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踩水引出的思考》

令狐

<p>  八月。北京的天气依然闷热,中伏天里湿度比头伏还要高,身上粘粘的稍动即汗如雨下,家中虽有空调,但不常幵,一是常在空调房间呆着容易引发心血管病,孩子更容易患感冒,二是从节能、环保和科学生活方式的角度讲,最好让身体接受自然温度享受自然风。天气预报当天有雷雨,但从早上到下午只闻雷声不见雨滴。那天刚好是休息日,小孙女让妈妈放音乐在楼上跳舞,浑身汗叽叽不停的跑下楼更换漂亮裙子。傍晚惊雷过后雨终于下下来啦!看窗外平日里平整的水泥路面上一会儿变得坑坑洼洼,雨水一滩一滩,小孙女高兴得穿上长统彩色雨鞋,打着小雨伞拉着我的衣服嚷嚷要爷爷奶奶陪着下楼去踩水!我实在不想去陪她玩这种游戏,但小姑娘一个劲央求爷爷,小嘴翘着假装不高兴,老伴也说大孙女那会一下雨就拉着下楼找水坑踩水,这会怎么能不陪呢!一想也是,过几天小孙女儿就五岁了,我还真没有陪她雨中踩水呢!想到这些马上换装陪同下楼。</p><p> 雨水一直不大不小的下着,小姑娘举着伞双手放在胸前,认真找着地面的水滩踩踩踩,广场不大,一会儿就走完一圈。雨又下大了起来,奶奶提出回去吧?小姑娘还在兴奋中根本不愿回去,伸出三个小指头说"再走三圈吧!“我们笑着答应她继续踩。小姑娘在前面踩踩踩,我们在后面跟着走,看着她专心踩水的样子,我想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我们这代人在计划经济物资匮乏年代成长,在那个年代里,哪家孩子不是好几个,春夏秋冬四季如同放鸭,雨季哪个孩子不是泥一脸、水一身,夏季哪个孩子不是在太阳下晒得黑不溜湫!冬季更是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小手、小脚冻得象胡萝卜似的也没事。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要什么有什么,太容易获得需求,太容满足欲望。出门坐车、回家吃现成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肚子饿不着、身体冻不着,偶尔有这样的机会稀罕的不得了。 由此引起我一个思考:现在的家庭大都是4个老人照看1个或2个孩子,孩子们个个都是王子和公主。在科技发达、信息、网络传媒渠道广、消息传播如此之快的今天,这些孩子们从年龄上比我们接触事物早、认知世界早,会享受、会消费。在过分呵护嬖爱下,没吃过苦,日常生活中喜悆畏难,缺乏责任心和勤俭节约理念。学习上少劼进、乏阅读、盲目自信缺谦卑。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多,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感恩理念。这些现象在每个家庭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不管是社会、还是幼儿园、学校、家庭,我们总是怕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输在起跑线,小小年纪就开始“双语教育”“钢琴培训"书法熏陶""舞蹈艺术训练"等等,过早追求知识教育,相反忽略孩子的天性,剥夺与大自然亲近、强壮体格锻炼、认知了解世界、丰富想象力、培养独立行为能力的机会。更在重视这些知识教育的同时,悄悄丢掉了对孩子传统文化感恩、孝心、礼仪等学习、理解、传承、弘扬的引导、灌输、培养而进退失踞。</p><p> 我们这代人跟随祖国的发展,从艰难岁月中一路走过来,珍惜时光、懂得遵纪守法,勤俭节约、不怕苦、不怕累深入骨髓。上班那会认真工作,生怕出错给党、国家、集体造成损失。退休了说好好享受晚年幸福,常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一回到家就又习惯的干这千那停不下来。有些时候真应该帮一帮,但帮多了就成了我们应该做的,偶尔不做倒成了我们自己的问题,这种帮实际上毁了孩子也累倒我们自己。孩子们在我们这种大包大揽、不辞辛劳帮助下,滋生惰性只愿享受失去自我,由个体家庭反映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折射出整个社会在孩子教育上出了问题。</p><p> 就拿我们俩老来说吧,退休后到北京带孙女,常常是我们帮着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学。为有足够的睡眠保障上学、上班,有充沛的经历学习和工作,我们代替了大部分本应由小家庭成员自己去做的事情。买菜、做饭、收拾房间。吃饭时将饭端到桌前、筷子递到手上,出门是我们准备这准备那,脏衣由我们收拾洗净叠好放在柜子里,剩莱剩饭常常是我们怕浪费而多吃多占,我们感觉应该如此。时间长了孩子们也习惯伸手即来,忘了在家庭中自己本该做的事情和责任、义务。</p><p> 在小区认识不少退休后来京帮助带孩子的老“北漂",在一块交流大家都有同感,都认识到这样帮助下去不行,但都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快,孩子们工作生活不容易,边说边不断的帮着。而我们的网络媒体电视为了经济利益、为了收视率,不少娱乐综艺节目宣传的总是吃、喝、玩、乐。不少幼儿游戏节目也是宣传吃喝玩乐。有电视台播放的游戏节目,规定时间单腿跳到某地拿东西,看谁拿的多,也是拿吃的、拿玩的。小朋友穿越障碍去拿东西,也是看谁拿吃的、拿玩具多。还有一档《小伶玩具》的节目天天俩个小女生坐在那里讲什么好吃,什么好玩。媒体的这些宣传灌输一旦形成主流,毁掉的是一代人的人生正确价值观,使人盲目自大、内心空虚、浮躁。按现在我们社会、教育、家庭三方的教育基调发展下去,孩子虽自然无恝但力不能胜,温室的花朵终经不起风雨的打击,真令人焦虑和担忧。</p><p> 近期看一篇文章讲述国外幼儿教育特色:文中讲到德国注重孩子的”善良教育"、以色列重視儿童的"劳动教育”、比利时规定幼儿游戏和绘画教育、日本有意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教育、美国偏重儿童沟通能力教育等等,古人曰“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用众》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和教育方法,真值得我们这些做孩子家长、长辈、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学习借鉴。</p><p><br></p><p>令狐培刚(林培刚)2019年8月13日写于北京昌平名佳花园居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