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是一副好药

老姐

<h3> 回顾刚刚结束的南疆12天万里环线自驾游行程,只所以留下深刻而有意义的念想,不仅是那难忘和美好景色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它是对我这几年身心修炼的一个严格检验。当我站在海拔472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高歌一曲而毫无高原反应时,当我赤脚站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丘上尽情享受轻轻吹拂的沙风时,心底里荡漾出一种美好的感觉,那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却难于想象的!那种震撼无以言表。</h3><h3>  站在沙漠里的胡杨树前,领略那种生命与死亡的启示:活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顽强坚毅的千年胡杨在夕阳下释放出生命的尊严,展示出它强大的能量,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瑜伽精神吗?</h3> <h3>  今天的我,与过去的我,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两个自我。回想认识瑜伽前的那个自我,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生活在一种紧绷状态中。整日里紧张兮兮、严阵以待,铁姑娘、虎妈、女汉子,这都是那个时代“我”的标签,情绪的焦虑与烦躁不安,头痛、失眠和各种不适总是与“我”相伴。似乎在生命的关键时刻,灵魂被按下了暂停键。更让“我”雪上加霜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我”完全处于瘫痪状态。然而,上帝不会忘记那些弱者,生命的际遇,花甲之年时有缘认识了唐一杰老师,开始了从治病--疗愈--唤醒--觉醒--蜕变的过程。</h3> <h3>  几年来的练习体会很多,但体会最深的还是全身心的放松。渐渐地领悟,慢慢的体会,意识到“放松”才是生命的真谛。当放下了意识上追求完美的挑剔心态,放下了执着与评判的固见,放下了烦恼与焦虑,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回归自然,回归自我。过去那些限制性的思维,一点一滴,一丝一毫慢慢觉察,慢慢领悟:是那些束缚我的思维模式,是那些耿耿于怀的琐事,让身体变差、让情绪变躁。终于意识到了唯有接纳、认可,与过去的自己或事件和解,才可以让自己放下。当一切能够放下时,才会身心健康。以前想不通的事儿想通了,看不惯的人看惯了,不再执着任何的相,明白了只有放下一切,才能得到一切。</h3> <h3>  意识上放松和身体放松是相辅相成的,曾经一段时间练习冥想打坐但一直效果不佳。当我终于领悟到没有目的的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时,才真正进入到那种“无为”的状态。在持续的练习中,沉浸在静谧与松沉的境界,当自己从头顶至腰骶间产生一股冰凉的感觉,犹如一丝清泉缓缓流过骶椎,突然间全身出现了一种发热的状态,当浑身浸出了汗水时,那种周身通畅淋漓尽致的自在,简直“爽”极了!</h3><h3> 在练习各种体式和功法中,放松更加重要。比如说导引式,我起初只是硬邦邦地敲打,效果甚微,在多次听唐老师讲解后慢慢领悟与体会,由心而感,由意念引领的揉敲,才能真正让身体放松下来。在意念的放松中接纳身体的各种“结”,与这种特殊的语言对话,让多年来僵硬的身体放松下来。由于身体中各种”结”的软化,气血的充足与通畅,使从前那个行动缓慢、步履蹒跚的我,变得走路自如,敏捷灵活,不仅甩掉了绑在腰上多年的骶髂骨腰带,还扔掉了各种各样的药瓶和保健品。更加神奇的是年过六旬的我还长高了一公分。</h3><h3> 我再也不是那个被判为弯腰驼背的“半残废”了。当回头看看这几年的历程时,发现最好的药神就是自己,而放松则是药处方中最好的一味药。每天清晨,对着镜子里的自我微笑,一个放松而明亮的眼神,一种肩膀下沉的松气,一个气沉丹田的意念,便开始了美好的一天!</h3> <h3>  几年的练习养成了将瑜伽功法注入生活中的习惯,无论是起居、休养还是做家务,我都会功法纳入这些活动中。尤其是近年来因身体变好开始了的长途旅游,不管是在万里之遥飞机上,还是在长途颠簸的汽车上,解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方法就是随机动态地放松与运动,抓紧时机在每一个景点,每一个场合,做因地制宜的放松、呼吸和运动。</h3><h3> 当意念带来全身心的放松时,就会带着放松的心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带着探索和挑战自我的心,感受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节拍,感受喜悦,回归自然,不忘童真。在高原沙漠,绿水青山之间,享受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徜徉在夕阳中,唱响落日的辉煌,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因为生命的权利就在自己手中!<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