">高英写于2019年9月5日上午,首发于美篇,作者为美篇签约作者。</font></h5><h3><font color="#9b9b9b"><br></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g3byou?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中年的回望</a><font color="#9b9b9b"><br></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c3f0k8?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把孩子养成知己</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iesehq?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今后如何为人父母</a><font color="#9b9b9b"><br></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3pchkc?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想给孩子的传家宝</a><font color="#9b9b9b"><br></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56liqu9?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走在路上的亲子乐趣</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10sh76?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讲童年故事,传乡情记忆</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nhd0t9?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亲子教育:切忌无效的沟通</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v0wjaj?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电影《摔跤吧,爸爸》的启示:家长到底该不该逼孩子成才</a><br></h3><h3></h3> <h5>本文系高英原创作品,侵权必究。欢迎关注公众号“高英读人生”。 </h5><h3><br></h3><h5>高英微信号:zj0513gysanniu真实做人,真诚写作,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