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冀中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全国首批爱国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单位之一,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br><br>现存地道3000米,对游客开放地道1200米。 1959年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落成,聂荣臻元帅题写了馆名 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div>这些老帅将军们仗打得好,字也写得这么漂亮!</div> <h3>冉庄地道纪念馆</h3> 这么长的通道,旅游旺季人不会少啊。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h3>地道遗址1959年建馆</h3> <h3>民兵当年用的土电话,喊话喇叭筒,耳边似乎听见 队长高传宝喊: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h3> 軍鞋 锥子 文件,, 刀枪 地雷。。 民兵的子弹袋 <h3>连环雷</h3> 地下兵工厂制作的地雷 <h3>锣声响起,人们迅速进入地道。油桶里点鞭炮当机关枪响。。。</h3> 县武委会奖给冉庄民兵手枪1支,步枪2支及一大批地雷和手榴弹,授予“地道战模范村”锦旗一面,并颁发了嘉奖令。 县武委会主任陈树仁当年所用 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展厅内珍藏着宝贵的革命文物431件,其中一、二、三级革命文物101件。 <h3>牲口槽子地道口</h3> <h3>墙上的枪眼</h3> <h3>水井地道口</h3> <h3>地下兵工厂</h3> 展厅里--打卡 <h3>朱老忠的大钟</h3> 地下兵工厂 <br> 一说到地道,就有一首歌在耳边回响,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可能当年这个电影看次数不少。 抗日英雄李连瑞 <h3>正门一组群雕:抗战奇观 地下长城</h3> <h3>景区简介</h3>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Museum of the Tunnel Warfare at Ranzhuang)是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 日本鬼子对冀中大平原进行蚕食封锁扫荡,烧杀掠夺罪行累累 国共合作宣言--- <h3>黄敬 应该是中共冀中省委书记,冀中八路军部队改编为第3纵队,由吕正操、孟庆山任正副司令员。</h3> <h3>冉庄地道名闻天下,打得鬼子鬼哭狼嚎</h3> 男女老少齐参战,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 把他们全埋葬。 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冉庄一带人民开始挖地洞,最后挖成地道。 从展厅可以进地道,我们进去体验看看。走了不远就从一个洞口出来,到了老街上。。。。 <h3>地道翻板-对付敌人</h3>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村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一个地道口 <h3>老街,前面居民区,游客最好不过去打扰</h3> 街面上还是保持着上世纪三 、四十年的样子 <h3>看见这大钟,想起看过的电影 红旗谱。树已枯死,钟声犹在。</h3> 十字街头老槐树上的大钟,不忘初心警钟长鸣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前面那有个地堡样的东西,有枪眼,可以阻击敌人,老乡说旁边有个小庙,当时都是地道进出口 <h3>高楼工事</h3> 拍摄基地外景 那些照片都是这里拍摄过的影视片吧 这外景地也像个这类电影的小影视城 这是个水井地道口吧 据说在这个外景地拍摄过不少影片,最熟悉的莫过于地道战,那时也真没几个电影可看哈。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就是这里河北省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 聂荣臻元帅曾为此展馆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