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座落于青海省玛多县花石峡镇的冬格措纳湖又名托索湖、黑海,被当地藏族群众奉为“圣湖”。形成于三十多万年以前的冬格措纳湖,在漫长的岁月里,本应汇入黄河的她却另选择了去柴达木盆地,雪中送炭的将她的圣水送进了高原聚宝盆,孕育出聚宝盆里珍贵的绿洲文明。</h3><h3> 选择去冬格措纳湖,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处高原湖泊,更是因为她处于黄河源头的三江源保护区,喜欢自然地理的我就喜欢这种充满着原始、神秘、野性之美的冷面圣湖,因为心有所系,在人们不太看好的一个初秋,我随着被她牵着的心走进了她。</h3><h3> (下图为冬格措纳湖环湖的道路)</h3> <h3> 黄海源头巴彦喀拉山的冰川</h3> <h3> 有了路牌的提醒,就知冬格措纳湖不远了</h3> <h3> 走进冬格措纳湖其实不算难。我选择了从花石峡经圣湖的南边入口,入口的岔路需得细心,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不太起眼的岔路口。</h3> <h3> 从岔路口走进,也就进入了环湖的道路。</h3> <h3> 环湖的道路其实是一条不算宽大的砂石路,行驶其上,车颠得厉害,车身和身体都不停地抖动。</h3> <h3> 看看时间已到中午,肚子在提醒我们,该停车做饭吃了。</h3> <h3> 一阵忙碌可口饭菜摆上了桌。</h3> <h3> 在四千一百多米的高原上,用高压锅压饭,饭菜一样香甜。</h3> <h3> 冬格措纳湖地处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东西长45公里,西北宽1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环湖一圈虽不到两百公里,但用时的多少却不好说。我们从南边进入湖区时已是中午,然后依照顺时针方向环湖,虽知时间够用,但深知不得大意,一定要在天黑前走出冬格措纳湖,不然只有黑夜、寒冷、饥饿、野狼来陪伴我俩。</h3> <h3> 流向冬格措纳湖的小溪。</h3> <h3> 群山环绕的冬格措纳湖,接纳了无数条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溪流,就是这些无数条溪流的汇集,才使得冬格措纳湖有源源不断的水源。</h3> <h3> 冬格措纳湖冰山一角。</h3> <h3> 我夫妻俩边走边玩,不停地欣赏着她婀娜的身姿。</h3> <h3> 从南线进入冬格措纳湖,只能远远地眺望她婀娜的身段,却不能近距离地轻抚她的肌肤。</h3> <h3> 虽时值初秋,但湖边却冷风习习,加上正赶上高原多变的天气,更加深了她的神秘和不可侵犯性。</h3> <h3> 站立山巅,遥望圣湖,湖面犹如一块跌落人间、千山环抱的碧玉翡翠。</h3> <h3> 哪怕是浓浓的白云,也依然掩饰不住你的美丽。</h3> <h3> 这里人迹罕至,更显示出你野性的魅力。</h3> <h3> 天,水,草原和谐相依,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图画。</h3> <h3> 南侧的道路大多在山上蜿蜒,在这里只能遥看冬格措纳湖。</h3> <h3> 我们一路走来,鲜有游人到此,偌大的湖边,只有孤寂的我俩。</h3> <h3> 一望无际的草原深处,神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像天上的星星在眨眼。</h3> <h3> 在绿山的环抱中,冬格措纳湖犹如镶嵌在群山之中的巨大宝镜,照耀着玛多人民的绿色生态环保之路。</h3><h3> 站在路边,如果静静观察,就会发现远处有成群的藏野驴闯入视线,它们三五成群不停地奔跑,或是就地打滚嬉戏玩耍,完全一副悠然自得的和谐景象。近些年来,随着游客特别是喜欢户外和冒险的驴友越来越多,国家加大了保护冬格措纳湖的力度。我在想,这条环湖的道路久未维修,可能就是想让游客知难而退,从而阻止一些游客前来游玩,通过一些措施和手段,使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h3> <h3> 似雄鹰展翅在高原上。</h3> <h3> 路不是很好,草原就是路,路就在草原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游客的到来,对高原生态环境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h3> <h3> 离天最近的草原令人遐想和发呆。</h3> <h3> 看得出来,环湖路上鲜有游人的车来往。说实话,如果你对地理不是十分感兴趣,不来这里是正确的选择,这里除了冷和高反之外,车一路上都是行进在砂石路上,碎石特别多,坐车的感觉像是发颤,车和人都应经得起颤抖的考验。另外就是这是无人区,一旦有什么状况只有自己去独立解决,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h3> <h3> 我就喜欢这充满原始和野性的地方,看似柔弱的我却有着一探究竟的性格,</h3> <h3> 环湖路上唯一的房屋就是这几座寺院和佛塔,它静静的伫立着,这是藏民信仰的寄托。可我历来对寺庙不感兴趣,甚至有所抵触,看见了也就选择了快速离开。</h3> <h3> 环湖的道路不要担心迷路,湖的南边没有第二条路可走。</h3> <h3> 高原天气虽有多变,但老天相对于我们的闯入非但没有变脸,反之还算得上是笑脸相迎了。</h3> <h3> 我顺时针来到冬格措纳湖的西北角,一条河流从迎面方向流来,据我的地理知识判断,这就是从海拔四千一百多米的湖中流出的淡水,就是这条河流,孕育出了柴达木盆地的绿洲文明。</h3> <h3> 圣洁而清澈无比的湖水,流过心田,洗净尘世,心如止水。</h3> <h3> 冬格措纳湖的圣水向柴达木盆地流去。</h3> <h3> 再向前走去,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走进了冬格措纳湖。</h3> <h3> 冬格措纳湖唯一的三岔路口位于西北角。来到这里,一处岔口就摆在你的面前。向左的一条路路面相对宽大和平整,而向右的一条路似乎不像公路,甚至连一条乡村机耕道都不如,顺着右边的道再往前看,一条河流又冲断了道路。按常理,一般开车到此的驴友如果不假思索,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左边相对宽大的道路而前行,可我之前是做了细细的功课的,深知想环湖就必须靠右行,而向左的道路只能渐行渐远,不过可以通向山顶和高速路相会。在这里,你必须平静心态,要根据你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来正确判断和选择方向,记住,这里没有人能够帮助你。除了这,你还得克服无人区的恐惧心里。</h3> <h3> 我选择了靠右的这条路,那是我的自信。可看到这条路后心又凉了。山上冰雪融水汇成的一股溪流冲段了前方的道路,两驱的奇骏不敢贸然涉水,原路返回心又不甘,现场唯一男性的我这时也有了为难的感觉,可一想到马上就可亲临冬格措纳湖身边感受她的冰晶玉洁了,心下一横,决定用脚试水躺过河去,还好,除了冰凉,水倒不是很深很急,我判断着,车能够越过去。穿鞋,上车,手动一档,胆大心细,嘿,我过去了。</h3> <h3> 一路走来,在南线只能远眺神湖,心有遗憾,而只要过了前方垭口,就真正意义上来到她的身边,心渐迫切!</h3> <h3> 进入环湖路来,在颠簸了数小时后,终于来到了冬格措纳湖身边。</h3> <h3> 驾车沿着环湖碎石艰难前进,出行的意义不在于出行本身,千山万水,只为那份念想和挚爱。</h3> <h3> 回望来时方向,冬格措纳湖水就是从前方垭口流向柴达木盆地。</h3> <h3> 冬格措纳湖是神奇而知名的。我无法想象也不曾想过我终有一天会跟她邂逅,一睹它的“冰晶玉洁”之美。</h3> <h3> 如果说冬格措纳湖是天之杰作,它的美就是少了很多人为的雕琢和塑造,它顺了自然的旨意,在时间的怀里慢慢成长,任凭风雨霜雪对它的蹂躏或洗濯。</h3> <h3> 信步湖边,她的美丽不容亵渎。</h3> <h3> 只静静凝望,都不忍用自己的手脚去玷污她的心灵。</h3> <h3> 整个湖边几乎没有游客,连过往的车辆也几乎没有,湖面很安静,坐在湖边,但见湖面上的精灵在不停地飞舞嬉戏,湖远处的山峦倒映在湖面上与水一起形成了阵阵涟漪,透过云缝的阳光零星地洒在湖中,波光粼粼甚是美丽。美丽的圣湖,我真的感受到了你的圣洁与美丽!</h3> <h3> 她,她,都是我的最爱!</h3> <h3> 冬格措纳湖记忆!</h3> <h3> 媲美圣湖!</h3> <h3> 环湖路北线几乎贴近湖水而行,因此,我想北线也应该是最受驴友喜欢的一条线,特别是对于只想亲近湖又不想环湖的人,你的第一选择应该是走北线。</h3> <h3> 冬格措纳湖的美丽用语言去形容会觉得很贫乏,只有当你静静地坐在湖边去慢慢欣赏和体会眼前的一切,你会发现此刻自己内心竟然有一份纯净和感动的情愫在涌动。</h3> <h3> 天色将暗,回花石峡还有路需要走,且我还不知其路况。</h3> <h3> 砂石路上的独舞。</h3> <h3> 冬格措纳湖,真正的一片净土。</h3> <h3> 终于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不过,为了保护这里脆弱的生态,是该拆除了。</h3> <h3> 天上圣湖。</h3> <h3> 在冬格措纳湖湿地公园石刻前。</h3> <h3> 到了湿地公园石刻处,也就到了冬格措纳湖的东北角,来到这里,应该说就走完了环湖的湖边道路,剩下的就只有寻路回花石峡镇了。</h3> <h3> 话到此处,环湖到这儿应该说已到尾声了,可好戏才刚刚开了个头。</h3><h3> 其实在冬格措纳湖东北沿湖有一段德玛高速经过,高速公路在湿地公园石刻前设置了一处临时停车观光地,在这儿停车后不但可以在路边观湖景,而且驾乘人员还可以跨越护栏走到湖边与湖水亲密接触,只不过车辆无法驶离(驶入)高速路。由于相对来说这儿常有停车观湖景的游客,所以便有藏民在湖边搭棚摆摊做起了小生意,进入环湖以来,终于见到有人了,自是高兴和轻松一番。正在石碑前拍照留影之时,见有两中学生模样的藏族女孩,甚为亲切,与之攀谈后却被告知这儿虽然距花石峡只有十几二十公里路程,但唯一的一条道路却十分难行,见天已暗淡了下来,我们不敢过多停留,谢过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向着花石峡走去。</h3><h3> 离开了石碑,别过了小女孩,再细细一看我们要走的路,它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路,更像是由车轮在湖边草地中碾压出来的一条条车轱辘印迹,很窄很颠,有时路边还有积水而成的草滩,我生怕有沼泽,只得小心翼翼,寻路缓慢驶去。</h3><h3> 道路在草地里蜿蜒前伸,一路上除了我夫妻俩便没有第二辆车和人了,看着这样的道路和越来越暗淡的天空,一种孤寂和无助的感觉袭上了心头,独行无数,唯此时此刻的心里才有了一丝丝不安。</h3><h3> 由于有高速路通过,它把沿湖边的草地侵占得越来越窄。我所行的这条简易道路已没路可走,它只得从高速路基下的涵洞穿了过去,穿过涵洞继续沿着高速路的北边向东走去。本以为就一直这样走下去,但这条便道只在这里画了一条大大的弧线后又从高速路基下的涵洞穿过去了。我驾着越野小心翼翼地走向涵洞,但在出涵洞时却发现洞内的水泥路与洞外的土路间有一大大的水坑,水坑里的水特别浑,看不清深浅,不敢贸然下去,晃荡了几下,仍难得出水底路况的准确答案,无奈的我再次脱掉鞋子涉水试深浅,海拔四千多米的水啊,彻骨的冷,还好,水坑不是很深,坑底也不是很软,用我的经验判断,越野可以走出。几乎是跳着上了岸,然后快速地洗去泥浆,穿鞋上车,手动一档,车在坑里左右滑动,但还是慢慢淌过去了,无多惊险。</h3><h3> 继续朝前,心里正暗自得意时,却见车头前的道路渐渐被水淹没,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洼地,更像一片沼泽,被水淹没的路面时隐时现。我不得不再次停下车来,在昏暗的夜色中走到路的尽头细细查看,一段大约一百多米的水漫路段映入眼帘:水面的多条车轱辘印迹扭曲深陷,深陷的沟内填满了水,水与沟外沼泽水连成一片,只有少许沟沿的黄泥露出水面,深陷的沟壑在暮色中似乎是一张张张着血盆大口的魔嘴,正在准备吞下不知高低的试图闯入者,看着这番景象,我和老婆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心也凉了半截,我连下去一试深浅的勇气都荡然无存:怎么办?身边空无一人,且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前行肯定会陷在泥沼里将无法动弹,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原路返回?又得用五六个小时才能走出,且夜晚的冬格措纳湖将由美丽变得十分狰狞恐怖,整个环湖就只有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销售点,只有那里才可能有值守的藏民,想到此,我们立马后退,将车后退到一稍宽处才掉过车头,向刚才遇见的两位小姑娘的销售点走去。看来今晚只能将车停在此地以藏民为伴,以车为床对付一晚,来日再沿湖回返了。</h3><h3> 回撤经过第二高速路涵洞时,意外发现这儿的高速路侧护栏被损, 车可以直接开到高速上去,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不假思索地就将车开上了高速。</h3><h3> 上了高速着实让我高兴了一番,但随之而来的烦心事儿又袭上心头:上高速的一侧是与我今晚的目的地花石峡相反方向的一侧,我知道如果这样走下去就会走到柴达木盆地,如果这样走下去只会离花石峡越来越远,虽然深知这一点,但也别无他法,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心想只有从下一高速公路的出口使出后再折返回来,虽越来越远,实则是走了一公里就少了一千米。但这里基本上是无人区,高速公路在这里却是几十公里无出口,我约莫走了近四十公里还是不见出口,心也越来越急躁,好在这时看见了一处直接通向回返车道的便道,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拐进了便道,走在回返的高速路一侧,心头渐渐平静了许多。</h3><h3> 花石峡有个高速路的出口,我也只能从约还有六七十公里的花石峡使出了,心想我进高速没从入口进,出口时可能要说点多话,或许会要求我缴纳全程的高速费,我边走边想了一些应对的办法。</h3><h3> 高原上的夜晚虽然令人感觉有些许冷意,但云际间突然冒出的繁星又令人兴奋和遐想,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车速,开着车窗在高速上行驶,夜色中的高原和湖泊只能凭心去感受,原野的自然空气不断地浸入心脾,慢慢地我的心情好了起来。不知不觉,花石峡到了,我不假思索地将车开到了出口。</h3><h3> “咦——,你这车怎么没有入口处的记录哎?你是在哪儿上的高速?”这辈子就没说过谎话的我只好把事情的缘由讲了一片,重点阐明了因为没有回花石峡的路了,且刚好那里的高速路有一处未封闭的缺口,我就上来了。收费员不这么认为,向我耐心讲明这种情况还是属于被罚的对象,说这在全国都是一样的,要罚三百多元,我反复阐明了自己一不是有意为之,二是你们高速路有缺口也不去封闭,容易误导他人,期间收费处还来了一位领导,他俩都耐心地向我讲明了这是国家高速公路的收费制度,还说我如果是从这个入口进来后又从这个入口出的话(中途又没有从其它任何出口使出的话)就得罚七百多元,没办法,从内地来到这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在天又黑车又少的情况下我只好交了三百多元的罚款才使出了高速,心虽有憋屈,但一想到自己终于没有被困在冬格措纳湖的沼泽里,心里也就自然平静了下来。</h3><h3> 圣洁的冬格措纳湖,你像一位冷面的女神,撩人心扉,总有各路翩翩公子不远万里来到你的裙前一享你的冰清玉洁和妩媚,虽身体、心里、金钱等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能和你厮守一天一夜则无怨无悔。</h3><h3> 第二天我又驱车去了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在第三天原路返回到花石峡时的无意间,我发现了其实就在离花石峡镇不远的地方,又一处可从高速公路上直接下到国道上的被损缺口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真正不平静了——</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