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似乎身处大漠就要追着太阳跑,追日出,追日落。人们也乐此不疲的追赶着。天还没亮,我们就动身前往塞外江南居延海观看日出。</h3> <h3>日出是光线最柔情的表达,居延海日出更是如此。当晨光洒在湖面,铺满湖边那一片片芦苇丛中,似乎给她们都镶上了金边,煞是美丽,时不时的鸟儿掠过,更是增添了几分生动活波。太阳一点点的升起,万物都变得那么神圣。仿佛被这光芒注满了灵气,格外朝气蓬勃、摇曳生姿。如果到达这里,一定会被这里所深深打动,我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这样一次日出,被感动,为这样的美好深深祝福。</h3> <h3>居延海,历史名泽,位于内蒙古阿拉善西部, 因古代匈奴居延部落曾定居于那里而得名。说是海,其实是一个时空局限下的误解。在古代中国,内陆深处的游牧和农耕少数民族,只见过草原、雪山和河流,沒见过海, 一见大片看不到边的水面就叫海。如西北的青海湖,西南的洱海,居延海也是如此。</h3><h3> </h3> <h3>古时, 居延海是三千弱水流汇而戌的西北地区少有的内陆大湖泊,面积与南方的云梦古泽相近,曾碧波荡漾,绿洲戌片,草肥水丰,牛羊成群。临水而聚的匈奴、乌孙、大月氏、党项、蒙古等多个民族,曾在那里与汉民族一起,开辟出了丝绸之路,交汇和沉积出了灿烂而悠久的古代文明。</h3> <h3>史载,霍去病的铁骑曾驰过那里,苏武与张骞的旌节都曾飘过那里。还传说,大禹曾在那里治过水,庄子曾在那里逍遥游,道家鼻祖老子则在湖边骑着青牛升了天。然而,流沙裹水,环境变迁,在岁月的延伸中,本很浅弱的沙上之水不断萎缩,且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游移不定。至近代,居延海承载了千年游牧农耕、商贾驼铃和烽火狼烟后,累了,老了,瘦了。峥嵘岁月渐渐远去,滾滚黄沙不断拥来,丝路足印被裹埋,铁马金戈被消弥,水和文明都几近湮灭在干涸的河床上。</h3><h3><br></h3> <h3> 具说居延海,由于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得道成仙,从而使居延海的地位更为凸现。传说老子出关前留下五百字的《道德经》,让后人品味不已。最后化身入海,踪迹不见。老子出函谷关以后,去了哪?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但是在居延海得道成仙的传说确是有史可查的。那就是居延海,后人就称这个地方是“流沙仙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