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次行程涵括历史悠久,人文及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的山西精华景点,从山西太原-山西五台山-山西应县木塔-山西云冈石窟-山西太原晋祠-山西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太原晋祠-山西太原青龙古镇-山西太原迎泽公园。</p> <h3>一、山西博物院</h3><div deep="9">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是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br data-filtered="filtered">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br data-filtered="filtered">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珍贵藏品约40万件。<br data-filtered="filtered">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br data-filtered="filtered">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112000m,建筑面积51000m展厅面积10000m。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庄重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雄伟的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表达了"和平发展"的象征意义和美好祝愿。<br data-filtered="filtered">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宽敞明亮。 <br data-filtered="filtered">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br data-filtered="filtered">2007年,《晋魂》陈列入选"2005-2006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br data-filtered="filtered">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此外,山西博物院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基础设备、设施完备,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图书计16万余册,古籍11万余册,其中善本888函、5043册。<br data-filtered="filtered">馆藏精品:<br data-filtered="filtered">1、兽形觥。<br data-filtered="filtered">2、彩绘蟠龙盘。<br data-filtered="filtered">3、彩陶罐。<br data-filtered="filtered">4、青釉托盏。<br data-filtered="filtered">5、青釉龙柄鸡首壶。<br data-filtered="filtered">6、龙纹玉环。<br data-filtered="filtered">7、龙凤纹玉圭形饰。<br data-filtered="filtered">8、石雕柱础。<br data-filtered="filtered">9、石椁。<br data-filtered="filtered">10、张穆行书"水落江南天地秋"诗清。<br data-filtered="filtered">11、杨笃《&lt;说文解字&gt;序》四条屏之一清。<br data-filtered="filtered">12、王含光 仿沈周山水清。<br data-filtered="filtered">13、梁檀 赠傅山山水清。<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14、"无终"三孔布战国。<br>15、侯马盟书。<br></div> <h3>山西博物馆外立面</h3> <h3>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西周鸟尊</h3> <h3>山西博物馆—西周兽纹盉</h3> <h3>山西博物馆—西周猪尊</h3> <h3>山西博物馆—春秋晋叔家父壶</h3> <h3>山西博物馆—春秋蟠璃纹盖鼎</h3> <h3>山西博物馆—西周兽形觥</h3> <h3>山西博物馆—晋瓷</h3> <h3>山西会馆\面食博物馆</h3> <h3>山西会馆面食博物馆大厅</h3> <h3>山西会馆面食博物馆拉面表演</h3> <h3>三、山西五台山</h3><div>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br>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br>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br>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馀座,经历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每逢盛夏,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每年6月举行盛大的骡马交易大会,进行物资交流、文艺会演和消夏避暑。台怀镇人口10525(2000)。<br>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座。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br>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br>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青庙中又有十方庙和子孙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属子孙庙。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根据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原来的子孙庙均已不实行家传制而改行选贤制,子孙庙和十方庙已无明显的分别。<br>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成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br></div> <h3>五台山菩萨顶</h3> <h3>五台山号称皇家寺院的菩萨顶</h3> <h3>五台山菩萨顶山门</h3> <h3>五台山菩萨顶小喇嘛</h3> <h3>五台山广化寺“大雄宝殿”</h3> <h3>五台山广化寺山门</h3> <h3>五台山女子佛学院“普寿寺”</h3> <h3>五台山“殊像寺”</h3> <h3>五台山“显通寺”山门</h3> <h3>五台山“显通寺”内大门</h3> <h3>五台山“显通寺”金殿</h3> <h3>五台山“显通寺”金殿</h3> <h3>五台山“显通寺”金殿</h3> <h3>五台山“显通寺”金殿三塔</h3> <h3>五台山大白塔</h3> <h3>五台山“显通寺”阁楼</h3> <h3>五台山“显通寺”阁楼</h3> <h3>五台山“显通寺”下山路</h3> <h3>“又见五台山”表演中的送福节目</h3> <h3>四、山西应县木塔</h3><div>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br>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br>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br>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br>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br>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br>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br>释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br></div> <h3>应县木塔</h3> <h3>应县木塔</h3> <h3>五、山西云冈石窟</h3><div>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br>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br>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br>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br>建造历史:<br>1、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br>2、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br>3、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金碑》)。<br>4、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庙院尚存。<br>5、明代,大同云冈再度荒废。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br>6、清代,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br>7、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1952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br></div> <h3>云冈石窟入口</h3> <h3>云冈石窟第七窟</h3> <h3>云冈石窟第六窟</h3> <h3>云冈石窟第六窟</h3> <h3>云冈石窟第五窟“金佛”</h3> <h3>云冈石窟第六窟</h3> <h3>云冈石窟第九窟</h3> <h3>云冈石窟第九窟佛像</h3> <h3>云冈石窟第十六窟佛像</h3> <h3>云冈石窟第二十窟</h3> <h3>云冈石窟第二十窟</h3> <h3>云冈石窟第二十窟</h3> <h3>六、山西太原晋祠公园</h3><div>晋祠公园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br>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br>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br>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br>晋祠[1] 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br></div> <h3>晋祠公园湖面</h3> <h3>晋祠公园“飞龙阁”</h3> <h3>晋祠公园瀑布</h3> <h3>晋祠公园“仙翁阁”</h3> <h3>晋祠公园阁楼</h3> <h3>七、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h3><div>晋祠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距离市中心25公里,是一处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省、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阵地。晋祠博物馆作为晋祠风景区的主体管理单位,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br>晋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叔虞封唐后教化民众,治理山川,兴修水利,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因境内有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缅怀叔虞的功绩,遂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奉祀,故称"晋祠"。<br>晋祠博物馆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祠镇,依托著名风景名胜晋祠园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1952年成立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990年更为现名。晋祠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水经注》,是为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晋祠以古建筑、雕塑、名泉、古木著称于世,祠内风景秀丽,建筑宏伟,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古木葱郁,诗情画意。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晋祠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01538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开辟有傅山纪念馆、董寿平美术馆、晋溪书院、翰香馆等。<br>晋祠博物馆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绣、书画、碑刻、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物1600件,其中战国青铜器、唐华严经石幢、元青花刻花盖罐、山西地方名人如傅山、赵铁山、祁隽藻等之书画作品以及近现代折扇等是该馆的主要藏品。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管部、治安部、群工部及董寿平美术馆、傅山纪念馆等共12个部门。举办的大型展览有"中日书法展览"、"董寿平美术作品展"、"晋阳文物精品展"、"清代帝后文化生活展"、"翰墨迎春--山西近代书画名家作品展"等。1997年9月19日--1997年12月20日,应日本国文字文化研究所邀请,晋祠博物馆提供展品50件/套在日本大阪、滋贺等地举办了"傅山书画展"。该馆相继出版了《晋祠碑碣》、《华严经石刻》、《太原文物》、《翰香馆法书》、《中国晋祠》、《晋祠之铭并序》、《晋祠(宋代)彩塑》等图书资料。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晋祠博物馆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br>馆藏文物:<br>1、建筑<br>晋祠自创建以来曾经过多次保护性修葺和扩充,它展示着千余年间的历史文化信息。现今晋祠保存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组群10余个,410间之多,其主体建筑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后又经过金、元、明、清历代经营擘划,中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以圣母殿为终端的中轴线建筑相继建成,成为晋祠的主体。这组建筑布局合理,造型宏伟,以历史艺术价值高贵著称。中轴线两侧也随自然地势的高低错落排列了两组建筑:北边一组包括文昌宫、昊天神祠、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朝阳洞、三台阁等,这些建筑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边一组包括水母楼、难老泉、真趣亭、胜瀛楼、王琼祠、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等,既有楼塔耸峙,又有亭桥点缀,池塘映影,泉水环流。这些建筑虽不是同期建成,却好象按照一个统一精巧的总体设计而布列的,布局紧凑、规模宏伟,上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林翳掩映中时隐时现,清澈见底的泉水淙淙穿流,犹如一条碧绿色玉带把一颗颗熠熠发光的明珠串联起来,使得整个祠区分外清静幽雅,错落有致。既象祠观的院落,又象皇家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溪池映带之间,贯穿着千年宗祠与园林文脉,情景交加,和谐自然。<br>2、园林、古树名木<br>晋祠历史悠久,创始于西周初年,现存文字记载者,乃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其中云:"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现存圣母殿(原奉唐叔虞,宋天圣年间始改奉圣母)为宋初建造,殿前鱼沼依然存在,沼内小八角形石柱仍是北齐风格,其布局仍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原状。从古籍记述中得知,晋祠在北齐、唐、宋、元、明、清时期,都曾盛及一时。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山光水色优美动人,历代修建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郁郁苍苍的林泉掩映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殿宇、楼阁之间。人工建筑依托自然环境而建,交融一体。历代在晋祠增加的各类建筑物都具有园林建筑的风韵,能与晋祠自然风光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如,宋代建筑艺术典范的圣母殿、造型奇特的鱼沼飞梁、玲珑稳定的金代建筑献殿等,不仅本身具有精美的园林景观,而且在选址、布局上也是独具匠心、富有园林意境。<br>3、雕塑与碑碣<br>晋祠保存有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塑像100多尊;类型有泥塑、石雕、木雕、铁铸等。<br>4、壁画<br>在圣母殿、水母楼、关帝庙内保存有一批值得重视的宋元明清壁画,总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其画题、技艺皆具独到之处。<br></div> <h3>晋祠博物馆大门</h3> <h3>晋祠“水镜台”</h3> <h3>晋祠“晋溪书院”</h3> <h3>晋祠“对樾”牌坊</h3> <h3>晋祠“对樾”牌坊</h3> <h3>晋祠“献殿”</h3> <h3>晋祠“圣母殿”</h3> <h3>晋祠“圣母殿”门口</h3> <h3>3400年历史的古树</h3> <h3>不老泉</h3> <h3>晋祠后花园</h3> <h3>八、山西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h3> <h3>中国煤炭博物馆模拟“采煤井道”</h3> <h3>九、山西太原青龙古镇</h3><div>青龙古镇位于山西省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该村紧傍208国道、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全村总面积235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户数500户,人口1400人。<br>青龙古镇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之一。<br>青龙古镇文化源远,青龙古镇原名菁蒿嘴,(一种中药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出生于乾隆八年),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 "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王家成为当地官宦云集(三--五品官员多达130多位)商铺遍布全国各地的官商富贾, 发迹后的王家便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成为历史上北方的闻名重镇。<br></div> <h3>青龙古镇迎宾大道入口</h3> <h3>青龙古镇古城墙</h3> <h3>青龙古镇街景透视“千佛阁”</h3> <h3>青龙古镇街景“千佛阁”</h3> <h3>青龙古镇“千佛阁”</h3> <h3>青龙古镇文革时期照相馆</h3> <h3>青龙古镇街景</h3> <h3>青龙古镇街景</h3> <h3>青龙古镇街景</h3> <h3>青龙古镇“千佛阁”城楼门洞透视文昌宫</h3> <h3>青龙古镇城墙</h3> <h3>青龙古镇城门</h3> <h3>十、山西太原迎泽公园</h3><div>太原迎泽公园是太原市内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公园总面积为666900平方米,其间种植了数万株观赏树木,桥、廊、亭、榭多不胜数;悦心苑、水族馆、并芳堂、木香院、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杏花园、玫瑰园,各有特色。土石假山东西而峙,起伏延绵,草木葱茏。<br>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门附近而取名。它居于市中心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迎泽公园,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成南、北、中三个部分。中湖东侧,长廊蜿蜒,长达150米的廊式木构建筑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十分美丽。中湖南面,假山堆砌。假山脚下,水榭伸至湖心。迎泽湖上,桥梁横跨,游船点缀,颇有生气。<br>迎泽公园内布局基本按地形划分,分为北湖景区,中部景区,南部景区和南湖景区。<br>北湖景区建筑绣绮亭,迎泽公园西门附近还有景亭,果园附近有玫瑰亭,与长廊相对的有六角亭,牡丹园里有牡丹亭,小茅亭,四角亭。<br>中部景区建筑藏经楼,位于迎泽公园中央,各式桥,廊,亭,榭及棚架,雕塑等园林小品星罗棋布,掩映在碧树鲜花丛中。迎泽公园内建有花展馆,水族馆,书画展览馆,盆景园和牡丹,芍药,玫瑰等多种专类植物园,还建有网球场,微型高尔夫球场,游乐场等娱 乐活动场馆。<br>南部景区建筑悦心苑是结合古典楼榭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于一体的园林建筑,是迎泽公园各类花卉展览的主要场所。南湖景区设有池越忠烈士纪念碑。<br></div> <h3>太原迎泽公园大门</h3> <h3>迎泽公园内圆门</h3> <h3>迎泽公园水面倒影</h3> <h3>迎泽公园雕塑</h3> <h3>迎泽公园湖面倒影</h3> <h3>迎泽公园藏经阁</h3> <h3>迎泽公园双塔倒影</h3> <h3>迎泽公园双塔倒影</h3> <h3>迎泽公园双塔</h3> <h3>迎泽公园阁楼夜景</h3> <h3>迎泽公园夜景</h3> <h3>迎泽公园双塔夜景</h3> <h3>迎泽公园圆拱桥夜景</h3> <h3>迎泽公园湖边长廊</h3> <h3>迎泽公园塔楼夜景</h3> <h3>迎泽公园藏经阁夜景</h3> <h3>迎泽公园湖面夜色</h3> <h3>迎泽公园湖面夜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