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治家永阳李

青青李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礼乐治家永阳李</b></h3><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李青</div><h3>&nbsp; &nbsp; &nbsp; &nbsp;<br>&nbsp; &nbsp; 李姓的前身为理氏。皋陶是理氏之始祖,李利贞是李姓得姓始祖。皋陶的后代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纣王的意旨,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的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并在苦县定居,从此李姓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大姓。李利贞得姓后,兴于周秦,显于汉晋,而盛于唐。<br>《新唐书》载武后迫害宗室,江安王元祥次子李皎之子李丛流落南安,丛子万康公成为入闽始祖,其后人散居永安、永春、泉州、漳州、仙游、莆田、福州(三山)、长乐等地。永泰埔埕,溪峙,池头等支系李姓即分别迁自白塘,三山,汾阳之江王支系。<br>永泰李姓支系繁多,据史料记载,大部分是唐高祖李渊公之廿子元祥公后裔,大多居于江西,南京,德化,莆田,仙游,漳州,安溪,福清,福州等地,或经商,或避乱迁徙入樟居焉。部分支系是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奉拔入樟。<br>永泰李姓,源远流长。后汉乾祐戊申年(公元948年)李英公先祖第一支迁徙洑口乡紫山村溪峙自然村入樟开基,至今有1067年。英公系出陇西,脉自唐高祖第二十子,江王元祥公之第十五世直系裔孙。距今一千多年来永泰李姓繁衍有一万余人,由56个支系分别不同朝代入居19个乡镇,78个自然村。</h3><h3><br></h3><h3><b>永泰陇西堂</b>:</h3><h3><br>1999年1月24日成立第一届永泰县李氏宗亲联谊会,开始联合修谱工作,2000年8月李氏族人编撰的《陇西永泰李氏谱志》圆谱出版。2013年4月28日永泰陇西堂(永泰李氏文化活动中心)破土动工,永泰陇西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城峰镇力生村池楼自然村(李厝原址),占地面积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造价300多万元,内部结构分上、下两层,楼下正大厅为各宗支开基祖的祭祖,大厅四周墙壁为李氏家训、祖训、名人名言、李氏精英专栏等其余作为活动场所。楼上设办公室、展览室、书画室、小型会议室、同时可设资料室、休息室,接待室等。<br>附属建筑是上、下两层。楼下设厨房和洗手间,楼上设值班室、储藏室等。</h3><h3>永泰陇西堂历经四年时间的建设,现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和部分装修工程,拟在2019年10月5日举行落成庆典,庆典之后正式投入使用。</h3><div><br></div><h3><b>李乐治家&nbsp; 木子为李</b></h3><h3><br>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经历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消无声息地积淀,历代人的坚持,虽未给后辈留下万顷家产,但却为后辈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br>家风是最贵的不动产,良好家风传承无形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髓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留下了珍贵的精神瑰宝。<br>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的家风铺垫,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的财产,因为财产常常会被瓜分而最终馨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傲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br>永泰李氏族人正是秉承延续祖先礼乐治家,诗书修身,木子为李的精髓,传承、传播、传递李家博学之传统,恪守家族准则,传承家族美德,肩负重任一代一代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团结互助,勤劳致富,建功立业。<br><br></h3><div><br></div><div><b>永泰李家学子篇:</b></div><div><b><br></b></div><h3>永泰县在宋代爆出古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两大奇迹,“七年三状元,父子六进士”曾经举世惊羡。</h3><div>永泰李氏秉承耕读传家,孝悌敦睦,忠孝廉洁,尊老爱幼的家风家教,耕读文化潜移默化代代相传......</div><div><br></div><div>李统铨博士:永泰县大洋镇叶洋村人。1955年生,美国药理学与实验治疗学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委员、CUGENE生物制药公司副总裁、福建医大美国校友会会长。迄今已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药理学研究论文52篇;1990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医学基金会颁发的Bacaner医学研究奖;2000年和2001年因发现Epibatidine的作用原理而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授予的两项专利;2002年获得美国Cubist制药公司研究金奖(GoldAward);2005年入选美国MARQUIS出版社的《Who'sWhointheWord》(《世界名人录》)一书;2006年被英国剑桥的国际传记中心(InternationalBiographicalCentre)列为2006年度世界顶尖科学家(LeadingScintistsoftheWorld2006),并颁发证书。</div><div><br>李玉平,永泰县大洋镇叶洋村李宗信二女,1954年出生,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语系主任、英语学科带头人。曾被派往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做学术访问考察;先后担任多门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过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技术职称英语广播教学工作、全省干部英语广播教学工作。发表学术专著、译著、辞典、教材、论文等约200多万字;所教的班级曾获“省级先进班集体”和“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自己本人获得“教师教学优秀奖”、“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作者”、“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担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语系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国际教育中心暨港澳台办主任、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工会副主席和女工委主任等职务,获“师德之星”等荣誉。</div><div>&nbsp; &nbsp; &nbsp; 丈夫吴全发,福清人,副研究员职称,先后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办公室主任、软件学院办公室主任。</div><div><br>李新通博士、博士后,永泰县大洋镇叶洋村人。1967年生,1999年获得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地理系访问学者,2002年至2012年任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2011-2014年兼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4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遥感工作技术中心客座研究员。现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中国专家组成员,负责制定地理信息权限表达语言、地理信息权限数据字典等国家标准。2000年以来,先后在瑞典、菲律宾、德国、泰国、马来西亚、英国、意大利、美国、荷兰、南非、越南、法国、比利时、新西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进修。参与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研究。负责国家科技基础性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东南分节点建设项目。2007年至2011年承担欧盟全球环境基金在长江上游生态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开发工作。近期负责开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闽三角城市群供水安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遥感考古以及三维地理信息虚拟系统开发研究。</div><div>其淑配余晓青,硕士研究生、副高级职称,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图书馆馆长。</div><div><br>李仕栋博士,永泰县大洋镇叶洋村人。2004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课题为新一代全电力舰船研发。2009年获得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担任美国迈弗瑞克公司系统工程师,后就职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从事纳米级芯片研发工作。现有10余篇科技论文被EI(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工程索引》)索引,其部分研究成果被推荐作为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相关标准的修订依据。其博士研究获得美国海军部资助,并在电子力学,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相关领域发表超过50篇的学术论文,拥有超过20项国家专利,其某些研究成果被选为行业通行标准。</div><div><br>李新庭博士,永泰县大洋镇叶洋村人。2006年考取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修中外关系。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从事中外文化关系的学习与研究。2011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中西同情——冯梦龙<三言>传入西方之考析》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迄今为止,在全国一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5篇发表在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中国社科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上。</div><div><br></div><h3>李少光(女):永泰县霞拔人,获得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h3><h3><br></h3><h3>李泳、张琪夫妻伉俪博士:永泰县霞拔人,李泳,同济大学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张琪,福州大学授予(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h3><div><br></div><h3>李朗楷博士:永泰县洑口乡人,厦门大学授予工学博士学位。</h3><h3><br></h3><h3>李灵锋博士:永泰县大洋旗东人,2012年厦门大学授予(化学)理学博士学位。</h3><h3><br></h3><h3>李立勇、黄份霞夫妻伉俪博士:永泰县埔埕支系、同安三洋人,菲律宾太历国立大学授予李立勇管理学博士学位;黄份霞:福建师范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h3><h3><br></h3><h3>李静博士(女):永泰县霞拔人,2017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授予工学博士学位。<br><br>李美茜,(女)北师大在读博士。</h3><div><br></div><h3>林剑锋,李柏园夫妇: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村人,林剑锋,美国哈佛大学授予博士学位。李柏园,硕士学位美国波士顿大学在读。<br><br></h3><div>李统瑞女儿李利亚,1992年生,中国九三学社社员,2014年长安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2017年长安大学钢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2017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现为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结构工程在读博士,国际结构稳定研究协会会员,国际托马演讲协会区域主任。精通英语和法语。研究领域包括钢结构,结构稳定性,数值理论,有限元建模与设计,结构力学与计算机科学。在结构工程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br></div><h3><br></h3><h3>李宗意长子李信健博士,福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学士,中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福建工程学院教师,参与国家863、973项目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福建省科研项目,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br><br>李宗意次子李泉峰博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参与国家863、973项目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浙江省科研项目,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br></h3><div><br></div><div>李家媳妇博士:</div><div><br></div><div>1、王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广东省食品学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食品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第八批“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落叶果树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骨干,广东省农业厅“现代农业产业园”、“五位一体”等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企业、农村科技特派员等。主要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在研及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经费300多万元,完成科技成果、专利10余项,为1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各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2篇,获授权专利1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高等教育组二等奖。熟悉农村农业现状,作为科技支撑力量,积极参加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主持省级现代产业园绩效评价项目。</div><div>&nbsp; &nbsp; 丈夫李维文,大学本科(双学士),1972年8月出生,籍贯福建永泰芭蕉村。现在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任组织人事部副部长。<br></div><div><br></div><div>2、张沁兰1991年5月出生,丈夫李山伟洑口乡洑口村人。2019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div><div><br></div> <p>编入族谱的李氏家训、祖训族诫:<br><br>李家家训<br>认真做事、清白做人,<br>礼乐治家、和善受信,<br>诗书修身、艺术养性。<br>  李氏祖训族诫<br>——训孝顺父母<br>人之百行,莫大于孝,家庭中有善事父母,克供子职者,理合褒嘉,呈清给匾,以旌孝行。<br>  ——训敬老尊贤<br>高年、硕望、模范,具有国家,且有优待之典,族姓可无推崇之文?今与子姓约,尚敬礼之,毋或敢忽。<br>——训和睦家族<br>子姓蕃衍,皆祖宗一脉分形之人,忍膜外亲乎?凡我族人尚每笃亲亲之宜,方不愧为望族。<br>——训勤读诗书<br>报国荣亲,读书之泽甚大,凡我子姓,有志诵读者,品行文章,著力砥励,或列广序,或掇巍科,非特祖有光,亦副族人之望。<br>——训诚实正业<br>农、工、商、贾,各有专业,敦本务实,乃克有成,凡我子姓,宜执其业,实其职者,方为克家令嗣。<br>——训早完钱粮<br>钱粮为惟正之供,输纳实臣民之分,凡我族人,宜各早完,毋累亲族。<br>——诫不孝不友<br>五伦之大,孝友为先,倘明发有亏天显罔念甚不足挂齿,维我众人定以不孝、不友之罪,罪之。 <br>——诫挖卖祖坟<br>宅兆安匿,祖先之灵爽所栖地,俗有不肖之徒,以卖坟墓为生涯。忍之害理,莫此为甚,倘子姓蹈此恶习,众削其图谱,<br></p><p>呈官垂惩,永不许入祠与祭。<br>——诫为匪乱伦<br>淫乱一事,律载五刑,况灭伦坏纪,尤禽兽不如。子姓若犯此禁,削其图谱,拒其与祭,家法所在,决无轻纵。<br>——诫承充隶卒<br>隶卒,世所共耻,以是人而列谱系、与祠祭、岂不玷祖宗而坏家风,倘有误践者,宜新房令,从正业,如固执迷,图谱摈黜。<br>——诫欺祖霸田<br>祖宗公田,收完粮办祭所从出也,如有抗欠,借端欺霸,以致祭祀不敷,钱粮贻累,情同悖祖,众共攻之。<br>——诫酗酒打架<br>家燕合欢,礼法所在,若酒酣耳热,攘臂逞凶,乱我、笾定礼法,奚存,长少虽异,均当惩戒。<br></p><p><br></p><p>永泰李氏文化璀璨夺目,虎尊拳文化是李氏特色文化,流传甚广。虎尊古称“永福虎尊”,此拳系永泰县洑口乡洑口村李元珠于清代乾隆年间所创。 李元珠,(李尔真,字思真,号元珠),自幼习武,精通牛法、狮法,后经铁珠指点,吸取虎之形、意、威精心创编而成虎尊拳。他有两个得意门徒郑登光、李昭北。郑登光得其“虎腿”奇艺,李昭北得其“虎爪”绝招,故民间至今还流传:“登光脚,昭北手。”1984年虎尊拳成为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2008年6月被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纪念虎尊拳始祖李元珠这位武坛大师,在永泰联奎公园内树立了李元珠雕像。<br><br><br>永泰李氏,血祖皋陶,利贞肇始,木子为李,一姓五千年,为了更好的传播李氏文化视野和互助帮扶敦亲睦族,我们永泰李氏理事会会更加团结并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怀揣族亲的憧憬携手并进,共建家园,以彰显永泰李氏家族的风范。<br></p><p><br></p>